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外患內憂 第七節

五月初十是太祖高皇帝忌辰。一大早,監國太子朱高熾便率漢王朱高煦及一干在京王公大臣赴孝陵致祭。午時,祭掃結束,眾人從鐘山上下來,待入朝陽門後,高熾跟高煦溫言道:「二弟,時至正午,與我一道回春和殿用膳吧?」

「多謝大哥!」高煦哈了哈腰,回絕道,「臣弟今早出門之前,已命府中備好午膳,就不討擾大哥了!」

見高煦如此,高熾心中暗自嘆息,然仍笑道:「也罷!過兩日進宮來,我兄弟二人好好聚一次!」

「是!」高煦答應一聲,隨即一揮手,帶著自己的侍衛脫離大隊,策馬沿東皇城根南街而去。

繞過皇城,高煦一行返回漢王府。剛進煦園,便見史復坐在池塘邊的椅子上,輕輕搖著手中摺扇,身前站著護衛指揮周宣,正與他說著什麼。高煦看見周宣,眼光一亮,當即驅步上前,道:「你回來了?兩位叔叔什麼態度?」上個月,高煦派周宣先後前往長沙、南昌,與就藩於彼的谷王朱橞、寧王朱權接洽。此二王一個曾與永樂「共討國賊」,另一個則在關鍵時刻打開金川門,為永樂的奉天靖難立下了莫大功勞。不過永樂登基後,卻將他們分別改封到地處內陸的長沙、南昌,從而使他們喪失了統領大軍、可以呼風喚雨的「塞王」身份。從這一點來說,他們肯定對永樂心有不滿。高煦若能取得他們支持,將對兵諫成功後迅速懾服人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拉攏二位藩王,史復還頗費了一番心思。由於逼宮之事不能直接明言,史復絞盡腦汁,好不容易才想到了一個點子。在他的指使下,高煦給兩位叔叔各發了一封家書,名為敘叔侄親情,實則在裡間為二王惋惜,言其勞苦功高,卻受永樂排擠猜疑,隱含挑唆之意。在信的最後,高煦別有用心地另附一箋,上面寫了唐宣宗李忱的一篇千古名作——《瀑布》:

千岩萬壑不辭勞,

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

《瀑布》一詩來頭不小。據《豫章書》雲,唐宣宗李忱尚為親王時受武宗猜忌,不得已出家為僧,遊歷四方,行至廬山,遇一代高僧黃檗禪師,受其點撥,精神復振,遂於三疊泉下詠此詩明志。而最重要的是,李忱後來果然鹹魚翻身,成為大唐天子!史復相信,以二王之智,見此詩後,定能明白內中深意。

周宣一拱手,道:「回使長話,臣此去長沙,谷王招待甚殷,閱過殿下信後,雖未有明言,神色間卻頗為興奮。不過寧王殿下的態度有些奇怪,看過殿下之信,他卻拿出一本曲譜,說是最近剛編了一本《神奇秘譜》,裡頭盡收歷代琴家名曲共六十四首,然後又親自彈了其中一首曲子,完後就把末將打發出來了。」

「他彈的什麼曲子?」史復在一旁插問。

「我一個大老粗,哪聽得懂什麼琴曲?」周宣苦笑一聲,又道,「不過聽他說,這曲子名叫《瀟湘水雲》!」

「瀟湘水雲?」史復皺著眉頭想了半晌,忽然眉頭一展,哈哈大笑。

「你笑什麼?」本來聽說朱權是這種態度,高煦心中還頗憂慮,但見史複發笑,他頓時有些莫名其妙,遂發問。

「殿下知道這《瀟湘水雲》的來歷么?」史復收了笑聲,先揮揮手把周宣打發走了,再對高煦道,「這《瀟湘水雲》乃宋末琴家郭沔所創。當時元兵大舉南下,宋室卻偏安錢塘,不思振興。郭沔避居九嶷山,每日觀瀟湘二水水起雲涌,感慨國勢飄零,抑鬱憂憤之下,遂作《瀟湘水雲》以記。」說到這裡,史復輕蔑地哼了一聲,道:「自改封南昌後,傳聞寧王殿下整日與一幫騷客詩文唱和,又和龍虎山的張天師打得火熱,聽說前兩年還寫了一本《茶譜》,欲蓋過陸羽《茶經》,現在又弄出這本什麼《神奇秘譜》,這一連串事,要在一般人看來,還真以為他心灰意冷,從此就托志沖舉了呢!不料也只是惺惺作態罷了!」

「你的意思是……」

史復微笑著搖搖頭,道:「寧王覽信後不言其他,卻獨奏此悲憤之曲,可見其心中仍對自己遭遇耿耿於懷,平日里為防皇上疑心,不得不韜光養晦,待見此信,悟出王爺心意,遂也心神激蕩,故才會有此舉!」

高煦精神一振,道:「那你是說……十七叔願助我?」

「他和谷王不一樣!」史復想了想,道,「察谷王態度,只要殿下許以重諾,他直接出兵都有可能。不過寧王老謀深算,其只彈曲不言事,這便是說,他不會直接出兵,但若殿下已然成事,想來他也樂見其成!」

「這就夠了!」高煦雙手一握,興奮地道,「諸位叔王當中,唯他二人靖難有功。屆時只要他們能首倡聲援,其他諸王必會景從!如此一來,大事可定!」

「不錯!」史復將手中摺扇收起,起身肅然道,「王爺,該是動手的時候了!」

高煦心中一凜,道:「現在就動手?」

「當然!」史復斬釘截鐵地道,「現在已是五月,估計出塞的大軍快已到飲馬河了。現下動手,正當其時!要再拖下去,萬一皇上打敗瓦剌,那可就來不及了!」

高煦臉色有些發灰。雖然暗中已下了千萬次決心,但真到圖窮匕見的這一刻時,他的內心仍忍不住直發虛。

高煦迅速在腦海中將整個兵變方略重新回放了一遍:

一年前,在史復的建議下,高煦通過紀綱,暗中指使沈文度向瓦剌大肆走私精鐵。這些漠北各部都極為短缺的精鐵被馬哈木打造成各式軍械,極大的提高了瓦剌的戰力。瓦剌之所以在與韃靼的征戰中連戰連捷,高煦可謂功不可沒。而走私換回來的金銀,也大大充實了漢府的財力。高煦用這筆錢大肆犒賞漢府三護衛,收買人心,並暗中假借建文遺臣之名,打著為建文君復仇的幌子,招募了幾百個盤踞在舟山外海的精悍倭寇,實力大增。同時,由於瓦剌氣焰日益囂張,永樂也不得不將目光再次投向漠北,並決定出塞北征。而這正是高煦所期望的。待大軍出塞,高煦就將在南京發動兵變。

按照設想,這些倭寇將先喬裝潛行到方山一帶潛伏,只待高煦一聲令下,他們便將殺向南京。把守朝陽門的城門郎劉斌是高煦靖難時的親兵,屆時他會打開城門。

朝陽門與皇城的東安門僅一街之隔。由於天子親軍大部已扈駕北上,皇城守衛十分空虛,負責值守宮禁的侍衛上直軍士有一半以上是由錦衣衛充任。現在紀綱雖在北京,但錦衣衛指揮同知莊敬是他的心腹,高煦早已跟莊敬說好,到時他會將皇城東安門的緹騎調開,這樣倭寇就會輕易突破東安門,直撲紫禁城!而這時,高煦則率一直駐在城中的漢藩三護衛,以護駕為名殺進皇宮,將這些蒙在鼓裡的倭寇統統殺盡!

當然,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大變中,太子朱高熾也難逃一死,而弒殺太子的罪名,都將被安到這些倭人身上。待這一切大功告成,高煦便可順理成章地借危機之名控制京中王公大臣,自命監國,並以追查建文餘孽、清剿倭寇為由將京畿、浙江一帶的駐軍收入麾下。掌控了這部分衛所,再加上谷、寧等重藩的支持,不出旬月,湖廣、江西、江東便可收歸己有。與此同時,初聞京城巨變的漠北大營必然軍心大亂,被自己一手喂大的瓦剌三王肯定不會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到時候一場大戰下來,父皇兵敗身死都是有可能的,真要那樣,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登基為帝了。

退一萬步說,就算王師最終取勝,高煦也仍有機會。五十萬大軍出征,早已將北京的存糧攜帶一空。可即便如此,隨軍攜帶的糧草仍不足以供應整個行軍,還需在北征過程中從塞內不斷運糧濟補,而這些糧食需要在北征的同時,從江南源源不斷地調去。只要自己在兵變成功後立即扣住漕船,不再往北方運糧,那北京屆時將無糧供應漠北。而一旦北征明軍斷炊,那不僅戰敗的瓦剌會捲土重來,就是表面臣服的韃靼甚至朵顏三衛,都有可能痛打落水狗!到那時,父皇仍逃不了葬身漠北的結局!

這是一個充滿誘惑的計畫!本來,高煦還想拉攏高燧,要是這位留守北京的三弟也願相助,那父皇退回塞內的希望將更加渺茫。可惜高燧臨陣退縮,使這一構想化為泡影。不過即便如此,只要計畫進展順利,高煦仍有相當大的機會!

可高煦依然猶豫!思考了好半天,他還是搖了搖頭,道:「還是再等一等的好!」

「王爺你……」史復一聽之下頓時大急。

「你先聽我說!」高煦打斷史復,十分冷靜地道,「眼下咱們還有個隱患!」

「哪門子隱患?」史復以為高煦又臨陣拉稀,氣得直哼哼。

「其一,現城中除我漢府三護衛及錦衣衛一部外,尚有旗手衛,飛熊衛、神策衛、應天衛、羽林左、右二衛,京畿一帶亦有孝陵、鷹揚、龍江、橫海、水軍左、右等六衛。由此看來,以實力論,朝廷仍超過本王好些。」

聽高煦這麼一分析,史復才將怒氣平復下來。他想了一想,道:「王爺說的是。但現在京衛已一分為三,除十二萬隨駕出征漠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