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胡疆漢歌 第六節

就當北京的王公大臣被大清河突然決堤刺激得沒回過神來之時,宣府鎮內,鎮朔將軍、督糧總兵官張輔已經陷入了更大的麻煩當中。

這一日上午,宣府城南軍儲倉內的空地上,皇長孫朱瞻基正滿頭大汗地指揮宣府遞運所的民夫們搬運糧草。自打接到大清河決堤、江南糧米被阻山東的急報後,張輔便立即下令,將宣府所剩存糧全部裝車,準備即日運往軍中。瞻基雖是天潢貴胄,值此危難之際也不含糊,當即主動接下了這個差事。昨夜他一宿未睡,一直忙活到現在,雙眼已熬得通紅,但仍不肯休息。就在剛才,小瞻基還親自爬上一輛裝滿糧包的武剛車,在確認綁繩牢固後,遂又要爬下來,一旁的豐城侯李彬見著,趕緊上前伸出雙臂相扶,同時口中說道:「殿下,這已是最後一批了,裝完後您便先回去歇著吧!剩下的事交給臣便是了!」

瞻基在李彬的協助下,輕輕跳回地上,待站穩後,他方從自己的貼身內官李青手上接過一個葫蘆樽,仰頭將裡面的涼水全灌進肚子里,末了撩起袖子一抹嘴道:「眼下的情勢,吾豈能睡得著?李侯不用管我,我還挺得住!」瞻基說話時一臉疲憊,但神情卻頗堅毅。李彬見他小小年紀便能如此,心中十分敬佩,遂脫口而出道:「有殿下這樣的皇孫,實乃我大明之福!」

瞻基動了動嘴唇,沒有吱聲。自到宣府參贊軍務後,瞻基抓住這個難得機會,在歷練自身的同時,也注意與軍中將校拉攏關係。瞻基少年老成,對人情世故十分熟稔。他雖貴為皇孫、但卻絲毫沒有金枝玉葉的驕氣和派頭,與將士們打交道時皆親和有禮,待人接物的分寸都拿捏得恰到好處。由於表現極佳,加之他乃東宮嫡長子,又深受永樂喜愛,是最有可能繼承大統的皇孫,宣府眾將亦都樂意與他交往。一段日子下來,除總兵張輔生性謹慎,仍只以尋常禮節對待瞻基外,其餘將領自李彬以下,對瞻基的暗中結納也都欣然受之。像今日李彬這話里,就隱含著已將瞻基視為未來君主的意思。若在幾天前聽到這句話,瞻基一定會暗自歡喜,可現在卻無心顧及這些,此時的他,正陷入莫大的憂慮當中。

瞻基當然擔心皇祖父和漠北五十萬將士。但與其他人不同,除了因運糧被阻可能會給漠北大營帶來不測外,瞻基還面臨這一個巨大的危機,就是自己的父親——太子朱高熾會因此受到嚴厲的懲罰!

北征大軍的糧食大半需靠江南供應,而糧食的籌措和北運則由南京留守朝廷,也就是監國太子朱高熾負責。換句話說,從糧食裝船渡江的那一刻起,直到運抵宣府張輔軍中,這其間出了任何差錯,高熾都將背負全責。尤其是前些日永樂為追擊阿魯台而臨時改變計畫,大軍歸塞時間將因此再往後拖延,這使得本就不充裕的糧草供應更加緊張。可偏偏就在這關鍵時刻,大清河卻決了堤!對漠北大軍至關重要的二十萬石大米無法按期運抵宣府!得知這消息的第一刻,瞻基便意識到情況嚴重。若漠北大軍因糧草不足而全軍覆沒,皇祖父也因此喪命,那父親高熾除了自盡謝罪,已不可能有其他選擇。就算到時皇祖父沒事,可陷了四十萬大軍性命,這樣的悲慘結果,也足以將父親從太子寶座上被趕下來。而即便是漠北大軍僥倖平安歸來,可在這種關鍵時刻犯下如此大過,以皇祖父對父親的一直不滿,加上他老人家賞罰分明的治國手段,父親同樣沒有好果子吃。雖說大清河決堤出人意料,可以瞻基對永樂的了解,他明白:皇祖父震怒之下是不會管這些的,作為在御駕北巡期間代為打理天下政事的監國太子,父親必須為決堤背負罪責。反覆計算後,瞻基驚恐地發現,無論如何,父親這次都是在劫難逃!

自北巡以來,東宮一直順風順水,尤其丘福幾個的死,更使漢府元氣大傷,瞻基私下裡對此還有些幸災樂禍。可現在,一切都隨著泛濫的大清河水付諸東流!瞻基雖得永樂喜愛,但他畢竟是東宮的嫡長子,如果父親因此失位,他也難逃池魚之殃。每念及此,瞻基便心驚肉跳。他這幾日愈發勤於理事,也是想藉此多攢些軍功,以在皇祖父回朝向父親問罪時,有更多資本在其中斡旋。

瞻基正胡思亂想,遠方馳來一匹駿馬。待到跟前,一名帥府親兵從馬上跳了下來,上前道:「稟殿下、李侯,張帥請二位移步總兵府,有要事相商!」

「哦?所為何事?」

「似與漠北有關,不過具體情況屬下亦不知!」

「難道父皇擊敗阿魯台了?」瞻基心中一喜、若現在就得勝凱旋,那軍糧還是勉強夠用的。想到這裡,瞻基趕緊一招手,李青忙招呼人將牽了兩匹馬牽過來,瞻基與李彬飛身上馬,一溜煙兒奔出倉場大門,向總兵府方向馳去。

張輔的總兵府設在原谷王府內。靖難之役後,永樂將谷藩遷往長沙,宣府城內的谷王府便空置下來。張輔到宣府後暫無合適宅院作衙門,永樂遂命其暫在舊谷王府內開府建衙。

谷王府的布局與當年的燕王府如出一轍,只是規模小了許多。張輔為人謹慎,佔用谷王府後,從不啟用承運殿和東殿,平常只在東殿後的涼殿召見屬下。瞻基和李彬進入涼殿,發現張輔一臉凝重地站在大堂正中的帥案後頭,下面則站著十餘個宣府將佐。瞻基見氣氛有些凝重,心中遂是一凜,也不多說,直接上前走到張輔身旁為自己專設的坐騎前,李彬則站到了左列將官的班首。

待瞻基站定,眾人肅揖,張輔請瞻基先坐了,自己方也坐下道:「今日請兩位殿下和諸位大人前來,是有一大事相商!」說到正事,張輔臉上嚴肅起來,「就在半個時辰前,成安侯自開平送來急報,言韃靼知院失乃干降而復叛,已奪下廣武鎮!城內軍糧二萬石全部被劫!」

「啊!」張輔一說完,殿內眾人頓時變了顏色。廣武鎮是明軍在瀚海中的一塊綠洲上所建的小堡。雖然小,位置卻十分重要,是漠北明軍與後方之間的交通要道。而且,按照永樂修改後的班師路線,明軍在擊潰阿魯台後,將從闊灤海子改道直奔廣武鎮,然後再沿原路班師,這其間無法得到糧草補充。而根據事前估測,漠北大營所剩糧草並不足以支持這長達千里的行程,屆時要靠成安侯郭亮從應昌運糧接濟。而廣武鎮就是郭亮糧隊與主力會合的必經之地!如今廣武鎮被奪,那不僅意味著明軍的預定歸路被截斷,更重要的是一旦糧草接濟不上,明軍主力就有斷糧的危險!一時間,殿內氣氛緊張起來,文武官員也都露出驚惶之色。

「王友和劉才呢?他們為何不剿滅這股韃子?」瞻基趕緊發問。清遠侯王友和廣恩伯劉才奉旨接受失乃乾的投降,同時也有暗中防備韃子使詐也的意思。既然失乃乾果然復叛,那他們理所當然應率兵征剿。

「據韃子中的線報稱,失乃干攻破廣武鎮後,又轉而奔襲王友,王友猝不及防,一時亂了陣腳,現已向北暫避!」

「什麼!」瞻基驚訝地道,「王友所部不下三萬。失乃干能有多少人?頂多也就萬餘男丁!他怎就這麼輕易退兵?」想了想,他又道,「還請兵主趕緊催促王友進兵,一定要趕走失乃干,奪回廣武鎮!」

「眼下聯絡不上!」張輔陰沉著臉道,「失乃干現仍盤踞在廣武鎮一帶,阻斷了應昌與漠北之間的交通,要與王友聯絡,唯有繞道而行!而且眼下也不知道他們到了哪裡!大漠茫茫,尋找起來可不容易!」頓了一頓,他又道,「王友退後,並未即刻反攻,或許是已繞道南返也未可知!」

「他怎能繞道?」這下瞻基再也坐不住了,他焦急地道,「廣武鎮是預定的會師之地,現在被韃子佔據,那漠北大營怎麼辦?皇祖父那裡的存糧可是不多了!」瞻基激動得小臉通紅,「於情於理,王友都當整軍再戰!否則一旦皇祖父有事,他萬死難辭其咎!」

瞻基慷慨激昂,張輔聽著卻是一臉黯然。雖然繞道不過是張輔的猜想,但根據韃子仍安然無恙的佔據廣武鎮這一情況來判斷,王友很有可能確是避敵繞道了。作為帶老了兵的主帥,張輔大致也能猜到王友的難處:永樂督軍窮追阿魯台,留給王友的肯定大多是老弱。他們千里迢迢從臚朐河趕到廣武鎮,必定已是疲憊不堪,突遭失乃干偷襲,慌亂之下失了先機,又氣勢被奪,再聚集起來肯定也是軍心惶惶。在無法保證必勝的情況下,王友選擇繞道而行,這也不失為自我保全的一個辦法。不過王友此舉保全了自己的三萬部眾,卻把仍在漠北的明軍主力,乃至皇帝都推入不可知的境地!漠北大營的存糧絕對無法支撐他們走回塞內,甚至走到應昌都不行!萬一糧草不能及時送到,這剩下的四十多萬大軍就將分崩離析!從這個角度說,王友就是拼光了自己的三萬人馬,也要奪回廣武鎮!奪回這個事關明軍生死的命門!可他卻選擇了避戰!王友兩次隨張輔南征交趾,二人關係頗為不錯。如今他犯下如此大錯,張輔內心憤怒之餘,也生出一絲哀傷。他知道,也許過不了多久,王友就將為自己的目光短淺付出沉重的代價!

王友的下場還是小事,更為要緊的是漠北大軍的命運!本來,張輔已致函留守北京的夏元吉,請他以戶部尚書、主持朝政的名義向大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