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薦序一 世界的華為

王璞(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創始人、首席專家)

哈佛大學「關於成功的國際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研究」表明:在成功的國際化企業中,90%都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95%都擁有可靠的全球化流程,如卓越的管理和管理創新;88%都擁有良好的外界關係,如與政府、社會、用戶、媒體、投資人、關聯企業的關係等。

成功的國際化企業必須具有上述三個核心能力,即核心技術、卓越管理、良好的外界關係。在這三個核心能力的基礎上,企業才能構建起全球化品牌,發展出更大規模,締造出世界級水平。

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已經出現了一批具備上述潛質的企業,比如華為、聯想、TCL、海爾等。這些中國本土的企業,已經向國際化目標邁進了一大步,積累了一些寶貴的國際化經驗。尤其是華為,從其產品遍布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的銷售半徑來看,華為已經是個全球性公司了。而其在世界各地設立了幾十家分公司,僱傭了數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員工,海外銷售收入所佔比重早在2005年就已經突破了50%,2012年上半年的銷售收入則首超千億元。這說明,華為可謂是一個真正來自中國本土的跨國企業。而從目前來看,在非壟斷性產業里,華為是在國際化之路上走得最遠,也是最成功的企業之一。

華為已不僅僅是中國的華為,更是世界的華為。但劍橋大學辛格教授的一個結論足以讓雄心勃勃的中國企業家們心驚,他指出,會計分析和股市研究都證明,實施國際化戰略的公司的業績往往是下降的,大約60%不成功。

但是,進,風險大;不進,風險更大。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企業要麼採取保守策略,逐步喪失優勢,將資源消耗殆盡,最終被外國公司打敗;要麼採取攻勢,以現有資源,搶佔全球制高點,在發展中完善和提升自己。顯然,後者意味著要承擔巨大的風險,但風險本身並不可怕。

《財富》雜誌每年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幾乎所有的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都經歷過種種危機。無論是通用電氣、IBM,還是三星,今天的輝煌都並不能掩蓋曾經的落魄。也許,在明天的某個時候,那些現在輝煌的企業也將遭遇重大危機。

偉大的公司並非不犯錯誤,關鍵是,犯錯誤之後,它們能夠徹底變革,迅速調整策略。也就是說,偉大的公司自身的癒合能力很強,肌體的哪一部分受到損傷,會很快進行自我修復。這種修復能力很大程度上來自企業所遵循的商業精神。

實際上,正如任正非所言,經營企業沒有可以鬆懈的時候,危機時刻伴隨著企業的成長。企業,不是在危機中成熟,就是在危機中死亡。

本書的作者指出,中國企業在邁向偉大公司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規模的提升、市場的擴張、視角的轉換,更是價值觀的顛覆、認識論的革命,還是文化、政治、經濟變革的過程,是中國從官宦社會蛻變為真正的商業社會的過程。

因此,企業出了問題,我們不能把責任完全歸咎於企業家一個人。在這個不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中,企業犯錯誤,有時候是因為社會機制出了問題,但一旦出了事情,往往只有企業家去承擔責任。在中國社會的轉型過程中,企業家所付出的代價已經很大,已經承擔了很多本應是社會成員共同承擔的責任。

繼《華為真相》《任正非管理日誌》等多本記述、研究華為的圖書後,本書作者程東升結合華為在雲時代升級再造的過程,推出了《只有一個華為》,這是持續深入研究華為的又一成果。

我與程東升在亞布力企業家論壇上有過接觸,此後又有過一些電話溝通。這位年輕人勤奮好學,在這個喧囂的社會裡還保持著沉靜的心態,很難得,這種堅持、堅韌的精神值得提倡。期待他出版更多、更好的作品!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