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平鏖兵 第六節

當朱棣返回本陣時,燕軍與南軍已廝殺成一團。燕軍的中軍位於戰線後方一座稍高的小丘上,朱棣登上小丘,卻只看見金忠,高煦已經不在。朱棣當即一皺眉道:「煦兒呢?他代本王統領全軍,怎可不在此坐鎮?」

「王爺!」金忠一躬身道,「南軍逼得太緊,戰事緊急,二殿下為鼓勵軍心,已到陣前去了!」

朱棣聞言向前方一眺,遠處兩軍正殺得是如火如荼。南軍已擺出搏命架勢,在鼓號催促下不斷猛攻,對燕軍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看清戰局,朱棣臉色稍緩。儘管他事先囑咐,要盡量避免與南軍血戰,但李景隆顯然不這樣想。這位主帥大人必已得到陳暉傳信,要抓住這個機會南北合計燕軍,故才打得如此瘋狂。高煦必也是見南軍氣勢洶洶,心裡發急,故要親自上陣,率領眾軍頂住李景隆的三板斧。

「只可惜這麼一來,我軍傷亡恐又要增加許多了!」此時的朱棣已原諒了高煦的衝動,但見戰事如此激烈,又不免有些心痛。本來他已謀定破敵之法,不需要兩軍如此死拼,但陳暉的突然出現卻激起了李景隆的戰意。這番爭鬥下來,縱然最後得勝,將士的傷亡也會比預期要高上許多。如今的燕軍已較之前壯大不少,但朱棣還是想盡量把傷亡降到最低。畢竟靖難大業長途漫漫,將來不知還要歷經多少兵戈,故在任何時候,燕軍都絕不能折損太多。

「現戰事如何?」平定下思緒,朱棣又扭頭問金忠道。

「回王爺!」金忠倒十分冷靜,「與事先所料大體不差。南軍攻勢雖猛,但兵士並無死戰之心,且大軍出戰,營後已經空虛。困敵之計仍可施行!」

「好!」朱棣心下大安。此戰前,朱棣與金忠便已琢磨,現李景隆急欲求戰,不得已紮營於這冰天雪地之中。只要能使他出戰,再趁機燒掉南軍營帳,那這數十萬朝廷大軍便只有露天宿營了。而此計最妙之處便是鄭村壩地處平原,方圓數十里皆是一馬平川,只要兩軍對上陣,李景隆想退兵也退不成,否則被燕軍偵知,鐵騎追擊之下,南軍能逃脫者十中無一。寒冬之夜,朔風凜冽,沒了營帳,只要熬上幾晚,這些南人不死也得凍僵。當然,為牽住南軍,燕軍也免不了要忍受這寒夜煎熬。但不管怎麼說,燕軍總比南軍耐寒得多。如此將士們雖受了些苦,但與南軍死磕相比傷亡無疑會小很多。

要借老天爺凍死南軍,最關鍵的就是要燒掉南軍軍營。而輕騎突擊,燒殺搶掠,則正是韃子們的好戲。想到這裡,朱棣微笑著對身旁的朵顏三衛頭人道:「今日雖有波折,但大勢未變。還請三位按事先約定,率所部勇士突襲敵營。只要燒掉他幾座大營,便是大功一件!」雖然朵顏三衛也已歸順燕藩,但他們與漢兵自是不同。便是朱棣,在命他們出兵時也是客客氣氣。

朱棣話音落後,卻沒有預想中的慨然應諾之聲。朱棣略為奇怪地一打量,只見三衛頭人卻均面露猶疑。過了半晌,朵顏衛首領脫兒火察方尷尬一笑道:「王爺,事先所說,只是燒營而已。可方才我三部族人已幫王爺在白河殺了一陣,力氣消竭不少,此時又要去燒營。這天寒地凍的,族人們怕是有怨言啊!」

脫兒火察話一出完,朱棣先是一愣,隨即心中冒出一陣不快:我連大寧都割給你們了,此番讓你多打幾仗又有何不可?

不過此時不是發火的時候,何況這幫兀良哈人也不是發火的對象。想了一想,朱棣擠出一絲笑容道:「戰場形勢千變萬化,有些變故也是在所難免。其間種種,還需頭領理解!」

福余衛頭領安出湊過來呵呵笑道:「兀良哈部已效忠王爺,王爺但有驅使,我三人自然無話可說!不過草原上的兒郎,逢戰必奮勇向前,圖的是能搶些財貨,回家給女人孩子換些衣食。方才白河一戰後,南軍財貨扔下不少,王爺卻下令即刻折回。放著財貨而不得,我三人固知是軍情緊迫使然,但就怕族人們不這麼想。他們心中有了怨氣,又再強趨上陣,恐有不妥啊!」

「見利忘義,貪婪成性!」朱棣這才明白三個老韃子的真實意圖,心中一陣鄙夷。不過搞清楚避戰的原因後,朱棣倒也放下心來——要地他是絕對不會再給了的,但僅是圖些錢財就好辦多了。略一思忖,朱棣大聲笑道:「此等小事,何致生怨?南軍鐵騎所遺皆在白河之上。眼下天寒地凍,河上之冰也不會化開,待此戰結束,爾等自去取便是!」說到這裡,朱棣眼珠一轉道,「至於鄭村壩營中之物,本王亦不會竊為己有。燒掠之時,爾等若有餘力,皆可自取。即便有所遺漏,待大勝後,本王亦會厚賞補償!如此安排,爾等覺得可行?」

朱棣說完,三衛頭人大喜。他們向朱棣一抱拳,隨即走下小丘,向己部所在奔去。待到後,他們用韃語呼喊一通,韃騎陣中便響起雷鳴般的歡呼聲。不多時,一萬韃騎奔騰而出,如一把尖刀般向南軍右翼奔去。

「王爺!」望著朵顏韃騎背影,金忠忽然不無擔憂地道,「此時南軍戰意高漲,待韃騎突陣時必然誓死抵抗。韃騎本已戰了一場,氣力稍竭,若南軍奮力阻截,他們要得手也未必就那麼容易。且韃騎此戰所圖,不過是為金銀財貨而已,若見勢不妙,其未必不會生畏縮之心,退而自保。韃騎沖營,是此戰勝敗之關鍵,一旦不成,則成兩軍死戰之勢,對我燕藩大為不利啊!」

朱棣心頭一動。金忠說得有道理,把這場決戰的勝敗寄託於眼中只識得財貨的韃子身上,確實讓人很不放心。

「必須再派一支精騎跟上韃子,以在韃子氣竭時作為奇兵!」朱棣心中暗暗想道。

可是既要派兵,那這領兵之將該用誰好呢?燕軍中猛將倒是不少,不過眼下各部都在浴血奮戰,將軍們亦在督陣,連高煦都已到了陣前。此時再抽調他們,肯定不太合適,時間上也來不及。而在身邊,只剩下親軍統領火真。火真雖也勇猛,但剛才在追陳暉時被人一箭射穿了右臂,雖沒有大礙,但再要去突入敵營,冒矢衝鋒便不太合適了。一時間,朱棣竟找不到中意人選。

「王爺,可否讓奴婢一試!」朱棣正躊躇間,忽然身後傳來一陣尖聲。朱棣聽得聲音,頓時眼光一亮——我怎麼把他給忘了!

說話之人正是馬和。作為燕王府的承奉內官,馬和從開戰以來便一直追隨燕王左右。馬和一身好武藝,且頗有韜略,深受朱棣喜愛。這樣一個有勇有謀之人,率兵突襲倒也不失為上佳之選。不過馬和是內官,讓他領兵,這合適么?

此時馬和心中也頗為忐忑。大明立國以來,鑒於歷代宦官之禍的教訓,對內官管制可謂十分嚴厲。平日里,內管即便是議政都是被嚴格禁止的,統兵這種事那更是絕對不可。燕王靖難以來,因為燕軍兵力不足,他們這些內官倒也都經常上陣殺敵。但內官出戰,一直都是單獨成隊,從未有過內官直接領兵之事。馬和從小就聰敏好學,又跟了朱棣這樣一個文韜武略的的雄主,十幾年栽培下來,他也練就了一番好本領,並隨之生出建功立業的勃勃雄心。無奈這宦官身份,猶如一座大山,將他壓得動彈不得。此時見朱棣為難將領人選,馬和突然發現機會來了,遂慨然請纓。但話一出口,他又有些後悔,更生出几絲懼意——雖然燕王一向待內官不錯,遠不像傳說中太祖和建文那般視閹宦如芻狗,但這內官領兵,畢竟是皇室大忌,且大大違反祖制。朱棣也是大明親王,萬一他嚴守太祖祖制,那自己不但建功立業的夢想化為泡影,就是被認定為居心不良,當場格殺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很快,朱棣就拿定了主意:此時情勢危急,再有耽擱,很有可能會追悔莫及。眼下除了馬和,已再無得力人選,為保獲勝,也只有破此成例了。

「三保!」朱棣猛地轉身,一臉鄭重地對馬和道,「本王親軍分出一千交爾統領。爾率部跟隨韃騎之後,其若破陣,則助其燒營;其若不勝,則爾自行其是,擇機進擊,務須突破敵軍阻撓,成功燒營。此戰成敗在此一舉,爾須一往無前,不可有負所託!」

燕王竟破例准自己統軍!長久以來的心愿一朝成為現實,馬和又驚又喜。一抬頭,馬和見朱棣正望著自己,眼光中透出信任和希冀,他當即一抱拳,堅聲道:「王爺放心,三保寧死不負所托!」

……

當馬和率著一千鐵騎追上朵顏韃騎時,這支奇兵正陷入不利的境地。此刻南軍和燕軍的廝殺正如火如荼。韃騎的出現,讓李景隆嚇了一大跳。但很快,他便做出了反應。見這支騎兵來勢洶洶,一舉突破己陣外圍,李景隆怒罵一聲,隨即祭出了自己的法寶——火銃。

火銃在明軍中配備的十分普及。每個衛所中都有相當部分的火銃手。但火銃裝填麻煩,射速極慢,逢雨天又不能開火;且在當時,火銃皆由工部的匠人所造,匠戶地位低下,平日里也都只是敷衍了事,造出的火銃廢品極多,這些也都無一例外的被裝備到軍中。故實際上,火銃雖然威力極大,但其運用卻遠不如弓弩廣泛。

但李景隆的這批火銃卻不同。此次北伐,朝廷上下極為重視,齊泰和黃子澄親自找到工部尚書鄭賜,精挑細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