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劉剛所在的商場動遷,他來到了我們連發五交化商場。劉剛後來告訴我:「我到連發的時候庫存商品一共是十八萬元,手裡一共有五萬元存款,應收款大約也有五萬元,加上一點簡單的設備,一共有三十萬元資產。這就是我的全部家當了。」
2007年7月,劉剛離開了連發公司,自己註冊了一家公司,叫歐亞特軸承有限公司。一共在連發公司待了整整四年,走的時候資產是多少呢?庫存商品一百五十萬元,銀行存款三十萬元,應收貨款二十多萬元,兩套住宅,自用一套,出租一套,現代轎車一輛,合計總資產達三百萬元。僅僅四年的工夫,一隻炕頭貓變成了一隻華南虎,資產膨脹到四年前的十倍。
我想起一個故事:
有一日,毛澤東問黃炎培有何感想?
黃炎培回答:「我生六十多年,耳聞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於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同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然環境漸漸好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
毛澤東答:「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現在劉剛的事業可以說「其興也勃焉」,但是我真的不知道這個劉邦的第N代玄孫能不能也找到一個跳出這個周期律的辦法。
在此,本人對他是否也會「其亡也忽焉」本人不予探討,只對劉剛的事業「其興也勃焉」總結以下這麼幾條:
第一,敬業。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劉剛雖然沒有學習過《論語》但是社會這所大學使得他懂得了這樣的道理。劉剛從一個16歲流浪兒發展到今天,他深知這一切的來之不易。因此劉剛把自己的這個小店當成自己的生命一樣,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一次我們一個朋友中午舉行結婚典禮,大家都到了,唯獨劉剛沒到。另外一個朋友給劉剛掛電話,劉剛說:
「我走不了,辦公室沒人。」
結果,那天劉剛的份子錢拿了,婚宴卻一直沒去參加。劉剛後來和朋友們講述他的「劉氏理論」:「辦公室里任何時候都不能離人,無論你有什麼事情,辦公室里沒有人我是絕不會離開的。來人就是來錢,來電話就是商機,也許你在屋裡待了一上午都沒有買賣,但是也許你離開十分鐘的工夫,客人來了、電話來了,結果生意沒了。」
第二,管理到位。劉剛的生意是不大,但是他從干軸承那天起就想著要把生意做大,這是劉剛今天成功的重要因素。當時劉剛的總資產也就五萬元,可是他不惜投人一萬元購買了電腦,花一萬元購買了《管家婆》軟體,一開始就引人了微機管理。他把所有商品按進、銷、存分別錄入計算機中;其次,把所有商品按規格放置到編有號碼的包裝箱中。這樣,顧客要什麼規格的軸承只要在計算機中把編號輸入進去,馬上軸承的價格、庫存數量、產地、存放地址等信息都一覽無餘。雖然只有五萬元左右的資產,劉剛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規模小就放任管理。
第三,不斷學習。孔子說:學不可以已。就是說學習不能停止。劉剛的文化水平不髙,只有小學文憑。但是現在他可以和很多軸承方面的高級工程師、專家一起交流,為外資企業的技術人員講解軸承方面的技術、知識,指導企業的技術人員選型、配號、替代……這些東西來源於哪裡?就是不斷學習,不僅從社會這所學校學習人生的經驗,也從書本里獲取科學和技術知識。
第四,商品規格全。客戶要過的規格劉剛一律記錄在案,什麼時間要的,需求量多大,要貨周期大致是多長時間,聯繫人是誰……能記錄多少記錄多少,定期聯絡。
第五,有定力。乾的時間長了,有了一些同行的朋友,大家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常常聽這個說誰誰賺了多少,又說誰誰發了,再就是說做什麼什麼最來錢,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有些朋友就把持不住,今天干這個,明天干那個,這一耙子那一掃帚,始終不能做大。劉剛自從1997年干起軸承之後,沒變過樣。他的理念是:一招鮮,吃遍天。
第六,守法經營。這可能是劉剛多年流浪生活總結的重要一條經營理念。
我的總結是比較枯燥的,其實劉剛很多的經商實務遠比我的文字精彩得多。生活永遠是鮮活的,而文字永遠是呆板的。
對你而言也是如此,臨淵羨魚遠不及退而結網。如果你也想使自己的生活精彩起來,也想來一個從炕頭貓到華南虎的驚人蛻變,那你就只能拉出來遛遛了,這樣一遛你就知道自己到底是騾子是馬了。
創業經典啟示社會也是一所大學,雖然這所大學沒有固定的教室、沒有學分、也沒有畢業證書,但是有心人一樣可以過關斬將,從此岸走向成功的彼岸,享受鮮花與掌聲。
任何時候都要把握住自己,逆境尤其如此。人生、創業就好比登山,哪怕向錯誤的方向邁出一步,也可能因此而越走越遠。走得太遠我們可能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朋友是創業最重要的資源,是比金錢更重要的資源。沒有朋友,你就沒有生意。有很多事情金錢是無能為力的。
面對創業的不同階段,要學會思考,不斷根據客觀實際調整思路,適應現實。人不能沿著慣性無休無止地前行,在適當的時機,要學會選擇,確立自己新的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