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北會通 第四節

元宵剛過,關於去年大清河決堤的流言便在東平境內傳開。

「聽說了嗎?去年大清河決堤,是余知州派人乾的!」

「余萬言扒開大清河堤,故意讓軍糧運不到漠北,想困死陛下和四十萬漠北大軍!」

「余大人為什麼要這麼干?」

「聽說是受解學士指使!解學士被皇上發配到交趾,心中不滿,想借著這個機會困死皇上,讓太子爺提前登基,他就可以重新回朝堂了!余大人是解學士的同鄉,他的官兒又是解學士薦的,所以他要幫解學士出頭!」

「不會吧!解學士這麼大的學問,怎能做這等事?」

「學問大又怎麼啦?這些讀書人,只要當了官,就都成了斯文敗類!」

「天殺的解縉和余萬言呦!他們咋能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這真是草菅人命啊!」

「這些做官的,為了烏紗帽,什麼事做不出來?咱老百姓在他們眼裡連頭騾子不不如!」

「你們不要胡說,解學士名滿天下,余大人也是清官,他們不會做這等事!」

「直娘賊的,滿東平都已傳遍,過幾天都能傳到兗州和濟南了,你還敢給余萬言幫腔?」

……

流言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東平的坊市鄉里。去年大清河決堤,數以萬計的百姓家園被淹,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無家可歸,仍靠官府放賑救濟。這些流離失所的人本就情緒不穩,聽聞此言,更是怒不可遏。一時間,小小的東平州人心浮動,無數百姓涌往州城,要知州余萬言出來說個明白!

東平州衙內,余萬言聽說此事,氣得當場吐血。因著大清河決堤,他已挨了降二級留用的處分,不想事情剛剛過去,竟又無端生出這麼一件大禍!

待從最初的驚恐中恢複過來後,余萬言不得不強打起精神來收拾殘局。首要的便是安撫百姓。這件事其實好辦。所謂的自己命人掘堤根本就是無中生有,百姓之所以相信,除了愚昧之外,也不過是為了一出胸中悶氣。余萬言自忖平日官聲尚可,只要自己放下身段耐心開解,再多開些賑廠放粥,想來能堪堪應付過去。真正讓余萬里擔心的,是如何向朝廷解釋!

余萬言也不是傻子,稍一思忖,他便明白,這種流言絕對不是一般百姓編出來的;而短短數日內就傳遍整個東平州,絕對是有人幕後推動。而根據流言內容分析,這幕後之主也不是要對付自己,其目標很可能是解縉,甚至是太子朱高熾!想通這一節,余萬言頓發現自己捲入了一個巨大的漩渦當中。稍有不慎,便將粉身碎骨!

余萬里知道憑自己之力是解決不了這個麻煩,他的命運,完全取決於朝堂上那兩股勢力的鬥爭結果。穩住心神,余萬言趕緊向山東布政司報告,並請布政使石執中將詳情代向朝廷奏明。

石執中的加急奏本在四天後送進南京城。通政司點驗後不敢耽擱,趕緊直呈內廷。

奏本送進乾清宮御書房時,正是黃淮在御前隨侍。永樂打開奏本,先是一驚,待將內容仔細看完,卻陷入深思當中。半晌,他方把奏本轉遞給黃淮,卻是一言不發。

黃淮見永樂舉止怪異,正自納悶,當將奏本接過一看,頓時頭上冷汗直冒。「這肯定是漢王在搗鬼!」黃淮心中怒罵至余,一股巨大的恐慌感也油然而生。

「黃卿家,本中所言,爾以為是真是假?」

黃淮「噗通」一下跪倒於地,毫不猶豫地道:「陛下,皇太子仁厚孝悌,天下皆知,豈會行此禽獸之舉?臣敢以闔族性命作保,東平流言,絕對是無中生有!」

永樂聽後,臉上神色總算舒緩了些。他先是點了點頭,但緊接著又有些不自信地搖搖頭,自言自語地道:「總不成是空穴來風吧?」

黃淮聞言先是一怔,突然有些明白過來:其實皇上也不相信運糧失期是太子有意為之。不錯,當時的高熾已據東宮大位,又榮任監國,兒子瞻基也頗得聖眷,從哪方面看都是春風得意;反觀漢王那邊,因著丘福之敗,已經元氣大傷。即便拋開個人心性不提,僅從利害得失上看,在這種已方形勢明顯佔優的情況下,高熾也完全沒必要做這等狗急跳牆之舉。這一點,深諳權謀一道的大明天子不可能想不明白。想通這一層,黃淮心中頓有了底。再思索永樂後來的這一句話時,他頓時完全清楚了皇帝的心思。

皇上懷疑的是解縉!黃淮立即得出結論。解縉被謫荒服,心懷怨望,故惡從膽生,欲藉此機會害死皇上,促太子提前登基,從而使自己重回朝堂。這樣的推論雖然有些駭人聽聞,但從情理上倒也說得通。加上皇上性格多疑,又憎惡解縉,產生這樣的想法也是有可能的。

解縉是被陷害的!以黃淮對解縉的了解,他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解縉不可能做此等事。如果此事果是漢王在幕後操控,那他肯定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其真實目的是要借解縉打擊東宮。

要不要戳穿漢王的陰謀?在看清流言背後的玄機後,黃淮頓又陷入猶疑當中。既然此事矛頭直指東宮,那作為詹事府的右春坊大學士,東宮嫡系重臣,黃淮當然應該憤然反擊。但是,通過對永樂態度的揣摩,黃淮已經排除了東宮受到牽連的危險,那自己再要出言辯解,就完全是為解縉一人出頭。而正是這讓黃淮心有不願。

自當年陷害解縉後,兩人的友誼已經成為過往雲煙。這次解縉回京述職,高熾親自出面為二人調解。黃淮因著內心的愧疚,本也有意向解縉道歉。但解縉在高熾面前雖不敢說什麼,但心中卻始終不能釋懷。黃淮幾次拉下臉,到黔寧王府解縉住處遞帖子,解縉明明在家,卻偏就閉門不見,甚至連自己的名帖都不收。經此一事,黃淮徹底明白,這位生性狂傲的昔日老友已經恨透了自己,兩人終生再無和解之日。想明白這一點,黃淮在愈發羞愧的同時,心中也泛起一陣隱憂。

解縉在永樂朝是翻不了身了,但他與高熾私交甚篤,曾經在最關鍵的時刻幫助高熾登上太子寶座,憑著這份恩情,一旦今上晏駕,太子登基,頭一個要起複的就是解縉。屆時,憑著過人的才學和名望,以及那份至關重要的擁立之功,解縉要重新壓過自己實在是輕而易舉的事。真到那一天,解縉會如何對待自己?每念及此,黃淮莫不寢食難安。

黃淮雖然也是飽讀詩書,但心胸一向狹窄,由己度人,他生怕今日幫解縉開脫,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了個掘墓人!

除了擔心解縉報復,即便是戳穿漢王陰謀本身,也讓黃淮頗為顧忌。站在東宮的立場上,黃淮當然能看清流言背後的真相,但從永樂的角度卻就未必。雖然漢王勢力已不如當年,但黃淮卻十分清楚,若拋開皇長孫的因素,起碼在皇上心裡,對漢王的寵愛還是遠遠勝過太子的。一旦將此事與漢王扯到一起,卻又拿不出有力證據,那自己就成了挑撥兩位皇子之間的關係,這個罪名壓下來,他黃淮的下場絕不比解縉要好!黃淮是忠於太子,但他想的是借高熾之力更上一層樓,而絕非成為其入主乾清宮的墊腳石。想到這裡,黃淮更加認定,絕不能貿然出這個頭。

「黃愛卿!」就在黃淮心亂如麻之際,永樂低沉的聲音又在房中響起,「會否是有人藉機以謀一己之利?」

這句話聽上去既像是懷疑有人幕後捏造謠言,但又彷彿在說或有人想通過太子提前登基為自己謀取好處。黃淮弄不清永樂所指為何,又不敢多問,只得含糊應道:「究竟如何,一查便知!」

永樂沒有再問。沉默半晌,他緩緩將奏本方回書案,道:「爾道乏吧!」

「阿!」黃淮趕緊答應一聲,遂行禮告退。待退到房門口,黃淮突然停下了腳步。稍一躊躇,他又回過頭,小心地道:「若果有人謀逆,則必須一查到底,否則後患無窮!」說完,他臉上頓覺一陣發燒,連忙把頭垂得更低,大氣也不敢吐一口地等著永樂的回覆。

永樂仍沒有吭聲。他頗有深意地望著黃淮,好一陣方道:「朕自有分寸!」

黃淮長吁口氣,如蒙大赦般忙不迭地退出房間。待出了乾清宮,他才發現自己的後背已被冷汗浸濕。

御書房內,永樂半靠在鋪著明黃色坐墊的黃花梨木交椅上,雙目獃獃地望著房頂橫樑,腦子裡卻急劇思索著。

平心而論,對這個充滿了詭異的民間流言,永樂心中一直抱有懷疑。但多年的帝王經驗使他明白,這也絕不會是空穴來風。至少有一點很清楚:不管流言是真是假,這事最終都牽涉到自己屁股下的這個皇帝寶座。有了這層計較,永樂自然不可能置之不理。

若流言是假,那這幕後的主謀只能是解縉的仇家,甚至是自己的二兒子高煦。不過永樂很快排除了其他人——此事不光針對解縉,還牽涉到東宮!解縉狂妄自大,得罪的人不少,但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文官同僚。高熾一向甚得文官之心,就是他們要構陷解縉,也不會用這種辦法,何況萬一事發,太子必然會將此人恨到死處。為整區區一個解縉而擔如此大的風險,這是殊為不智的。

真是煦兒?永樂心中不由一咯噔。不過他很快又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