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國儲之爭 第六節

進得殿門,永樂直奔東暖閣。待到榻上坐定,他扭了扭身子,對緊跟進屋的江保道:「去拿兩碗醒酒湯來。」

「阿!」江保答應一聲,旋閃出暖閣門外,一轉眼功夫,又用一個剔紅托盤端了兩碗熱湯進來。永樂接過一個湯碗,仰頭一飲而盡,隨即擦了擦嘴,對在面前侍立的解縉道:「喝了再說話!」

解縉不敢多說,忙低聲一應,隨即將另一碗湯喝了,再將湯碗放回托盤中。見解縉飲罷,永樂使了個眼色,江保忙端起托盤退出門外,並將房門輕輕關上。

暖閣內只剩下君臣二人。永樂微微皺著眉頭,一副心事重重之狀,半晌未有言語。解縉見狀,心中狐疑,也不敢貿然開口,只得垂著腦袋小心站著。

不知過了多久,永樂猛一抬頭,似乎已下定決心。再望了望眼前的解縉,永樂深吸口氣,緩緩道:「大紳,可知朕今日為何要設宴召爾等入宮么?」

聽得永樂以表字稱己,解縉不由微微一愣。永樂自登基以後,因身份變化,已甚少稱臣屬表字。別說解縉這等歸附文臣,就是燕藩舊屬,除非是金忠、朱能這種極親密之人,否則平常見了也都是直呼其姓名。此刻永樂突然以表字稱呼解縉,倒讓他有點小小的不習慣。

不過皇帝問話,解縉無暇細想,忙一躬身,含糊答道:「臣想,陛下是見如今天下一統、四海昇平,故藉此佳節邀臣等進宮,一則君臣同樂,二則以示普天同慶之意。」

「藻飾太平!」永樂嘿嘿一笑道,「倒也確是為此,但並非全部。」說到這裡,永樂話鋒一轉,語氣中略含幾分憂鬱道:「其實朕是有些不願與皇后,還有燧兒待在一起啊!中秋佳節,本是合家團聚,共享天倫之際。若見著皇后還有燧兒,難免又會想到另外兩個……」永樂輕輕嘆了口氣,喃喃道,「熾兒與煦兒,他二人著實讓朕傷腦筋。朕實在不想在這大喜之日壞了興頭!」

「來了!」永樂說完,解縉心中倏地一緊。自打在深松居與金忠商定後,解縉就一直小心翼翼地尋找時機。這段日子以來,京城裡表面上雖是風平浪靜,但暗地裡大皇子和二皇子兩派都在摩拳擦掌,為自己的主公拉攏勢力。所有的這一切,解縉確信永樂全都清清楚楚看在眼裡,隨著形勢愈演愈烈,他愈發堅信皇帝不可能繼續置若罔聞。果然,現在的永樂,再也堅持不住,必須讓這一場明爭暗鬥儘快做個了結,而同樣不出解縉所料的是,在這個取捨的關節點上,永樂想到了自己!

「大紳,朕有一事問爾!」就在解縉胡思亂想之際,永樂的話音又飄了過來,「朕自登基以來,東宮之位久懸,外間多有非議。非朕昏庸,不知儲貳事關國本,需早做決斷;實是朕深知此事於社稷干係太大,若所擇非人,其禍不可估量,故一直萬分謹慎,冀為我大明選一千古明君,以造福後世。然今朕之三子,高燧年小,不說也罷。高熾乃嫡長子,昔又蒙先帝親封為燕世子,這太子之位按理來說本應歸他;然其生性太過仁柔,兼又體弱多病,以其為儲,朕一則恐其壽命不永,二來還懼他重蹈建文君覆轍。而二皇子高煦身體矯健,又英武過人,頗有朕之武風;但其自小好武厭文,性格又過於急躁,聽不得人言,兼之其乃次子,廢長立幼,於禮亦是不合。思來想去,竟沒一個全符合朕之心意,以致久不能決!」說到這裡,永樂無奈地搖了搖頭,長嘆一聲道:「難啦……」

永樂的這番話,與其說是在徵詢解縉意見,倒不如說是在抒發心中鬱悶。素來沉穩果決的永樂也如此言語不搭,足見此事對他困擾之大。

不過永樂的這種困擾,對解縉卻是有利無弊。自答應金忠後,解縉早就把兩位皇子的各自優劣分析了個透,對於如何說服永樂也已是成竹在胸,只待永樂開口。如今機會已至,解縉又豈能錯過?整理好思緒,解縉向前跨出一步,雙手一拱道:「陛下說難,臣倒是覺得一點都不難!」

「哦?」永樂略有些驚訝地抬頭望了望解縉,然後不無期待地道,「為何不難?爾仔細說說……」

「陛下!」解縉鎮定自若地道,「臣以為陛下之於此事,已是誤入迷途!陛下想為大明挑選一個千古明君,可既為千古明君,必也是千年一遇!此等人物,本就是可遇不可求。陛下強以此等標準要求未來太子,又豈不是緣木求魚?」

永樂一陣默然。良久,他方艱難地道:「大紳之言甚是。既如此,那爾以為此二人誰更適合?」

「大殿下!」解縉想都不想就給出了答案。朱棣見他說得如此爽快,先是一愣,半晌方道:「爾為何這般篤定?高熾與高煦,不是各有優劣么?」要以私心論,永樂對高煦的寵愛要更多一些,因而對解縉立刻排除高煦有些不服氣。

解縉知道最關鍵的時刻到了,心中也不由發緊。他深吸口氣,略微平復了下心境,方斟詞酌句地道:「各有優劣不假,但既是選立太子,那便要從天下考量。大殿下雖則仁弱,但其待人處事,皆有條理,絕非如建文君一般糊塗乖張,肆意妄為。以大殿下為儲,將來一朝為帝,雖未必會如陛下一般心存高遠,但做個守成之君還是不成問題的,斷不致誤了國家社稷。而二殿下則不同,其雖能征善戰,但於治國之道幾無修為,且其為人又頗自負,如此即便有賢臣輔佐,亦不能保證他能從諫如流。若以他為儲君,將來君臨天下,臣恐我大明會有隋煬之禍!」

「隋煬之禍!」解縉這四字評語太過駭人,永樂一聽之下不由倒吸口冷氣。不過待平靜下來後,永樂仔細一想,也不得不承認解縉說得有道理。他太了解自己這個二兒子了。朱高煦素來任性,往日里要他做事,他愛做的就做,不愛做的即便接下,也會偷工減料、敷衍了事;加之其又是一副捨我其誰的脾性,任誰都不放在眼裡,除了自己,就是他的親生母后也難管得住他。這樣一個人物,真要讓他當儲君,將來做大明天子,他會不會效法楊廣肆意妄為,永樂這心裡還真說不準。

「可高熾畢竟體弱,萬一他將來天命不繼奈何?何況即便是守成,亦需存進取之心,否則便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朕觀高熾,似非剛強堅韌之人。以其為儲,朕擔心他將來遇有難事,只知一味隱忍。若果真如此,宵小必生輕慢之心,進而憂患漸起。長此以往,社稷雖不至一朝敗亡,但也會久病成痾,終至不治!」

永樂說得憂心忡忡,可當他道畢,解縉卻只是輕鬆一笑道:「陛下多慮了。若立大殿下為儲,臣擔保不會出現此等情狀!」

「為何?」

「看聖孫!」解縉眼中精光一閃,沉聲道,「有一好聖孫,可保大明三代平安!」

「看聖孫……」永樂一愣,隨即沉思半晌,繼而眼中冒出一絲驚喜的光芒。

當看到永樂欣喜的表情時,解縉知道自己成功了。因為他終於拋出了自己絞盡腦汁想出的殺手鐧,而這道殺手鐧則準確無誤地把住了永樂的脈搏!

解縉的殺手鐧就是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朱瞻基生於洪武三十一年。他出生未久,就正趕上建文削藩,燕藩靖難。當時的永樂,可謂是焦頭爛額,日夜生活在緊張之中。在這段充滿刀光血影的日子裡,俊俏可愛的小瞻基成了永樂排解愁緒的開心果。也正因為如此,永樂對這個孫兒總有著一股特別的關愛之情。而瞻基也著實爭氣,打小便聰明伶俐,顯示出過於常人的天賦。而作為瞻基的父親,高熾因著自己過於文弱,不招父王喜歡的教訓,也有意照著永樂的模子來培養這個兒子。在細心的教育下,瞻基不僅把唐詩宋詞背得滾瓜爛熟,甚至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打拳,這讓永樂這個當爺爺的喜得樂不攏嘴。就在幾個月前,剛進京的金忠還跟他提起,說年僅六歲的瞻基,已嚷著要騎馬射箭了!

有這麼一個孫兒,永樂欣慰之餘,時時又生出這樣期許:雖然瞻基年紀還小,但看眼下的勢頭,只要培育得法,將來定成大器!

解縉沒有見過遠在北京的朱瞻基。但永樂對這個小皇孫異乎尋常的喜愛,他卻從金忠等燕藩舊臣口中數次聽及。與金忠等人隨口一說不同,解縉卻在這個六歲孩童身上動起了心思。在他看來,永樂在高熾與高煦之間更寵愛後者,這一點是永樂本人的私心,也是高熾立儲的一大梗阻。要讓永樂下定決心選擇高熾,就必須要改變這一不利局面。

直接打壓是不行的。皇帝的私情,解縉一個外臣無從置喙;想讓半生戎馬的永樂打心眼裡接受這個連馬都不會騎的大殿下朱高熾,解縉自忖沒這份本事。但朱瞻基的出現,卻讓他看到了希望。

永樂寵愛瞻基,且這種寵愛甚至在高煦之上。而瞻基是高熾的親生兒子。在爭儲一事上,瞻基和高熾是合為一體的。只要能將瞻基直接引入爭儲當中,那高煦在私情上的優勢就會化為烏有!看清這一層,解縉精心準備了一整套說辭,就是要在這個至關重要的時刻派上用場,完成對高煦的最後一擊!

果然,繼眼中流露出驚喜後,永樂的臉上也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解縉按捺住心中的興奮,繼續道:「皇長孫天資聰穎,有太祖與陛下之風,此正聖君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