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禍起蕭牆 第四節

楊榮的判斷沒有錯。半年後,永樂下旨,改封漢王朱高煦於青州,命其擇時就藩。未己,又命工部制漢王儀仗,先送青州。接著,到永樂十五年三月,見高煦遲遲未有動靜,永樂再下敕旨,催促高煦往居青州。

青州地處魯北,距北京不過數百里,一旦就藩,高煦從此將徹底脫離朝堂不說,還處於北軍的嚴密監視下,稍有異動,便有可能大軍壓境。永樂這番安排,明顯是煞費了苦心。接到永樂催行敕旨後,高煦立刻拜發奏本,請父皇允其留於京中,但隨即遭到永樂的嚴詞拒絕。至此,朱高煦被逼到了絕境。

煦園暖閣內,高煦將史復、周宣、莊敬、枚青等漢藩心腹召到了一起。高煦陰沉著臉,將四人掃視一遍,半晌方冷冷問道:「爾等說說,父皇究竟為何要逼本王去青州?」

「會不會是陛下知道了王爺走私的事?」周宣猶豫地道。

「絕無可能!」枚青斷然否定道,「此事若發,使長就不是去青州這麼簡單了!再說沈文度不是在逃嗎?只要他不落網,就牽扯不到紀緹帥,更牽扯不到王爺身上!」

「會不會是從沈府下人那裡挖到了什麼?」莊敬蹙著眉頭道,「沈府一門數十口,都在當日的查抄當中被抓,他們中間或許有些知道些情況!」

「那也應該先捕拿紀緹帥!現在紀緹帥都還好好地待在北京,怎麼板子先打到王爺頭上了?」枚青又道。

「恐怕沒這麼簡單。」史復思索許久,總結道,「皇上連番催逼王爺就藩,此事或是表明,他也許還真從沈府下人那裡聽到了些傳聞。只不過下人們所知有限,不足以證明緹帥和王爺參與其間,所以皇上雖心有猜疑,但未能最終確定,故作此折中安排,以防萬一!」

殿內眾人的臉一下變得雪白。如果史復的判斷無差,那高煦就已經身處嫌疑——而這還是在沈文度逃匿的情況下。現在朝廷仍在大張旗鼓地搜捕沈文度下落,萬一他被擒,那接下來漢藩將面臨的形勢,會比當下還要糟糕!甚至跌落深淵萬劫不復也是有可能的!想到這裡,大家再也坐不住了!

「王爺!」枚青首先進言,「不能再拖了,動手吧!要再猶疑下去,那就來不及了!」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莊敬也從旁攛掇。

「動手吧!成敗在此一舉!」周宣赳赳道。

高煦渾身一震,隨即陷入深思。

本來,高煦已做好了一切準備,要趁著父皇北征漠北,在南京城裡放手一搏。孰料已是箭在弦上之際,永樂突然提前班師,這使得他的計畫不得不暫時擱淺。這一年多來,他便一直在是否動手之間搖擺不定。但現在,他必須做出抉擇。

其實高煦並不想拚死一搏,畢竟父皇已經回到了北京,再要動手,不僅難以聚附人心,而且還會面臨著父皇親率北軍征討的威脅。但隨著形勢的發展,他卻發現自己已被逼到不得不動手的地步。

首先要面臨的威脅就是沈文度。沈文度的下落不明,使他時刻處於危險當中。儘管他已暗中搜捕沈文度,但父皇也同樣在做此事。而朝廷的力量遠勝自己,這也就是說,這場搜捕的比拼中,自己輸掉的可能性要大得多。高煦明白,沈文度落網之日,就是自己東窗事發之時。而經過剛才史複分析,高煦突然意識到:一旦事情敗落,自己的下場之慘恐怕會遠超之前預想。

而另一個隱患來自於自己手下的漢藩三護衛。漢藩三護衛共有正軍一萬九千人,這在眾藩王中已是首屈一指。不過自打算兵諫後,高煦便一直謀劃著擴軍。這一年多來,高煦趁永樂不在南京,憑著走私攫取的豐厚回報,將護衛軍戶中那些本不算兵士的貼戶也徵召起來,供應糧餉,授予軍器、按時操練。如此一來,他手下親軍雖名義上未有增加,但實際上已達到了近三萬之多!這多出來的一萬兵馬,固然大大增強了漢藩的實力,但開銷也是猛增。自北征開始,走私精鐵已經不可能,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為養這多出來的一萬軍士,高煦已將之前走私賺的錢財消耗幾近,再不動手,那他就將坐吃山空,只能解散這支費盡心機組織起來的額外護軍,讓他們屯田做工,自謀生路。

而最直接的麻煩就是永樂的就藩旨意。觀父皇態度,自己去青州就藩已是板上釘釘,無可更易。而一旦離開京師這個中樞要地,那所謂的玄武門之變也就徹底成了鏡花水月,從今以後,自己再無登鼎之望。這對於被慾望燒紅了眼的高煦來說,無疑比讓他死還難受。諸多因素集合到一起,高煦別無選擇。

高煦把目光投向史復,史復沉思半晌,也輕輕點了點頭。高煦遂一拳砸向桌面,惡狠狠地道:「好!上天入獄,在此一搏!」

高煦做出決定,房內眾人士氣大振,接下來大家便開始謀劃兵變事宜。

首先是分析形勢。現在北征雖已結束,但隨征的南京京衛仍隨永樂駐在北京,交趾的京軍也未回朝,故朝廷在京師仍只有十衛兵馬。而高煦這邊,由於擴軍成功,兵力已達三萬之眾,加上莊敬手下的錦衣衛和海外勾結的倭寇,漢藩在南京城內的實力較兩年前不僅未有削弱,反而還有所增強。

接下來便是如何布置兵變。這一點眾人沒有花費心思,兩年前那個曾經擱淺的兵變方略依然存在高煦他們的腦海中,現在只需照辦出來,故技重施即可。

真正讓眾人為難的,如何讓天下歸心!在兩年前的那場圖謀中,高煦原是打算讓永樂和瞻基喪命漠北,自己則在南京除掉大哥高熾。這樣一來,他身為皇次子,理所當然地就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天下文武縱心有不服,也不得不俯首聽命。但現在,事情卻變得十分棘手。

隨著永樂的提前班師,高煦借瓦剌之手除掉父皇和朱瞻基的計畫已經破產。本來,他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永樂回到南京後,自己也可以效法唐太宗,殺太子後逼父皇退位,甚至將他二人一鍋端掉。如此風險雖然很大,但只要籌劃得宜,也不是沒有機會。

可現在父皇人在北京,當監國太子的大哥卻在南京,這就給高煦出了個難題。除非能將永樂和高熾同時除掉,否則憑著他們任何一人的身份,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他朱高煦定為亂臣賊子,繼而集合天下之力把他除掉。而兩京相隔三千里,漢藩實力也有限,想做到兩頭兼顧,簡直難於登天!

如果不能解決這個難題,那兵諫就無從談起!但要解決,又談何容易?眾人眉頭緊鎖,苦苦思索,但都想不到一個妥善的辦法。高煦看在眼裡,心中焦急萬分。

過了許久,史復才嘆口氣,道:「此節憑我漢藩是無能為力了!只能看紀緹帥那邊有沒有辦法!」

「紀綱?」眾人一愣。紀綱現今身在北京,錦衣衛在北京的番子也不少,史復這麼說,無疑是要把對付永樂的希望寄托在紀綱和他手下的緹騎身上。

「這個太冒失了吧!他哪有那麼大的能耐?」高煦立刻搖頭。在南京兵變,漢藩將發動漢府三護衛、莊敬控制的南京緹騎,以及勾結的海外倭寇。這麼大的勢力,對付一個朱高熾和區區十衛駐軍,高煦還不敢說有十足把握。而眼下北京不僅有永樂親自坐鎮,還有大批北軍、北京京衛以及隨駕北上的南京京衛,總兵力超過二十萬;而反觀紀綱,不僅眼下受到了永樂的懷疑,手下能控制的緹騎也不過兩千,而且這些人馬還只能因勢利導,想直接唆使他們向皇帝開刀那是絕無可能!如此懸殊的差距,怎麼看紀綱都不會有絲毫勝算。

「王爺忘了跟紀綱的囑託了嗎?」史復微微一笑道,「紀綱非等閑之輩。這一年多下來,其之經營必已大見成效。」

高煦略有些遲疑地道:「就那些亂鬨哄的工匠,真能派得上用場?」

「這叫渾水摸魚,只要精心策劃,出其不意,或有奇效亦未可知!」

「可是,紀綱他敢嗎?」

「他不敢也得敢!」史復肯定地道,「沈文度對他的危害更甚於王爺。姓沈的落到皇上手裡,頭一個要死的就是他!」

高煦將目光投向其他三人。枚青和周宣略一思忖,便堅定地點了點頭。莊敬則顯得有些猶豫。史復見其神色,遂道:「庄副帥,若非如此,紀緹帥終究還是難逃一劫。而到那時,不光緹帥,就是這裡的人,包括你,也都不會有好下場!」

莊敬心中一凜,猶疑片刻,也輕輕點了點頭。高煦見狀,終於下定決心,道:「好!就這麼辦!」說完,他又道:「可此事畢竟風險太大。要是紀綱那邊不能得手,咱們就算把南京鬧個天翻地覆也是枉然!」

「所以咱們得有兩手準備!」史復道,「其實,王爺要想坐上這蟠龍寶座,除了逼皇上遜位,還有另一種途徑!」

「你是指……」

史復沉著地道:「即便紀綱逼宮失敗,但只要天下歸心於王爺,那皇上就算不願,也只能徒喚奈何!」

「你這簡直是夢囈!」高煦一聽大失所望,道,「有父皇在,誰會聽我號令?要真能如此,本王早就大功告成了,何至於拖到今日?」周宣他們也是大搖其頭,認為史復此言簡直是異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