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乾坤易勢 第二節

時至臘月,轉眼就是新年。這一日天空又降起了一陣小雪,為北平的郊野增添了幾分詩情。文明門外的長亭里,朱棣正帶著一眾兒女,為即將南下返京的徐妙錦送行。

自打八月里從家中私奔出來,妙錦已在北平住了三個多月。這百日間,她經歷了有生以來最驚心動魄的時光,也見證了燕藩從絕處逢生,逐漸走向壯大的傳奇歷程。這期間,無數的事讓她驚嘆,無數的人讓她感動。儘管其間充滿驚險,但她卻認為,這是自己有生以來最快樂的時光。

而在這無數的人和事中,最讓她難以忘懷的,便是燕王朱棣了。在此之前,她多是從別人的耳中,聽得他的英雄事迹,直到在北平,她才真正感受到,這位大姐夫有著常人所不能匹及的雄才偉略,有著遠超旁人的堅韌與慷慨。身先士卒,率眾冒矢衝鋒的英勇;襲取大寧,置死地而後生的決然。這些都讓妙錦感到巨大的震撼,繼而產生無比的敬仰。尤其是回援北平的那天,妙錦在麗正門頭,親眼看著大姐夫指揮大軍,將胡觀等人打得潰不成軍、落荒而逃,他那揮斥方遒的英姿,如畫一般深深烙在她的腦海中。也正是在那一刻,她終於明白了自己對大姐夫的感覺到底是何。而正是那天以後,她陷入了深深地矛盾和彷徨中,每當面對大姐和大姐夫,她都禁不住感到一陣心慌意亂——對大姐夫的是羞,對大姐時,卻是愧疚。也正是這種糾結,讓一向開朗活潑的她,在朱棣回城後的這段日子裡,卻變得鬱鬱寡歡起來。

不過,這一切都暫時結束了。金陵的四哥徐增壽又來了信,言她外出太久,再不回家,宮中恐生疑慮;而此時戰事已告一段落,南下道路較為順暢,故催妙錦趕緊趁機回京。

接到信,妙錦先是感到一陣解脫,但很快,心中又被失落充斥。她想就此離開北平,以擺脫對大姐的愧疚。可真當離開的這一刻到來時,她的心中,卻又充滿了遺憾和悲傷。

「好了!」朱棣展顏一笑,將妙錦從胡思亂想中拉回現實,「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今日你大姐身子不適,不能前來,我們便喝了這杯水酒,就此作別!」說完,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高熾他們也跟著舉杯飲盡。

妙錦心中一酸,幾乎落下淚來。按道理,給自己送行,大姐是無論如何也要當場的。可今日一大早,徐王妃卻命人傳過話來,說自己身體不適,恐不能出城了。妙錦聽了,頓感到一絲恐慌——是不是大姐知道了什麼,故生自己氣了呢?但轉念一想,她又覺得不可能——自己一直十分小心,絕不可能半點泄露,故而又坦然起來。而在此時,她見大姐不在,心中頓又有些失落。

「謝大姐夫!」按捺住心中雜想,妙錦作出一副洒脫之態,將杯中溫酒喝了,拭嘴笑道,「待大姐夫靖難功成時,可莫忘了妹子的大恩喲!」

「豈敢!」朱棣含笑道,「這數月之內,妹子已兩助燕藩。此恩此情,我終身不忘!」

聽朱棣說出個「情」字,妙錦端杯的手微微一抖。沉默一陣,她忽然下定了一個決心。

從長亭出來,朱棣親自扶她上馬,趁著躍馬的這個間隙。妙錦忽然壓低聲音,問朱棣道:「大姐夫,你可知洞庭湖畔的湘妃竹么?」

朱棣渾身一震。愣了半晌,方和顏一笑,回道:「虞帝乃上古賢王,其行止我素來景仰!」

這一回答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妙錦卻立馬明白了其間蘊意,當即滿臉緋紅。她迅速掏出一張疊起來的薄紙,塞到朱棣手中,又無限嬌羞的望了他一眼,方一揮馬鞭,驅馬去了。朱棣將紙攤開,上面寫著一首小詩,卻是唐人盧仝的《小婦吟》:

小婦欲入門,隈門勻紅妝。

大婦出門迎,正頓羅衣裳。

門邊兩相見,笑樂不可當。

夫子於傍聊斷腸,小婦哆上高堂。

開玉匣,取琴張。陳金罍,酌滿觴。

願言兩相樂,永與同心事我郎。

夫子於傍剩欲狂。珠簾風度百花香,

翠帳雲屏白玉床。啼鳥休啼花莫笑,

女英新喜得娥皇。

風雪中,朱棣臉上的笑容早已凝固,直直愣怔許久,方留下一聲長長的嘆息……

十二月十六,燕軍西征大同。

此次西征起初十分順利。翻越太行山後,燕軍於十二月二十四抵達廣昌。廣昌守將湯勝乃代王心腹,見燕軍殺至,不戰而降;建文二年正月初一,就在家家戶戶歡度元旦之時,燕王朱棣卻風塵僕僕地率軍趕到了蔚州城下。

蔚州位於大同東南三百五十里處,乃山西行都司轄下重鎮。一開始,燕軍的攻擊並不順利。幾日過去,蔚州仍在南軍手中。

可就在這時,戰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一日清晨,蔚州衛指揮使李誠出城窺營,卻不料被燕軍發現,一番爭鬥後,李遠被活捉,獻於燕王帳下。李誠外號「衝天李」,在大同軍中頗有名氣。見抓到此人,朱棣親釋其縛,好言相勸。李誠見燕王至誠,感動歸降,並自願回城帶守軍獻城投降。朱棣大喜,當即放他回去。

不料李誠想降,他手下人卻不想。蔚州衛指揮同知王忠、僉事李遠等人見李誠變節,索性將他關了起來。但這也造成了蔚州守軍的分裂。

過了幾日,見蔚州無動靜,燕軍又開始猛攻。此時蔚州軍心已亂。支持李誠的軍校趁機打開城門,燕軍殺入蔚州城。王忠、李遠見大勢已去,不得已也只好降了。好在朱棣感他二人忠誠,不僅不殺,還升他二人為北平都指揮僉事,劃歸丘福帳下。二人見燕王如此大度,大出意外,從此便死心塌地追隨燕王,成為燕軍中兩員猛將。

蔚州既下,大同便直接暴露在了燕軍面前。陳質知道自己實力不濟,忙閉門不出,趕緊向李景隆求援。告急文書如雪花般飄進德州城內的征虜大將軍行轅。

接到急報,李景隆頓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他知道此時不宜用兵。天氣仍寒,現在出征,以南軍的體質,根本受不了野外的狂風大雪;何況鄭村壩一敗,南軍輜重丟棄一空,德州城內物資不足,江南的補給也尚未運來,要這麼出去,連營帳都難得湊齊;再者,低落的南軍士氣至今也未恢複,貿然出征,必然會讓將士對自己更加不滿。

但另一方面,儘管面對諸多困難,李景隆卻又不得不出兵。正如道衍所料,眼下的平燕總兵官正面臨著來自京師的巨大壓力。就在不久前,齊泰、黃子澄被罷免。得知這個消息,李景隆大吃一驚。齊泰、黃子澄是朝中削藩派之首,他們的免職,是否意味建文改弦更張,要變剿為撫了呢?如果真是這樣,那他這個平燕主帥無疑是尷尬至極;而更讓景隆憂心的是,黃子澄是自己在朝中的主要奧援。他要是倒了,自己的處境就不妙了。果然,沒過兩日,建文遣中使到德州傳旨。在敕旨中,建文對景隆久戰無功大加叱責,不滿之情躍然紙上。幸虧李景隆事先在軍報中對自己的損失極力輕描淡寫,否則皇帝知此大敗,還指不定要把他怎麼樣呢!

就在李景隆惶恐不安時,黃子澄的一封密信,讓他稍稍鬆了口氣。在信中,子澄竭力安撫景隆,表示建文平燕之心未變,自己免職也只是慢燕人之心,兼堵部分勛臣武將之口的權宜之計,讓李景隆不要因此而憂心。但同時,黃子澄也對景隆的失敗十分失望。在信的結尾,黃子澄措辭嚴厲,要求李景隆務必要儘快剿平燕藩,不得再有閃失。

這一旨一信,給了李景隆莫大的壓力,他已經輸不起了。無奈之下,德州大軍於寒冬中再次開拔,向大同方向撲去。同時,李景隆以平燕總兵官身份傳令陳質,命其率山西行都司兵馬東出大同,對燕軍形成夾擊。

南軍的一舉一動,都沒有逃過朱棣的眼睛。朱棣可沒打算在蔚州和景隆決戰。此次西征的目的是削弱山西行都司,同時疲德州兵馬。如今這兩個目的都已達到,燕軍再逗留在山西境內也就沒有必要了。在得知李景隆越過太行山上的紫荊關後,朱棣折兵北上,一路經小五台山、美峪所、懷來等地,從居庸關退回了北平。

南軍累死累活地從山東趕到山西,卻不料撲了個空。李景隆氣得眼冒金星,卻也無法可想,只得又從原路退了回去。

這一去一回,可把南軍害了個苦。景隆出兵期間,河北風雪滿天,南軍本不耐寒,衣被又不充足,這一路上被凍得是叫苦不迭。不出意料,李景隆又成了眾人發泄怨氣的靶子,平燕主帥的威望降入冰點。待回到德州,景隆清點部屬,發現有不少部下在途中被凍死,被凍掉手指的也達數千之多!至於兵仗軍械損失更是不可勝計,一路上南軍連人都要被凍僵了,誰還會拿著這些礙事傢伙?此時李景隆才知上了朱棣的大當,但為時已晚。

南軍損失慘重,燕軍卻收穫頗豐。經此一戰,山西行都司實力大損,短期內不可能再威脅北平。而蔚州等地的歸降,也進一步增強了燕軍的實力,燕王旗下的衛所又多了幾個。

而最為巧合的是,塞外韃靼的北元朝廷此時發生內亂。國公趙脫列於與司徒趙灰鄰帖木兒被北元皇帝坤帖木兒猜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