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回 袁總理弄權逼宮 清皇帝下詔退位

連日以來,英駐漢領事斡旋停戰撤軍,黎元洪要求清軍五日內退出漢口、漢陽百里之外。北洋軍軍統段祺瑞表示願意遵約撤軍。

不意事隔兩天,清軍從漢口、漢陽對準武昌開槍開炮,大有戰火重開之勢。武昌城內頓時大亂,居民又在哭喊逃命。黎元洪急問左右:「清軍為何違約開火?」

眾人也莫名其妙,黎元洪急忙派人去漢口英國領事館查詢一切。

民軍偵探從漢口、漢陽歸來報告:北洋軍上街示威遊行,高呼口號:「打倒南京政府!」

「打倒民軍總統!」

「為袁宮保決一死戰!」

中午時分,外交人員由英領事館返回說:「清軍因袁世凱未當選總統,鼓噪請纓進攻武昌。」

黎元洪聽取各方報告,膽戰心驚。一面飭令各軍嚴陣以待,一面召集文武官員會商。孫發緒抱怨道:「這全是成立南京政府引起的變故。」

眾人無計可施,只有把清軍違約炮擊等情電告南京臨時政府及上海議和代表,請求交涉。

至晚間,槍炮聲停歇,黎元洪又召集會議,研究局勢。孫發緒大發牢騷道:「南京選孫文為大總統。其實,黎大都督德高望重,華盛頓復生亦猶不及。鄂中將士首義有功,而南京政府竟對湖北漠然視之,太不公平。」

黎元洪則鬱鬱寡歡,想起數月勞頓,竟為他人做嫁衣裳,心中忿懣,只是不露聲色。忽然,張振武拍案而起道:「防守十里鋪時,給我兩門大炮,漢陽就不會丟失。優勢盡在湖北,孫文必然來武昌報到,絕不會出現在南京設政府的怪事!」

孫發緒再加煽動,眾人更加亂說一通,有人提議發表通電,不承認南京政府。黎元洪充耳不聞,放手讓大家鬧去。

隔一日,黎元洪忽接南京各省代表團來電:「各省代表會三日上午開選舉臨時副總統大會,我公當選……」

接著,各省都督又相繼發來賀電。黎元洪這才轉憂為喜,急忙找人起草複電。

1月5日,湖北代表楊時傑等人由南京奉命恭送臨時副總統印經綬到達武昌。黎元洪派員歡迎並設宴接待,請楊時傑坐首席,文武官員陪侍左右。黎元洪滿面春風,親自向諸代表敬酒,觥籌交錯,好不熱烈。孫武也從南京返回,席間與孫發緒並排而坐。孫發緒低聲問孫武道:「公從南京回來,對南京政府有何觀感?」

孫武嘆道:「無善可陳。南京政府排鄂,且擬用湖北礦產及賦稅抵借外債,並造謠說:武昌內政不良。」

孫發緒故做愕然道:「竟有這等事?為何不予抨擊?公居首義首功,為何不賞?」

孫武忿然道:「首義之功,全都被居覺生(居正)拿去了,其他人根本不在話下。」

孫發緒道:「南京政府竟如此漠視鄂人,而鄂人功高多才,正該另樹一幟,以與之相抗。」

孫武道:「我也有此同感。借重先生大筆,擬一電文,不承認其南京政府。章太炎先生有句名言:『革命軍起,革命黨消』,可以此訓飭南京政府。」

孫發緒便即席草擬電文。孫武看過,藏入袖內。

酒過半酣,孫發緒向孫武耳語後,忽起身說道:「現有重要消息,南京政府擬以湖北漢冶萍公司向日本抵借外債,不知是否屬實?」

孫武應聲道:「我也聽說過,此事非反對不可。」

於是,舉座震驚,群起物議。有人提出:以湖北全體名義通電,不承認南京政府。

正鬧得不可開交,楊時傑忽站起身,高聲說道:「孫發緒先生安徽人,尚知愛湖北,我是湖北代表,豈不知自愛?我剛從南京歸來,怎未聽到這種消息?」

孫武掏出電文草稿,說道:「無論如何,非反對不可。」

楊時傑氣極,拍案道:「破壞革命團結,誰敢負責?我不署名,誰敢用湖北全體名義發通電?」

查光佛勸解道:「和議尚在進行,大敵當前,不該自起紛爭。據聞袁世凱將在京津另組政府,而不承認南京政府。袁世凱所忌者:唯南京與武昌兩地。孫子謀攻篇說得好:『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如此做法,明明是伐交之術,破壞我革命團結。」

孫武仍不以為然,堅持道:「南京如此對待湖北,我寧承認袁世凱,而不承認南京。」

查光佛辯駁道:「袁世凱現還是敵人,你想投降敵人嗎?南京政府,是吾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勝利果實。南京政府的成立,是由鄂軍政府及各省反正軍政府合組而成。你若不承認南京政府,則應先不承認各省軍政府。從根本上,應最先取消湖北軍政府。如取消湖北軍政府,當立即解散軍務部,取消足下的軍務部長職務,軍政府以下各部全部解散,然後拱手北京朝廷。老兄能做到嗎?南京政府決非我湖北一省所能反對掉,你為何自行挑釁,予敵人以可乘之機?!」

孫武面紅耳赤,無言反駁,只是堅持道:「不管誰反對,電報非發不可。」

黎元洪見爭吵不休,如果通電反對南京政府,他的副總統又何以自處?急忙出面說道:「諸君勿躁,這樣會壞事的,可以設法和平解決嘛!」

宴會不歡而散。

袁世凱得悉南京政府成立消息,更是怒火中燒。只因上海和議秘密商定,只要袁氏幫助民軍推倒滿清,便以大總統職位做酬答。如今半途殺出程咬金來,南京方面忽舉孫文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心中氣急敗壞,暗籌對策。忽又接南京孫文來電解釋稱:「……暫時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於將來。望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人之渴望。」

電文且在報端披露,這既似公開誘降,又等同把秘密協議公之於世。袁世凱考慮再三,複電孫文,權代闢謠道:「……臨時政府之說,未敢與聞。謬承獎誘,慚悚至不敢當,惟希諒鑒為幸。」

同時,袁世凱開始對南京政府施加壓力。首先將他任命的全權代表唐紹儀「辭職照準」。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轉電民軍議和代表伍廷芳,否定過去簽訂條款。電報宣稱:「……自後所商事件,概由本大臣與貴代表直接電商,冀和平解決。」

袁世凱又授意他的北洋軍將領段祺瑞、馮國璋、段芝貴等將校四十餘名,電請內閣代奏:

主張君主立憲,堅決反對共和。

袁世凱又持折入朝,向隆裕太后跪奏:「現南北雙方在滬議和,惟民軍要求條件太苛,宜依段、馮諸將主張,即行討伐。惟苦于軍費無著,洋人借款不能提取,無法開戰。臣奉職無狀,罪該萬死。願辭內閣總理之職,請皇太后處置。」

隆裕太后則溫言慰留,說道:「不要這樣,我母子既以國家大事相託付,當勉為其難。即使回天無術,也決不把過錯放在你身上。將來皇帝成立,吾必將卿之忠藎情形告訴皇帝。事情鬧到這種地步,只求能以我們母子為念吧!」

說罷,垂淚不已。袁世凱道:「如能集資一千二百萬兩,臣願為國效盡死力,半年內可定大局。」

此時,清廷庫空如洗,隆裕太后囑袁世凱向皇族親貴磋商籌措。慶王奕劻慨然捐十萬兩,其他三萬五萬不等。載澤主張最力,僅出五千兩,且是次年三月期票。袁世凱憤然道:「要我開戰,又不給我軍餉,這不是置我於死地嗎?」

於是,詐稱發生兵變。隆裕太后不得已,發內帑黃金八萬兩勞軍。袁世凱榨取軍費軍餉後,將黃金白銀存入外國銀行,卻仍按兵不動。

南京政府成立,黃興出任陸軍部長兼參謀總長。江浙聯軍攻下南京後,軍隊更換冬裝,軍需緊急,軍費開支浩大。黃興托張謇借款三十萬元,作為政府開辦費用,很快開銷告罄。各軍事首領以為孫文攜帶巨款回國,便用各種名目請求款項。一日,安徽軍軍長持孫文所批十萬元條子,來陸軍部領取開拔費,去江北布防。黃興情知無款,只好命秘書李書城陪同領款人去財政部支取。打開金庫一看,僅剩百餘元。領款人詈罵而去,李書城嘆息不已。

晚間,黃興偕李書城去見孫文,詢問向英美借款事有無頭緒。

孫文坐在辦公桌前,放下外文報紙,說道:「外國人曾向我說過,只要中國革命黨取得政權,組織了政府,他們就可同中國革命黨政府商談借款。我就職以後,曾向他們要求借款,並已電催過幾次。昨日我還發電催問,請他們實踐諾言。但今日是星期六,明日是星期日,外國人在休假日是照例不辦公的,明日不會有複電,後天可能有複電來,我再告訴你們。」

黃興和李書城默默告退出來。回到陸軍部,同事們前來探聽借款情況。李書城道:「孫先生比較樂觀,他已電報催過幾次,近期可能有消息。」

一位同事道:「我看不過是盲目樂觀而已,外國政府還沒承認我們,又怎會借款給我們?」

另一同事發牢騷道:「什麼外國政府必定承認啊,外國可以借款啊,全是放大炮,根本不可信。」

黃興解釋道:「不能這樣說。孫先生在國外的友人大多是在野的政治家,還未取得政權。他們可能與執政者有些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