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外患內憂 第八節

盛夏的漠北草原,翠色慾流、一碧千里。這日上午,土剌河南岸出現了一股鐵甲洪流。經過近三個月的艱苦跋涉,明軍將士終於再次抵達漠北草原的核心地帶——忽蘭忽失溫(後世烏蘭巴托東郊),從這裡再往東百里,就是飲馬河了。忽蘭忽失溫以前一直是韃靼的草場,不過永樂八年明軍一征漠北,韃靼大敗虧輸,實力大衰,瓦剌趁勢而起,已將這塊寶地收歸己有。現在,大明王師在永樂皇帝的帶領下,再次殺到此處,討伐膽敢冒犯華夏天朝的瓦剌叛逆!

與一征漠北時一樣,此次明軍總數仍是五十萬。不過由於前次出征時用武剛車運糧,在途經瀚海時車輪時常陷於沙堆,導致行軍緩慢,故此次明軍所有糧草全改用驢來託運;此外,鑒於一征漠北時糧草不足,幾致大軍陷入斷糧窘境的教訓,這次隨軍攜帶的糧草較前次多了近一倍。有這麼兩條因素,北征大軍中運糧民夫的數量增加不少,真正的五軍主戰將士不過二十萬出頭。

不過就算只有二十餘萬,對付瓦剌也足夠了。據前期探報,瓦剌戰士總數不過三萬,就算得知明軍北征後臨時從部族中徵兵,也絕不會超過五萬之數。而且有了一征漠北的勝利,明軍再次出塞時,信心明顯增強。大家都相信,憑著己方的巨大優勢,再加上有能征善戰的永樂皇帝親自統領,擊敗瓦剌三王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在聲勢浩大的明軍洪流中間,年過五旬的永樂皇帝看上去也英姿勃發,顯得信心十足。但職掌樞密的方賓、夏元吉、楊榮等重臣卻知道,皇帝的內心並不像外表這樣輕鬆。本來,按照約定,明軍靠近土剌河後,韃靼國師阿魯台應率所部前來會師。但迄今為止,明軍並未發現韃靼的任何蹤影。反而,有線報稱,韃靼與瓦剌之間有信使往來。這個情況引起了大明君臣的高度警惕:畢竟韃靼和瓦剌都是同族,面對一直強勢壓制漠北蒙古各部的大明朝廷,他們之間達成妥協,串通起來共謀中國也不是不可能的。現在明軍深入敵境,人地兩疏,對一切潛在的威脅都要保持高度警惕。要是一個不小心中了韃子奸計,那後果將十分嚴重。在這蒼茫草原上,一旦兵敗潰退,根本不可能像在中原那樣找個立足之地整兵再戰,其結局肯定是全軍覆沒!

可明朝君臣也未謹慎太過。畢竟王師有五十萬之眾,論裝備、士氣更遠非韃子可比。只要明軍穩紮穩打,憑藉著無與倫比的強大實力,就算韃靼和瓦剌合流,也絕無取勝可能。

「陛下!」一匹駿馬飛馳到永樂駕前,前鋒都督朱榮從馬上跳了下來,拱手道:「探子已發現韃子蹤影。據報,瓦剌偽酋王答立巴及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屯軍於前方二十里處高崗上!」

「都在那裡?」永樂一愣。瓦剌出兵迎戰並未出乎他的預料。畢竟任由明軍在對牛羊長膘最為關鍵的夏秋季節里肆意掃蕩漠北草場,那對以游牧為生的瓦剌部落來說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不過永樂沒想到的是,馬哈木他們竟會如此積極!現在明軍剛剛抵達漠北草場的核心地帶,瓦剌三王就迫不及待地要來一決雌雄了!

不過稍微一想,永樂也就恍然了!四年前阿魯台倒是儘力避戰,結果仍沒逃脫自己的追擊不說,由於前期的望風而逃,還直接導致了部落的分裂和軍心渙散!與其被逼到山窮水盡時再背水一戰,還不如集聚實力主動出擊,如此勝算反而更大!瓦剌三王肯定吸取了阿魯台的教訓!想到這裡,永樂嘴角浮出一絲微笑,道:「看來馬哈木還有幾分見識!」

「皇爺爺!」這時,皇太孫朱瞻基驅馬上前,問永樂道,「既然已遇瓦剌主力,便傳令五軍布陣迎戰吧!」

「恩!」永樂應了一聲,隨即對方賓道:「傳令全軍將士列陣前進,行至距韃子十里處紮營!」

「阿!」方賓拱手一應,旋驅馬離去。

隨即側身看了一眼瞻基。只見瞻基一聲戎裝,腰間挎著一柄精鋼寶劍,一副躍躍欲試之態,遂笑道:「基兒也欲上陣殺虜么?」

「當然!」瞻基興奮得滿臉通紅,「孫兒早就想和皇爺爺一起殺賊了!」

「哈哈哈哈……」永樂大笑一陣,隨即點頭道,「好,此次爾便與朕一道!」

「阿!」瞻基慨然應諾,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

明軍繼續推進,一個時辰過去,前方遠處已隱隱可以看見瓦剌軍陣的身影。永樂一聲令下,明軍止住腳步,開始紮營布陣。

由於此次隨軍民夫較多,且又不像一征漠北時那般,隨軍攜有大量武剛車,可以在遇敵時連接起來充作壁壘。故明軍在兵力部署上也有所調整。除原有的中軍,左哨、右哨、左掖、右掖等五軍外,明軍專門抽出六萬將士,組成大營,由安遠侯柳升統領。永樂紮營旨意傳下,大營軍士們隨即將早已準備好的長槍拿出,扎地成柵,圍成數十個大小不一的營盤,軍士們則守在槍林之後,專職保護營盤中的糧草輜重及運糧民夫。而剩下的近二十萬五軍主戰將士則披甲列陣,緩步向瓦剌大軍屯兵的山崗方向前進。此時明軍與瓦剌相隔尚遠,為節省馬力,瓦剌並未大起騎兵攻陣,只派了少許哨探襲擾,不過還未沖至明軍陣前,便被劉江、朱榮兩位都督麾下的前鋒哨騎驅趕回去。

待兩軍相距四五里時,瓦剌方面有了動靜。頃刻間,千餘騎兵從山崗上呼嘯而下,直朝永樂寶纛所在的中軍方向馳來!

望著狂呼亂叫向自己撲來的胡騎,永樂鼻孔里噴出一股粗氣,大聲令道:「神機營出陣射虜!」

立刻,三隊神機銃手出現在軍陣前列,將銃口對準了前方的胡騎。胡騎顯然對中國火器頗為了解。當距銃隊尚有一段距離時時,他們散成兩隊,向東西方向斜插過去。明軍火銃雖然威力大,但準頭奇差,射程也不遠,只要騎兵在七八十步之外散開,通常不會造成太大威脅。而韃子天生就是馬背上的戰士,騎射技藝遠較明軍弓手為高,百步左右放箭,雖不能說百發百中,但力道卻還可以保證。眼前明軍陣勢排得十分密集,只要能把箭射進明軍陣內,就能造成一定傷亡,這樣掠陣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開火!」神機營統領譚廣大聲下令!剎那間,「砰!砰!」之聲震天響起,待硝煙散盡,眼前的局面令韃靼騎兵大吃一驚——就這麼一轉眼工夫,已有幾十匹馬翻倒在地!

「嗚哦……」明軍陣營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就在瓦剌騎士驚愕的當口,銃聲又接連不斷地響起,瓦剌騎兵猝不及防,一個接著一個倒地,大地上響起一陣哀嚎之聲!

看著眼前情景,永樂撫髯大笑。八年前,明軍首征安南,攻至多邦城下時,安南差點一炮轟死張輔。後來張輔多方打聽,得知這威力巨大的火炮乃黎季犛次子——衛國大王黎澄研造,從此永樂便對這黎澄上了心。永樂五年,黎氏父子被押回南京安置,其中黎澄被派到工部,專門研製火器。在黎澄的指導下,明軍火器有了極大改進,新研發的神機銃和神機炮,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超過了之前的手把銃和碗口將軍。當初一征漠北時,永樂就曾想將這些新火器投入戰場,不過由於產量尚少,只能作罷。直到這次出征前,才專門將它們裝備到神機營。瓦剌不知明軍有如此利器,仍舊按照往日經驗掠陣,結果不可避免了吃了大虧!

一陣功夫過去,已有百餘名瓦剌戰士落馬,剩下的見勢不妙,趕緊調頭拚命向本陣逃去。永樂揚起馬鞭,身後五色令旗向前傾斜,結成方陣的明軍將士齊聲吶喊,不疾不徐地向瓦剌本陣穩步逼近。

明軍對面,前鋒輕騎的慘敗顯然對瓦剌將士的心理造成了衝擊,一些年輕的戰士平生從未見過這麼龐大的軍陣,眼中頓時露出恐懼的神色。不過瓦剌三王經驗豐富,很快穩住了陣腳。在明軍距離本陣約莫四里時,瓦剌大汗答立巴的大旗一陣揮舞,原先聚在一起的瓦剌大軍一分為三。除國師馬哈木仍與答立巴一起堅守山崗外,左右兩翼的太平、把禿孛羅各率所部,向明軍包抄而來!

「不知死活的韃子!」永樂眼中閃過一絲輕蔑。此時的明軍不僅裝備精良、人數佔優,陣勢亦都十分完整,別說對面只有三萬韃騎,就是再多十倍,也絕無可能沖跨明軍方陣!

「傳令全軍,結陣徐行,不必理會韃虜,敵若敢沖陣,以神機銃射之則可!」

永樂的旨意被迅速傳達到各部,並得到了很好的執行。攻陣本就非韃子強項,加之有了剛才的教訓,瓦剌騎兵再見到明軍黑黝黝的槍口時,都不約而同的心生畏懼。但見無數騎兵繞著明軍方陣來回賓士,但都不敢靠近衝殺,只能在奔行中向陣中放箭。不過由於距離遠,加之馬上射箭力道準頭都極有限,對身披甲胄的明軍將士造不成太大威脅。反倒是明軍陣中的鐵騎不時衝出來反攻一陣,讓瓦剌騎士好一陣慌亂。而一部分韃騎見明軍方陣嚴密,索性拋下他們,向後方的明軍大營奔去。不過守衛大營的柳升早有準備,每個營盤都配有數百名神機銃手,但見韃子靠近,便輪番開火。而那些野戰時不便使用的神機炮,也在守衛營盤時發揮了作用,鐵炮子打在沖營的韃兵身上,頓時連人帶馬都被砸得稀爛。韃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