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國儲之爭 第三節

與往常一樣,寅正剛過,解縉便從夢中醒來。離上朝還有一段時間,不過他卻怎麼也睡不著了。通常,這段時候解縉便平躺在床上,無邊無際地胡思亂想。而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這一年來夢幻般的經歷。

一年前,潮水般的燕軍呼嘯著衝進了京城,曾經被視作叛逆的燕王朱棣搖身一變,成為新任大明天子。登基後,為了迅速穩定局勢,永樂皇帝對不肯歸附的建文舊臣痛下殺手。在那段驚心動魄的歲月里,解縉親眼目睹了一幕幕人間慘劇,見證了一場場腥風血雨。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景清、練子寧、鐵鉉、暴昭、陳迪……一個個曾經名聞海內的天子重臣,在短短旬月間悉數命喪黃泉,成了建文舊朝的殉葬品。在那段充滿刀光血影的日子裡,解縉就像一隻無助的小鳥,躲在角落裡心驚膽顫地打量著這個面目全非的世界。他彷徨、他迷惘、他驚懼、他恐慌。儘管已經歸順永樂天子,但身處這場平生未見的大清洗中,他也忍不住擔心,這沾滿冤魂血跡的大刀會不會突然間砍向自己。

不過這一切終於過去了。隨著不降舊臣的紛紛斃命,京城終於又恢複了寧靜。接下來,永樂開始按照自己的意思,來重建這個已經千瘡百孔的朝廷。

首先便是恢複洪武祖制。建文在位時,方孝孺主持改制,對朝廷制度多有變更,現在永樂登基,自然將其一股腦統統廢黜。

抹去建文朝的痕迹後,下一步就是封賞了。隨著一道道詔旨頒下,燕藩舊臣順理成章的魚躍龍門,成為大明王朝的新貴。淇國公丘福、成國公朱能、成陽侯張武、泰寧侯陳珪、武安侯陳亨、同安侯火真、鎮遠侯顧成、隆平侯張信……但凡為靖難大業立下汗馬功勞的燕軍大將,無一例外地被封以高爵,並迅速把持了五軍都督府的要職。李景隆、茹嫦、王佐、陳瑄等在最後關頭出賣建文的迎附大臣們也各有升賞,李景隆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名列百官之首,王佐、陳瑄分別受封侯爵,連茹嫦這個概不封爵的文臣,也被破例授了個忠誠伯的爵位。靖難功臣們皆大歡喜,那些「順應天命」的文臣也不賴。郁新、夏元吉、蹇義、宋禮、劉俊、鄭賜、黃福……只要是不和新朝死磕到底的文臣,永樂都大度地予以重用,並授以六部九卿的要職。一番任命過後,廟堂面目煥然一新,大明王朝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走上了正軌。

與郁新、鄭賜這些在建文朝時便已位居部院堂官要職的朝廷大員不同,解縉在歸附永樂前不過是個從九品的翰林院小待詔。按正常情況,這場權力瓜分的盛宴中他雖不能說完全沒份,但也最多只能吃到些殘羹冷炙。雖說在起草登極詔和議定年號時,解縉幸運地奪到了彩頭,但因這之前自己級別實在太低,故他也沒有報太大希望。在他看來,能連升三級,混到個正八品的翰林院《五經》博士,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不過事情的發展大大超乎解縉所料。登基未久,永樂便頒布詔旨,在左順門旁的文淵閣設置內閣,陸續簡拔黃淮、胡廣、楊榮、解縉、楊士奇、金幼孜、胡儼等七人入閣參預機要政務,並各有擢升。(胡靖之「靖」為建文所賜,永樂登基後恢複本名胡廣;楊榮本名楊子榮,永樂為其更為現名)這七人皆是才華出眾的翰林詞臣,其中解縉排名第四,被授予正六品侍讀之位。三個月後,永樂再次下旨,解縉晉侍讀學士、從五品,位居內閣之首!

短短四個月,解縉從一個從九品待詔連升八級,一躍成為從五品的侍讀學士,其擢升之快,在歸附的建文舊臣中首屈一指。而且,侍讀學士是翰林院之職。按制,翰林院以學士最尊,其下依次是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眼下學士和侍講學士二職皆空缺,解縉便以侍讀學士身份充任翰林院掌印,成為名副其實的士林領袖!

突如其來的擢升,饒是解縉閱盡滄桑,一時也有些懵懂。待回過味兒來後,他頓時被巨大的喜悅和興奮所籠罩。連升八級,執掌翰林,這固是一大喜事,但更讓解縉動心的,卻是內閣這個新鮮的物事。內閣乃永樂首創、不但洪武朝,就是歷朝歷代也從未有過這個衙門。按照永樂的諭旨,內閣閣臣職在參預機要,也就是輔佐皇帝處理國政,這可是宰相的職權!雖然皇帝的意思也很明白,閣臣只是顧問,並無決策之權,但一想到能夠協助皇帝作出決策,進而對天下大政產生影響,解縉仍激動得幾乎不能自持。

解縉十九歲入仕,年紀輕輕便被太祖視為天下奇才,其才具絕非尋常官宦可比,「經濟天下」正是其一生抱負所在。只是一朝成名之後,解縉卻長期鬱郁不得志,十幾年宦海沉浮,到頭來只混了個九品末官。殘酷的現實,一度讓解縉傷心乃至絕望。可是如今一切都不同了。新的永樂天子賞識自己的才華,並委以輔政重任,這猶如一片甘霖,落到解縉幾近枯涸的心田裡,讓他重新熱血沸騰。解縉感謝永樂的器重,他暗自下定決心,要用自己全部的才華和忠誠報答永樂,輔佐這位皇帝開創一個千古未有的富強盛世,讓他和自己都名垂青史,為萬世景仰!

「喔喔喔……」,就在解縉心潮澎湃的當口,窗外隱隱傳來公雞叫鳴之聲。解縉伸了個懶腰,慢慢從床上爬了起來。一名婢女早已在門外候著,聽得屋內聲響,忙輕輕推門而入。

熱水洗臉,青鹽拭牙,一切都如往常。待盥洗畢,解縉來到花廳,草草進了早膳,然後穿上綉著小雜花紋的青色盤領右衽公服袍子,隨即精神抖擻的出門而去。

早朝於辰時在華蓋殿舉行。通常,此類常朝所奏都是已議定好的四方之事,並無甚緊要之處,解縉作為內閣之首,對內容已事先知曉,故不必太過關注,只需循規蹈矩旁聽便可。散朝後,百官各自回衙門署事。解縉和同為閣臣的侍讀黃淮卻故意放慢腳步。未多時,乾清宮打卯牌子馬雲便小步跑過來道:「兩位學士請留步,皇爺召你們到乾清宮見駕!」

自設立內閣以來,七位閣臣經常隨駕侍候,其中又以解縉和黃淮二人最受器重,幾乎每日都會被永樂喚到身邊問事,兩人對此也都習慣了。聽馬雲傳旨,解縉與黃淮對視一眼,只道聲「遵旨」,也不再多說,遂跟著馬雲向後宮走去。

二人剛跨進乾清宮御書房的門檻,永樂便面帶微笑地坐在案後向二人招手道:「不必行禮了。朕於一事頗為不解,召爾二人前來解說!」

「阿!」解縉、黃淮二人忙一躬身,一陣小碎步走到近前。

永樂拿著一本發黃的書,指著其中一頁道:「朕讀這《水經注》,其中《江水篇》記著:『江水又東,逕廣溪峽,斯乃三峽之首也。峽中有瞿塘、黃龕二灘。』可朕記得,瞿塘乃峽名,是三峽中之首峽,此廣溪峽何來?爾等可知?」

永樂說完,解縉與黃淮皆是一愣。《水經注》雖不是經史,但也是地理之學的集大成之著,以解、黃二人之博學,早已是讀得滾瓜爛熟,可永樂一問起,二人卻是怎麼也記不起來。過了半天,黃淮方囁嚅答道:「回陛下,臣等不才,卻不知《水經注》中竟有此節?」

「哦?」永樂有些奇怪地應了一聲,隨即把手中之書遞與二人道,「書中寫得明明白白,爾等可是記錯了?」

黃淮把書小心接過,解縉忙湊過頭來。待讀完永樂所指之章,黃淮仍是稀里糊塗,解縉卻似心有所動。他從黃淮手中把書拿過,又仔細翻看一遍,眼中突然冒出喜悅的光芒。他捧著書,欣喜地對永樂奏道:「陛下,這《水經注》似是北宋絕本,陛下從哪兒找到的?」

「哦?」朱棣有些意外道,「前些日宮裡人清理文樓,從舊書堆里扒出來的。近年蘇松一帶水患頻繁,戶部尚書夏元吉奉旨治水,至今尚無佳音,朕每思之,心中頗為憂慮,便找了此書出來,看看關於河道的記述中有無可鑒之處。爾怎知此乃絕本?」

解縉小心地將書攤開遞到永樂手中,然後指著其中書頁道:「陛下請看,此書乃雕版所刻,從版式看,用的是四周單欄。此種版式唯在宋初行過一陣,後多用左右雙欄或四周雙欄。宋初距今近四百載,所流傳已不多;而靖康之禍後,中原塗炭,金人北狄出身,毀我華夏文物無數,此類雕版由是愈發稀有。且宋以後,《水經注》迭經傳抄翻刻,錯簡奪偽十分嚴重,臣所讀便有好幾版,但從未記過廣溪峽一段。故臣敢說,此十有八九便是北宋絕本,即便當今世上仍有倖存,其數也必十分稀少!」說到這裡,解縉又一躬身,恭恭敬敬地道:「此書成於宋初,應未經後人矯改,極有可能便是酈道元之原著。陛下竟能於不經意間尋得此等珍稀,實乃酈學之幸也!此書再現,於地理之學大有裨益!此全賴陛下慧眼獨具之功!」解縉借著講解此書來歷,一邊展示了自己的過人才學,一邊又好好拍了下永樂的馬屁。

解縉這馬屁拍的正好,永樂龍顏大悅,當即大笑道:「果然是學通古今,連刻板都知曉得一清二楚!當今天下第一才子,朕看非爾解大紳莫屬!」

「陛下謬讚,臣豈敢當此殊榮?」得到永樂這麼大的誇獎,解縉心裡當即樂開了花。不過他肚子里的貨還不止這些。謙遜過後,解縉又信心十足地道:「陛下剛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