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塞外悲歌 第六節

永樂二十一年八月至十一月,三十萬明軍四征漠北。眼見明軍來勢洶洶,阿魯台的反應與前一年面對明軍三征時如出一轍,倉皇率眾逃遁。而這兩次的避戰,雖使韃靼逃過了全族覆沒的命運,但仍給這個漠北大族帶來了巨大打擊。作為韃靼之主的阿魯台,在這兩次避戰中威望一落千丈,牛羊輜重亦在逃亡過程中損失無數。而許多部民眼見阿魯台被強大的大明朝廷視為死敵,均覺前途無望,紛紛叛離而去,韃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部署及牛羊駝馬數萬匹歸降明朝。而一直被韃靼壓得抬不起頭來的瓦剌也趁火打劫,向韃靼瘋狂反撲!

就明朝而言,此次出征以及前一年的三征漠北,雖都未能逮獲韃靼主力,但卻如願以償地使韃靼喪失了大量的部民和牛羊。對以人口和牲畜為實力象徵的游牧部族而言,這無疑是極其致命的。敵來則破之,敵遁則其實力大損,這正是永樂連番出征的戰略意圖。誠然,每次出征,明軍的耗費都遠勝過韃靼。但大明之富庶繁盛,遠非只有區區二三十萬人的韃靼可比。兩次交手過後,明朝不過國力小損;而作為明朝腹心之患的韃靼,卻是元氣大傷,其漠北霸主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了!

眼見韃靼已經日薄西山,已經六十五歲高齡的永樂決定再次出征。在他看來,只要再加把勁,韃靼這個龐然大物就會轟然崩潰。從此以後,蒙古各部就將恢複一盤散沙的局面,至少二三十年內,其無可能再威脅大明。雖然連續兩年北征,也使明朝受了內傷,但在這種你死我活的對決中,集中餘力一舉擊垮宿敵,無疑比為享一時安樂,卻留下綿綿不絕的禍患要划算得多!這是在二征漠北未盡全功,以致韃靼重新坐大後,永樂從中汲取的教訓!

第五次出征,永樂仍決定親自領軍。其實如今永樂的身體已經十分不好,四征漠北結束後,他便一直卧病在床,連日常朝政都交給了高熾打理。聽聞皇帝又要出征,高熾和瞻基趕緊勸阻,太醫院的醫士們也苦口婆心地勸他要多加休養,不能再上陣領軍。不過永樂卻不為所動。經過二十年的開拓振興,大明如今已是如日中天,永樂的宏圖大志,也都一一得以實現,只剩下這掃清漠北一項,也即將大功告成,又怎能輕易放棄?

永樂也知道自己的身體江河日下,恐離大漸不遠,但正因為如此,他更要親自完成這最後一項功業,他要為自己的輝煌人生寫下完美的終章!眼見兒臣們喋喋不休的勸阻,已有許久未發脾氣的永樂終於不耐煩地大手一揮,道:「爾等勿用再言!五征漠北,朕必親自前往!縱馬革裹屍,朕亦無悔!」

見永樂態度如此堅決,高熾他們無可奈何,只能拱手聽命。

……

經過半年多的準備,永樂二十二年四月初四,永樂皇帝率軍離開北京,五征漠北。與前幾次北征相同,楊榮、金幼孜兩位大學士隨駕扈從。英國公張輔、安遠侯柳升、成山侯王通,武安侯鄭亨、陽武侯薛祿分掌五軍。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一路跋涉,經宣府出塞,到五月初五時,抵達塞外重鎮開平。駐守開平的成安侯郭亮率一眾裨將至城外接駕,將永樂迎至其總兵府臨時改做的行宮中。

當晚,永樂在行宮大宴群臣。席上永樂興緻大起,與將軍們頻頻舉杯。一眾武將更是觥籌交錯,不一會兒堂上便杯盤狼藉。永樂見狀,樂得哈哈大笑道:「每次在宮中賜宴,爾等都細嚼慢咽,跟個婦人似的!今日在開平,沒了規矩約束,才總算有了個將軍模樣!」說著,永樂又無盡感慨地道:「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這都是靖難時的舊事了!自打當了皇帝,朕也被這繁瑣規矩管著,反倒不如爾等在外頭自在!朕倒真懷念靖難時的那些日子,雖則艱辛,但卻暢快!尤其是每每得勝,與爾等一起痛飲,那滋味至今記憶猶新!」

在座將領大都是燕藩舊將,聽永樂這麼一說,大家的思緒也都回到了當年。柳升正喝得興起,聽永樂這麼說,當即叫道:「陛下何必感傷?今天反正又不在宮中,便和咱們這幫子老人痛飲一場,不醉不歸!」

永樂微笑著搖了搖頭,道:「朕老了,比不得爾等!暴飲暴食怕是不行了!」

「陛下哪裡老了?」武安侯鄭亨接過口道,「廉頗八十尚能日進斗米,肉十斤。陛下春秋正富,豈會差過廉頗?臣還想著追隨陛下再打二十年韃子咧!」

「哈哈哈哈!」鄭亨的恭維讓永樂十分受用,他大笑一陣,隨即端起手中酒杯道:「好,就沖爾這番話,朕再飲一杯!」

楊榮坐在永樂左下首的第一位,此時見他又要喝,有些不放心,道:「陛下,您今天已喝了不少了!太醫交待過,您大病初癒,不宜暢飲!」

「怕什麼!」永樂瀟洒地一揮手地道,「朕一生戎馬,不知受過多少傷,患過多少病,哪一次要了命了?今日難得與大家一樂,爾莫要聒噪!」說完,便頭一仰,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眾將本都是豪爽之輩,見永樂如此,更是輪番敬酒。永樂之前在病床上窩了半年,也是憋屈壞了,今難得遇到這般熱鬧場面,也覺十分快活,竟是來者不拒,一轉眼又喝了七八杯。不過永樂畢竟是年紀大了,就算性格依舊要強,但酒量卻是不如當年遠矣。不一會,他臉上便顯出醉意。楊榮見著,趕緊向永樂身旁侍候的馬雲打眼色。馬雲會意,旋上前對永樂道,道:「皇爺,時候不早了,咱們歇著去吧?」

永樂這時已是半醉半醒,遂也不再強撐,便讓馬雲攙扶著,搖搖擺擺地回後院去了。

待回到寢室,永樂立刻如爛泥般躺到榻上。馬雲幫他脫去靴子,又找來薄毯蓋好,隨即吹熄蠟燭,躡手躡腳的出門而去。

待三更過後,永樂突然覺得口渴,遂下榻準備找些水喝。正當他拿起桌上水壺欲往杯中添水時,忽然覺得身後一股涼風襲來。永樂一扭過頭,發現本應空無一人的屋內,竟站著一個高齡老者。只見這老者滿頭鶴髮,頭戴五老冠,身著白綢大褂,一副仙風道骨之像。永樂受驚之下,身子不由自主地後退一步,伸出手指著老者喝道:「爾是何人,竟敢私闖天子寢室!爾活得不耐煩了嗎?」

老道絲毫未被永樂的氣勢所動。過了好一陣,方淡淡道:「貧道張三丰!」

「張三丰?」永樂又是一嚇,待定睛一瞧,見此人倒確與傳聞中的張三丰有些相像,遂定下心神,道:「爾言爾是張三丰,可有憑據?」

張三丰微微一笑,道:「若非貧道,可還有誰能入此地?」

永樂想想也是,臉上頓現出驚喜之色,當即拱手一揖,恭敬地道:「棣仰慕仙人多年,屢遣下臣尋訪,卻一直未聞蹤跡。今能得會,棣雖死無憾!」

張三丰對朱棣的恭維無動於衷。待他說完,張三丰微微搖頭,道:「爾遣胡濙,是為查訪建文皇帝下落,與貧道何干?」

「這……」永樂有些尷尬,半晌方乾笑一聲道,「二者兼而有之!棣亦想見仙人多時矣!」

「爾尋我所為何事?」

永樂激動地道:「棣為人主二十載,成就冠絕古今,自以為當得聖主之謂。凡有大功於人世者,身後莫不得道成仙。棣既建殊功,自應當升入天界!故欲向仙人請教升仙之道!」

「爾欲升仙?」張三丰反問一句。

「正是!」永樂趕緊點頭。

「爾尚不配升仙!」張三丰又搖了搖頭。

「什麼?」永樂大驚,道,「仙人何出此言?」

「得道方能升仙,爾可得道乎?」

「棣怎未得道?」永樂不服氣地道,「為人君者,使天下昇平,是可謂得道!今我中華之盛,為歷代所不能及!此皆棣之功也,如此,猶不能為得道乎?」

「正因此言,爾不可謂得道!」張三丰語氣平和地道,「『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是以聖人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今海內之盛,就其實乃時勢所致,爾不過順勢而為,卻言此皆爾個人之力也,如此豈非貪天之功?何況,爾縱有微功,卻沾沾自喜,如此豈為得道?」

「啊!」永樂猶如挨了一悶棍,整個人頓時木在當場。過了許久,他方面如死灰地深深一揖,道:「仙人之言,使棣茅塞頓開。棣不明大道真意,志得意滿,確無得道之資!」說到這裡,他頹然一嘆,道:「棣大壽不遠,恐今生再無得道之望了!」

「得道與否,在人之悟性,與陽壽並無關聯!」

「真的?」朱棣眼中又迸出希冀的光芒,「照仙長之言,棣若從此修身養性,亦可以得道升仙?」

「自是如此!」張三丰點了點頭,但話鋒一轉,又道,「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修身養性,談何容易!」

永樂當即昂首道:「棣有此志,唯請仙人指點迷津,棣照仙人真言踐行即可!」

張三丰看了看永樂,半晌口中吐出一句:「上天有好生之德!」

「上天有好生之德?」永樂疑惑地看著張三丰,道,「仙人可否明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