在動物的世界中,比狼厲害、比狼聰明的動物有很多,所以狼需要進化。狼的進化,就是以獅子的力量走得更遠更長,同時以羊的心態合作開放。獅子是自然界中最成功的進化者之一,它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既有極強的攻擊性,又有群居的習性。相對於獅子來說,羊處於食物鏈的底端。而狼處於食物鏈相對中間的位置,既可以變成獅子,也可以變成羊。
以前華為依靠敏銳的市場嗅覺、極富攻擊性的利爪,還有大規模的團體作戰取勝。現在,隨著國際化程度不斷深化,「華為狼」也需要進化。
華為要想進化成「獅子」,就要不斷向上游拓展。現在華為從通信領域進入IT領域,未來還可能會進入IT領域的上游產業,從硬體製造到軟體開發,再到服務。
而如果華為想變成「羊」,就要向IT領域的下游產業——各類應用產品像手機、平板電腦等應用終端進軍。
華為這家狼性十足的公司,未來要變成「獅子」還是「羊」,其實就是要探索未來的產業走向問題。從華為進軍IT業、啟動「雲戰略」的勢頭分析,華為在雙向轉變,既向產業鏈上游發展,同時也拆分出多個子公司向產業鏈下游發展。
華為的產業升級,已經完成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交換機貿易商升級為通信設備供應商;第二個階段是從服務通信業升級為服務多個領域的雲產業。
要實現華為再造,就必須進行產業升級,因為通信業在接近飽和之後,如果不升級、不謀變,營收和發展的空間就會受到影響。華為進行產業升級就是要在通信業超過愛立信,在雲計算領域超越谷歌,這就是華為再造的「獅心」。
2010年11月29日,華為在北京正式面向全球發布雲計算戰略及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這是華為二次創業的真正開始。任正非激昂陳詞:「我們要改變這個現狀,要開放、合作、實現共贏。我們要保持『深淘灘、低作堰』的態度,多把困難留給自己,多把利益讓給別人。多栽花,少栽刺,多些朋友,少些敵人。團結越來越多的人一起做事,實現共贏,而不是一家獨秀。」
雲計算是續Web2.0後目前IT界比較流行的名詞,這種計算模式改變了人們單一從網路伺服器上獲取資源的模式。它被形象地稱為「信息電廠」,可以實現從買到租的轉變。「雲計算是一種新的技術,它像IP技術一樣,可以用在任何信息傳播需要的地方。如同IP改變了整個通訊產業一樣,雲計算也將改變整個信息產業。」對於雲計算,任正非充滿期望。
華為通過雲計算,可以將自己的軟體和業務通過互聯網傳輸給客戶,而不必每次都部署大量的基站,組建各種各樣的網路。在「信息電廠」中,雲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和煤氣、水電最大的不同在於,雲計算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可按照業務規模實現彈性發展,按需獲取和付費。這也是雲計算商業模式的核心優勢。
華為向全球發布雲計算戰略,表明了華為在雲時代下的最新變革。變革的最大亮點,正如任正非所說的那樣,就是開放、合作、實現共贏。任正非說:「怎麼適應未來新世界,華為面臨著很大的尋釁,因為華為大多數的人是修萬里長城的,踏踏實實做事華為很適宜,但是用過去修萬里長城的措施做雲,修完了導彈一來,長城就沒有用了。所以要開放,要合作。」
雲時代的華為追求「做到領先」。華為從2008年就開始大規模投入,雲計算是華為整體ICT戰略(華為的ICT戰略簡單概括為雲計算、網路和終端,即提供「雲、管、端」整體方案)的核心之一。
2009年,華為上海研究所開始部署全球最大的「萬人云」。一萬名用戶規模的桌面雲用於員工的日常辦公,在工作效率、綠色節能、維護管理等方面帶來很大改善。2011年10月31日,華為在深圳舉行「2011華為雲計算大會暨合作夥伴大會」,正式宣布成立IT產品線,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的雲計算解決方案。
為了在雲計算領域「做到領先」,任正非可謂是花了大血本,他依然採用原先的套路——大規模研發+艱苦奮鬥。華為發展雲計算戰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提供雲計算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促進業務應用雲化。
華為一方面發展功能強大的伺服器,一方面組建超級雲數據中心,這為各種各樣的業務和應用實現雲化提供了可能。目前,華為針對各個行業的需求和應用,已經發布了綠色雲數據中心、系列伺服器、桌面雲、雲平台、雲存儲、媒體雲等豐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其中,華為Tecal伺服器整合了多種伺服器的功能,滿足了客戶對機架伺服器、刀片伺服器、數據中心伺服器的應用需求,在全球均有應用。此外,華為雲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具有智能管理、高密部署、綠色節能、柔性擴展的特點,它結合強大的數據中心諮詢、規劃設計、集成實施、評估、整合和遷移等服務,幫助客戶實現從傳統數據中心到雲數據中心的轉型。
第二,組建各種各樣的應用雲,打造開放、合作、共贏的產業鏈。
由於行業眾多,華為不可能精通所有行業,所以需要與各行各業的用戶合作,開發各種各樣的應用雲。只有應用雲組建起來,雲計算產業鏈才能打通,而有了下游應用單位買單,雲計算的商業模式才會清晰。
目前,華為已推動雲計算在各個行業和領域的落地,覆蓋了政府、能源、金融、交通、電力、教育和醫療等行業。
2011年7月,華為負責搭建的「深圳市信訪雲技術產品」正式上線,這是國內第一個基於雲計算技術、雲計算應用的國家機關信息化系統。該產品的上線標誌著深圳市政府信息化雲技術應用邁出了一大步。基於先進的雲計算架構和雲計算應用服務模式,華為提供了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採用高密度刀片伺服器,降低採購成本,節能減排,能耗比傳統的伺服器降低40%;信訪信息化16個子系統共享資源,採購的伺服器數量同比減少了66%,設備的資源利用率提升了3倍以上;基於雲平台智能維護,統一管控物理資源和虛擬資源,運維效率顯著提高。
2011年10月,華為幫助上海中學組建「教育雲」平台。該「教育雲」平台將多媒體教室、圖書信息中心、教師辦公樓等場所緊密聯接,不僅提供海量的教育資源,還有超強的計算能力。原來需要對每台PC進行維護,現在只需要對桌面雲數據中心進行統一維護即可。當「教育雲」平台的業務需要擴容時,只需要完成硬體的安裝和配置,系統即可自行完成擴容。該平台綠色環保,能耗很低,每個雲終端功耗不到10瓦,而在此之前,一個電腦主機功耗高達200瓦。
第三,華為雲計算全球大平台,讓一切盡在「雲」中。
在搭建各種應用雲的基礎上,華為需要再造一個覆蓋全球的雲計算大平台,讓全球的客戶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到運營支撐在雲中、工作在雲中、生活在雲中。在大平台上,雲計算不僅僅包括對傳統的伺服器和存儲的包裝,還真正實現了技術的變革。這種技術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分散式、網路化、虛擬化、自動化、動態化。它特彆強調動態化,因為靜態的東西不能實現共享與業務輸出。
華為期待基於開放的雲平台,和各行各業的合作夥伴攜手共創信息產業的未來,讓全世界的所有人像用電一樣享受信息應用和服務。
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以及全球通信業格局的變化,華為進入雲時代以後,業務也將有所調整。
2011年1月,華為高管從全球各地前往深圳,參加新一屆董事會。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同時,任正非對公司的業務架構進行了調整,改變以往按照產品分類劃分業務部門的方式,強調以客戶為中心,根據客戶的不同將公司業務分為四大塊——運營商、企業網、終端和其他。
在雲時代,運營商依然是華為的重要客戶,運營商有幾大優勢資源:一是用戶規模化,運營商擁有大量的用戶,能最大限度地體現雲計算資源共享、低成本、高效能的優勢;二是運營商擁有無處不在的網路,這是用戶享受雲服務的前提;三是運營商能夠提供端到端的服務,而雲計算的目的就是提供端到端的服務,而不是從伺服器到端的服務;四是運營商可以提供更佳的業務體驗,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雲計算的引入能夠帶給用戶無區別的跨屏體驗。
國內三大運營商在雲計算領域都有發展計畫。2010年8月底,中國電信正式啟動天翼雲計算戰略和解決方案。中國移動也很早就開始「大雲」計畫,中國聯通也在積極部署自己的雲計算。伴隨著雲計算在電信領域良好的發展勢頭,國外的運營商也在積極開展雲服務,如美國的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除了這些大型企業外,個人和中小企業也希望從運營商那裡如同使用網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