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狼煙再起 第六節

丘福出征後的初幾日,永樂心中還稍有些忐忑。但一段時間過去,他的心境也逐漸平復下來。這期間,永樂專門遣使奔赴軍中,曉諭丘福小心進軍。據使者回報,丘福對此遵行不二。聽此回覆,永樂終於放下心來。畢竟,阿魯台雖說勢力強大,但今日的韃靼早已不是當年橫掃天下的蒙古,就算他坐擁主場之利,但想要在堂堂對陣中擊敗十萬精銳明軍,那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在永樂的設想中,丘福即便沒有抓住阿魯台的主力也沒什麼,只要他能在臚朐河流域這片漠北最為肥美的草場掃蕩月余,韃靼的夏秋遊牧就會大受影響,到冬天時,他們的牛羊馬匹就將因體格不健和供給不足而大量掉膘,甚至死亡。只要出現這種情況,那這個本就是這幾年剛剛崛起的阿魯台部就會實力大衰,到時候即便他內部不出亂子,盤踞在大漠西部的瓦剌三王也不會放過這個良機。永樂相信,此次出征過後,漠北的局勢必然發生變化,至少在未來三五年內,韃靼不會再有實力南侵中原,而心猿意馬的朵顏三衛也會認清形勢,重新對大明俯首帖耳!

放下對漠北軍事的憂慮,永樂的心情就好轉許多。過了幾日,太子從南京報來個好消息——鄭和船隊二使西洋結束,現已平安返回劉家港。

此次出洋,鄭和船隊航行距離更遠,除上次的古里、錫蘭外,還造訪了西洋的加異勒、柯枝等國;航行途中,鄭和特地對西洋的山川水文、風土人情細加查訪,為下一次向更遠的忽魯漠斯航行做了充足的準備。而且,二使西洋,也使大明在海外島夷中的聲威愈壯,早在去年八月,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便在鄭和船隊第二次造訪後受華夏感召,親自到南京朝見。麻那惹加那是繼舊港施進卿之後第二位入朝的番邦國主,而且與施進卿這位華夏後裔不同,這位國王是個土生土長的蠻夷,這樣的人物也已感沐聖化,對朝廷無疑是一大鼓舞。當時永樂對麻那惹加那大加犒賞,並親自封其為王。雖然後來麻那惹加那因水土不服,薨於南京,但渤泥之於大明的外藩地位已由此正式確立下來。此事過後,永樂對鄭和愈發器重,只是當時鄭和還在海外出使,永樂就是要賞也還不到時候。此次鄭和既已歸來,那自當論功行賞,以慰有功之臣了。今日早朝,永樂君臣就對鄭和的封賞事宜商討許久,因鄭和、王景弘乃內官,且都官至四品太監,已無可升封,永樂遂特下恩旨,准他二人在同族中各選一子過繼為己子,承襲朝廷恩蔭;至於其餘有功內官將校,亦有相應封賞。最後永樂又特命鄭和趕緊修葺寶船,待到十二月時再接再厲,三下西洋!

早朝過後,永樂回到奉天殿後的涼殿批閱奏本。一到案前坐下,跟隨自己北上的司設監太監狗兒便端了杯茶奉上前來。永樂接過茶啜了一口,抬頭見狗兒一副苦哈哈之相,不由噗嗤一笑道:「狗兒,哭喪著臉作甚?難不成被人尋了晦氣?」

「奴婢天天跟著皇爺,誰敢來尋俺的晦氣?」狗兒耷拉著腦袋,垂頭喪氣地道,「奴婢只怪自己當初不識皇爺抬舉,推了下西洋的差事,否則今日便能像三保大哥一般風風光光,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永樂一愣,隨即放聲大笑。狗兒在燕藩內官中武功僅次於鄭和,靖難時也屢立戰功。故當初選內官下西洋時,永樂本是想讓狗兒和王景弘一起充任鄭和的副手。無奈狗兒畏懼波濤,一聽得要乘船出海,嚇得臉都白了,隨即東拉西扯了一大堆理由,在永樂面前推三阻四。永樂見此,遂也不為難他,就讓他繼續留在自己身邊侍候。誰知鄭和把這個總兵正使做的是風生水起,莫說王景弘,就是張謙這等以前在燕藩上不得檯面的小火者,如今也是功績赫赫,狗兒瞧在眼裡,悔得腸子都青了。此番鄭和歸來,朝廷又大加封賞,狗兒愈發覺得自己目光短淺,心裡說不出的鬱悶。

「這個可怨不得朕!」好不容易笑罷,永樂仍樂不可支地道:「當初朕可是給了爾機會的,誰叫爾自己不要哩?朕看爾這狗才就是貪圖安逸,天生就沒發達命!」

「奴婢這輩子是沒光耀門楣的命了!只做好本分,侍候好皇爺就知足了!」狗兒從永樂手中將茶杯接過,跟著又一陣苦笑。

「莫非侍候朕,就不能光耀門楣了?」永樂一笑,旋不再理他,處理起案頭堆積如山的公文來。

擺在公文堆最上頭的是昨日剛剛從交趾送抵行在的一份露布。張輔率軍入交後,一直在尋求機會與叛軍決戰。其時叛軍得知張輔復來,皆驚恐異常,遂推偽帝簡定為太上皇,另尋了一名所謂的陳朝王室後裔喚作陳季擴的為帝,改元重光。陳季擴登基後,趕緊打發使者去見張輔,言己乃陳氏後人,按理應承襲陳朝道統,故求上奏朝廷請封。

使者赴明軍營中求見,張輔得報,趕緊找來沐晟和交趾布政使黃福,三人一琢磨:這陳季擴是真是假誰也不知;即便其果真為陳朝王族,當初朝廷尋訪陳氏後人時他不現身,眼下卻又跳出來說自己是陳朝後裔,這又是何道理?何況如今安南已回歸中國,他此時請封,無疑是要朝廷撤掉交趾布政司,把吞進去的肉再吐出來。這種事別說朝廷絕無可能應允,親手光復安南的張輔、沐晟還有黃福更不會答應。而且張輔他們還有個顧慮:當初朝廷收回安南,雖然實際上是為了光復漢唐故土,但表面上卻是以陳朝無後為借口的。而陳朝無後的說法,正是來源於張輔他們在奏疏中的鑿鑿之言!故一旦承認陳季擴的身份,那張輔他們不僅有欺君之罪,朝廷痛失交趾之餘,把怨氣撒在他們幾個身上也不是不可能的!思來想去,三人一致得出結論:無論這陳季擴是不是陳氏遺族,但在朝廷這邊,必須認定其為假冒無疑!故張輔當機叱斬來使,並立刻出兵平叛。叛軍求和不成,無奈只得死戰。時賊帥鄧景異據廬渡江太平橋,阻斷兩岸交通;偽金吾將軍阮世每率軍二萬,於江兩岸大建柵寨,並搜羅各式船隻六百餘艘橫於江上,殺氣騰騰的只待明軍來攻。明軍殺至,正值西北風大起,張輔趁勢而動,率雲陽伯陳旭等一眾部將馭船順風猛攻。叛軍本就勢弱,又失了天時,再加上面對的是當年短短兩月就剿滅胡朝,一戰威震天南的英國公張輔,幾重因素影響下,叛軍立時大潰,鄧景異、阮世每率殘兵脫逃,偽監門將軍潘低以下二百官吏被俘。張輔獲勝後,督軍乘勝追擊,同時飛騎向朝廷報捷。

張輔他們關於陳季擴的計較,露布上自然沒有提及。但永樂稍一揣摩,仍能多少窺得些端倪。不過永樂對陳季擴的身份同樣毫不關心,他關心的是交趾的歸屬。張輔的舉措,與永樂的心思不謀而合,而這一場大勝,讓這位天子十分滿意!

出使西洋、光復交趾,這是大明在開拓振興國策指引下收穫的豐碩成果!再加上海內的安寧富庶以及象徵煌煌文治的《永樂大典》,如今的永樂已經明顯感受到了強盛的氣息!只要丘福再擊敗韃靼,橫掃漠北,那永樂便可確信,自己統治下的大明,已經達到了鼎盛的境界;而作為永樂盛世的締造者,自己也將功載千秋,成為萬世所公認的帝王楷模!每念於此,永樂莫不激動萬分!

「皇爺!」就在永樂志得意滿之際,乾清宮打卯牌子馬雲小心推門進來,輕聲稟道,「二殿下、三殿下還有方本兵在奉天門外求見!」

「他們幾個一齊?」永樂先是一怔,繼而自言自語道,「難道是漠北有軍情?丘福他們這麼快就打敗韃子了?」想了想,他隨即直起身子道,「喚他們來這裡見駕!」

馬雲應聲出門,不一會,高煦、高燧還有兵部尚書方賓三個便踉踉蹌蹌地跑了進來。一進門,高煦「噗通」一下跪倒在地,滿臉淚水地哭道:「父皇!開平急報,漠北大敗,我軍全軍覆沒!淇國公他們……被韃子殺了!」

「什麼!」猶如一個晴天霹靂,朱棣的心情一下子從雲端跌落谷底。看著哽咽不止的高煦,永樂先是呆若木雞,繼而一陣頭暈目眩,最終雙眼一黑,身子頓時癱倒在坐榻上……

永樂七年八月十五,淇國公丘福中阿魯台詐降之計,率輕兵突進,於中途中伏被擒,後怒罵賊寇被殺,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一同遭戮。五將歿後,阿魯台趁勢追擊,十萬明軍群龍無首,被韃子一舉聚殲!永樂遭遇登基以來最為慘重的失敗!

朝廷沒有隱瞞丘福兵敗的事實,何況也不可能隱瞞得住。此次陣亡軍士有一大半是從行在衛所徵發,他們與城中居民有著各式各樣的聯繫,或為親戚,或為朋友,或為鄰居,或為熟人。當晚,城中四處哀嚎之聲,無數軍民焚紙燃香,掛起招魂幡,北京城上空濛著一片陰霾。

文明門內的臨時府邸里,漢王朱高煦也是心如死灰。此次死難的丘福等五將都是他的鐵杆擁躉,是他在朝中的最大助力;就是那陣亡的十萬將士,其中也有好些是他靖難時帶過的舊部,是他在軍中最重要的根基!高煦本期望著他們在北征中立下大功,成為自己入主東宮的最重要一塊砝碼;可未曾想一仗下來,自己的所有老本都被賠了進去!從得知丘福全軍覆沒的消息的那一刻起,高煦就意識到自己敗了,而且敗得十分徹底!從此以後,漢王府與東宮的實力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