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狼煙再起 第五節

永樂用心良苦,甚至不惜忍辱負重,就是要安撫住阿魯台這隻桀驁不馴的塞外孤狼,給朝廷換取喘息之機。但天不遂人願,到六月時,漠北傳來消息,前往韃靼頒詔的給事中郭驥、指揮使金塔卜歹等人皆為阿魯台所殺!

消息傳開,行在頓時大震。永樂連日召集廷議,命在北京的文武大員商議對策。舊宮東殿上,眾臣群情激憤,丘福、火真、王忠等一干行在武官皆紛紛請戰,嚷嚷著要一舉殲滅阿魯台,以雪此奇辱!

永樂內心也十分憤怒。阿魯台謀殺天使,這是對大明赤裸裸的挑釁和侮辱!此時若仍忍氣吞聲,那朝廷在夷狄心中的威望將蕩然無存!何況經此一事,韃靼與大明已是徹底撕破了臉,就算朝廷不出兵,韃靼也會隨時南下,到時候萬裡邊疆,天曉得韃子會從那裡襲來?於情於理,朝廷都該主動出擊,討伐阿魯台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賊寇!而且逃回來的使者還帶來了一個情況,阿魯台最近被瓦剌所敗,實力大損,此時出兵,倒也不失為一良機!想到這裡,永樂幾乎就要下定決心。可當他將目光投向夏元吉時,卻發現其面帶憂色,永樂心中頓時一凜。

「夏愛卿!」永樂問道,「行在糧草儲備如何?足供應大軍馬上出塞么?」

夏元吉在心中默算幾遍,旋拱手道:「回陛下,自恢複開中以來,行在糧草供應較往年有所下降,現城中各官倉儲量應為一百二十萬石,不過到八月時,陳瑄的海運糧船將抵天津,屆時又會有五十餘萬石的江南大米運來。只是從那時起北風漸起,再想從海路運糧便只能等到明年了!不到二百萬石糧,拋去今歲行在的供應開銷,能騰出來供應出征的不過八十餘石,加上宣府、永平、大同等地的存糧,亦不過一百萬石之數。塞外不比中原,出征漠北,糧草全需從後方轉運,一石糧上去,中途損耗怎麼也得四五石。以此推算,若即行出塞,一百萬石糧差不多也就能供應十萬大軍外加五萬民夫五月之用!」

「我漢人不耐寒,隆冬之前必會班師,故還用不了五個月。但十萬軍未免太少了!韃子可不是南蠻!」永樂皺眉道,「海運暫時無法,那從運河轉運如何?只要不誤期限,先把行在過冬的存糧支取一部分供應軍需亦是無妨!」

「這怕是不行!」夏元吉果斷地搖頭道,「會通河過了淮河便多處淤塞,剩下這一千多里仍得走陸路。陸路運糧,損耗且不說,還需要大量人力,光靠官府之力肯定不夠,免不了又要攤派徭役。可眼下馬上就要入秋,秋收季節徵發百姓,這又如何使得?何況河、淮一帶還有秋汛要防咧!」

夏元吉把詳情這麼一擺,永樂立刻就不吭聲了。會通河淤塞是元朝留下來的老大難。自設立行在後,河北對江南的糧草需求猛增,永樂幾次想要疏浚運河,無奈朝廷用錢的地方太多,且海運也能湊合著對付,故這事就拖了下來,沒想到這時竟成了自己用兵的一大梗阻!

「那朕問爾,若以二十萬大軍出塞,半年為期,爾要多久能籌夠軍糧?」想了半天,永樂又開口相問。

「二十萬大軍,加上為其運糧的民夫還有護糧兵士,朝廷總共需供應近三十萬人的口糧。以此推算,糧食耗費當在二百五十萬石。現朝廷在行在和各邊鎮的糧草儲備有一百三十萬石盈餘,若接下來再省些用,到明春時可剩一百五十萬石。至於另外一百萬石,則需從江南增撥,可那也只得等到秋汛後了。而且冬日轉運,百姓更加艱苦,朝廷免不了又要額外出筆錢犒賞!」

「也就是說,最快也要等到明春?」永樂聽完隨即又問。

夏元吉正欲點頭稱是,忽然右班中一個聲音響起:「哪需得二十萬!十萬軍足夠用了!」眾人扭頭一瞧,卻是丘福發聲。

丘福走到殿中,對著永樂雙手一拱,瓮聲瓮氣地道:「陛下!阿魯台族中控弦之士頂多不過四五萬,縱然騎射嫻熟,但俺北京的將士也不是孬種!十萬大軍出塞,還怕打不過他?」

「不錯!」丘福話音剛落,一直沒吭聲的高煦也出班奏道,「行在衛所,大都是曾隨父皇靖難的百戰精銳!淇國公、同安侯他們更是靖難名將!有此等精兵良將,何懼韃子囂張?」說到這裡,高煦一撩袍腳,跪地鏘鏘道:「兒臣願薦淇國公為帥,同安侯、靖遠侯等副之,率十萬精兵一舉蕩平漠北!」畢竟是出巡,朝會沒有在京城時那麼多規矩,高煦雖是藩王,但也可以每日上朝。

丘福請命,高煦舉薦,殿內的氣氛一下激昂起來。其實丘福與高煦慷慨請戰,固然有其武人心性之因素,但其實裡面也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於丘福而言,他本就是靖難第一功臣,自張玉、朱能死後,他更是無可替代的天下第一名將。不過隨著張輔在安南戰場大放異彩,他這個第一名將的地位已受到質疑。張輔短短兩月便全殲安南主力、攻破安南國都,一年內又擒得黎氏父子、盡滅其國。如此顯赫戰功,自然為天下矚目。反觀丘福,雖鎮守邊防重地,但多年來卻未和韃子打過一場。雖說這是朝廷政策緣故,但丘福也因此武功不顯。對此,丘福一直憋著口氣,尤其是前幾日交趾奏報送抵行在,文中言道張輔甫一入交,便在慈廉、廣威二州打了一場大勝仗,這下丘福就更坐不住了,自然要急著出塞立功,保住自己天下第一名將的威名。

丘福要爭名,高煦卻想奪利。抵達北京後,高煦便開始積極推動易儲。

不得不說,史復當初的謀算是成功的。行在朝廷中,漢王系臣僚佔了絕對優勢,他們想方設法地旁敲側擊,極言漢王之好處,意圖說得永樂行廢立之事。永樂本就對高熾深懷不滿,再經這幫人整日整月的鼓噪,也多少心有所動。而南京那邊,高熾雖已儘力韜光養晦。但其畢竟在治國理念上與永樂相差甚遠,一朝執掌權柄,縱然大事上不敢有絲毫忤逆,但涉及普通政務,仍免不了有違聖意,而這統統都被高煦當做把柄,添油加醋地吹進永樂耳朵里。幾個月下來,永樂對高熾的失望與日俱增,甚至在自己的萬壽聖節次日,還一度怒氣沖沖地下旨嚴斥太子處置朝臣不當,把在南京的高熾驚出一身冷汗。

但儘管收穫頗豐,高煦卻仍無法稱心如意。每當永樂流露出廢立之意時,瞻基總會適時冒出來討巧賣乖。永樂對這個皇長孫十分寵愛,並認定他頗具帝王之資,如果現在把高熾廢了,那瞻基將來就絕無可能承繼大統。有這麼層因素在,再加上楊榮和金幼孜他們竭力斡旋,永樂總也下不了廢儲的決心。高煦上躥下跳,為的就是自己登上太子寶座,卻不料被瞻基這個橫空出世的半大娃娃擋了路,直氣得七竅生煙。

按照計畫,永樂將於明年春天返回南京,若不能趕在御駕迴鑾前廢掉太子,那高煦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有了監國的經歷,高熾的地位將更加穩固,再想易儲便是難上加難。每念及於此,高煦便急得直跺腳,整日和紀綱、史復二人籌謀,但卻總無好法可想,直到天使被殺的消息傳來。

天使被殺的事一經傳開,嗅覺敏銳的史復便發現機會來了。史復料定永樂絕不可能忍氣吞聲,便有意讓高煦謀求統兵之職,藉此立下大功,再繼而憑功奪取儲位。

高煦一開始也心有所動,不過稍一試探,便發現此路不通。有了靖難的經歷,永樂對藩王領兵甚為敏感,高煦雖然得寵,但畢竟不是太子,在下定決心易儲之前,永樂絕不願他掌握兵權,以免留下隱患。

既然高煦不能親自領兵,那史復便退而求其次,改讓高煦支持丘福領兵出塞。丘福本就是漢王系幹將,又是靖難元勛,行在後府掌印。由他領軍,不僅順理成章,而且一旦得勝歸來,他們在朝中地位也會再上一層樓,屆時再策動易儲時,漢王這邊的分量也會大大增加。退一萬步說,就算仍舊易儲不成,至少經此一舉,漢王系對大明北軍的控制也更加深一層,如此也可抵消高熾監國帶來的影響。基於此,高煦便極力支持丘福出塞,並拉上趙王高燧為自己幫腔。

丘福和高煦放言主戰,武官們亦躍躍欲試,連趙王朱高燧都出言附和,永樂本有些動搖的意志頓又堅定起來。畢竟丘福和高煦說得也有道理,北京將士大多都是當年追隨自己征戰天下的燕藩嫡系,論精銳在明軍中是首屈一指,裝備更是精良無比。故發此十萬將士出征,其戰力的確不下於二十萬普通明軍。

不過永樂仍有一個顧慮:此次出塞,總兵人選當然是淇國公丘福。丘福雖然武勇蓋世,但用兵稍顯魯莽,雖然如今年事已高,但他這份急躁脾氣卻一直沒有收斂。而且永樂對丘福極力請戰的原因也隱約有所覺察。有張輔這樣一個光芒萬丈的後起之秀,丘福會不會因此倍感壓力,因而愈發急於求成?以前靖難時,有他朱棣親自統軍,尚可對丘福有所約束;而今命其督率三軍深入漠北,若他一旦冒進,那就後果難料了。

「丘老將軍!」思忖半晌,永樂抬頭對丘福道,「此次出塞,事關重大!老將軍果願帶兵出征?」

「當然!」聽永樂發問,丘福趕緊挺起胸膛,滿臉堅毅地做答。

「僅發北京十萬將士,百日為期,孤軍深入突襲,隆冬之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