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回 甘績熙月下追黎督 英領事夜深入武昌

甘績熙出軍政府直奔大東門。沿途只見百姓扶老攜幼驚慌逃難。到城門處,人群更擁塞不通,婦孺哭天喊地。拎包袱的,挑擔子的,碰撞得踉蹌跌地,自相踐踏,好不凄慘。守城兵士也不知該逃往何處去了。甘績熙只好下馬等待,讓逃難百姓先行出城。

直到天近黃昏,人群鬆散些時,再牽馬出城,哪裡還見到都督蹤影?

來到洪山,甘績熙忽想:都督也許在總司令部吧?便下馬入寶通寺,正遇蔣翊武和吳兆麟,甘績熙問道:「都督在這裡嗎?」

蔣、吳二人道:「未見都督,都督不是在軍政府嗎?」

甘績熙道:「軍政府門房中彈起火,都督乘轎出大東門,我正沿途尋找。」

蔣、吳二人大驚,蔣翊武道:「都督出城到哪裡去?」

吳兆麟道:「為何都督過洪山而不入?」

甘績熙道:「聽說要去葛店,我沿大路到前面追趕,一定把都督追回。」

蔣、吳二人商量道:「我們也聯名寫封信,請都督來洪山,或就在城外劉家祠堂暫住。」

甘績熙把寫好的書信帶上,繼續乘馬向東追趕。一路賓士,月上東山以後,來到王家店小學門前,才看到黎元洪的隨從人員,知道都督在學校內休息。

甘績熙闖進屋內,見黎元洪正在吃糯米粑粑。甘績熙問道:「都督究竟欲往何處去?」

黎元洪道:「到葛店。」

甘績熙道:「武昌未陷,都督棄城出走,恐影響大局。都督有守城之責,應與城共存亡,且不可重演瑞澂故事,為天下後世笑。」

黎元洪大為不悅,說道:「你小孩子,不要胡說亂講。清軍不斷炮擊,軍政府中彈起火,怎能辦公?」

甘績熙遞上蔣、吳的聯名信,說道:「這是代理總司令和參謀長的信,請都督在洪山或劉氏祠堂暫住,均可辦公,何必要去葛店?都督不要說我是孩子,我是愛都督,怕都督誤聽人言,有失威望。」

黎元洪看信後說道:「去葛店已取得孫武同意,誰人逼我回返,惟自刎以報諸君。」

說著,掉下眼淚來,也不吃粑粑了。甘績熙也覺得心酸,默然許久。旁人見狀,勸說道:「都督和甘參謀都不必難過,有話好好商量。」

另有人給甘績熙端來糯米粑把,甘績熙飢腸轆轆,卻不敢舉筷。黎元洪嘆口氣,說道:「你也餓了,吃吧!」

甘績熙擦擦淚,勉強吃了兩塊。

甘績熙再不敢強求,顫聲說道:「都督不肯回返,軍民無主,武昌城交誰防守?」

黎元洪道:「交你和張振武副部長負責防守城池。你等可以發號施令,只是凡事小心,謹慎為要。」

甘績熙道:「如此,請都督多加保重。學生與張振武副部長督率軍民,儘力防守城池,誓與武昌共存亡。」

黎元洪道:「很好,很好。」

甘績熙道:「請都督復總司令部一紙命令,傳知各部,以便調遣隊伍。」

黎元洪點頭答應,便就燭光前寫一短箋:「任命張振武、甘績熙守衛武昌城,各部隊聽候調遣。」

甘績熙把短箋裝進貼身口袋,告辭黎元洪,在月色中乘馬返奔洪山寶通寺。

這時間,洪山寶通寺卻發生了新情況。蔣翊武、吳兆麟送走甘績熙後,忽有都督府顧問孫發緒偕英國駐漢代領事盤恩及翻譯,乘馬車前來總司令部。孫發緒作過介紹,英人盤恩說道:「民軍起義以來,極為文明,我英國人均表同情。雖有漢口、漢陽之敗,非戰之過。我們曉得民軍新兵太多,未經訓練而倉促上陣,所以戰敗。然而也打過勝仗,且非常勇敢。如加以訓練,一定是很好的軍隊。現在,我們英國領事見武昌省城天天遭受炮擊,城內百姓極為凄慘。故各國領事與清軍商議,暫且停戰三日。現在清軍表示同意。我特來武昌面謁黎都督,請都督認可,將我帶來公文蓋印,然後再送清軍蓋印,即可實現停戰。」

吳兆麟聽著連連點頭,心中卻想:「糟糕,黎元洪東去下落不明,甘績熙帶信去追,尚不知追上與否,可該如何辦呢?」

吳兆麟不愧綽號「智多星」,眉頭一皺便計上心來,開言答道:「此次武昌首義,承貴國領事及各國領事承認為交戰團,我們民軍甚為感激。今日閣下不辭勞苦,對武昌百姓又施博愛之心,調停兩軍停戰,我們尤為感激。閣下要見黎都督,只因城內起火,黎都督已遷城外辦公,距此還有十多里路。現已天晚,不須閣下再勞步,我們派人取印來蓋。我們此地無好飯菜,請閣下吃點粗飯淡菜,聊以充饑。」

說到這裡,吳兆麟話鋒又一轉道:「閣下說蓋印,但不知總司令官印可蓋否?」

英人盤恩道:「我在漢口已經和馮國璋說定用都督之印,仍蓋都督之印為妥。」

吳兆麟一面答應辦理,一面吩咐籌辦飯菜招待,請總司令蔣翊武作陪飲酒。吳兆麟向孫發緒遞眼色,兩人到室外研究辦法。吳兆麟道:「你是從軍政府來,都督印究在何處?」

孫發緒道:「都督印已隨身帶走,總司令官印又不行,這可如何是好?」

吳兆麟道:「甘績熙騎馬去追,能否追回還不知道。來回幾十里,一時又來不及,不如照樣刻一個都督印蓋章完事。」

孫發緒喜道:「這辦法最好,那你就趕快辦理。」

孫發緒重新入座飲酒。吳兆麟在旁周旋一下,便去打電話給軍務部。

孫武接電話,答應照辦。立刻找李貞白刻制都督印。李貞白起義前專門印刷刻製圖章等事,接孫武吩咐,哈哈大笑起來,說道:「糊弄洋人,我有好辦法。」

孫武道:「你笑的什麼,你有什麼好辦法?」

李貞白道:「這刻假印,僅只使用一次,我去找一塊肥皂,十分鐘便可刻好都督大印。」

轉身找出一塊肥皂,就燈下刻制起來。

這時,英人盤恩在洪山總司令部,正由蔣、吳等人陪侍飲酒吃飯。飯未吃完,吳兆麟接孫武電話說:「印已刻好。」

待酒醉飯飽,吳兆麟向盤恩說道:「都督之印在城內軍務部,請閣下進城至軍務部蓋印。」

盤恩對招待表示謝意。然後,吳兆麟陪同孫發緒、盤恩乘車進大東門至軍務部,在停戰書上加蓋「中華民國鄂軍政府大都督黎」關防。

停戰三日條款如下:

一、範圍:武漢兩軍所佔之地不得變換。

二、日期:自十月十二日上午八時起至十五日八時止,停戰三日。

三、民軍應守條款:甲、民軍於停戰範圍日期內一律按兵不動。乙、民軍之兵艦於停戰範圍日期內,不得行駛,並將機關卸交駐漢英水師官收守,但須於十五日上午六時轉交該艦收回。

四、清軍應守條款:甲、清軍須於停戰範圍日期內一律按兵不動。乙、清軍火車於停戰範圍日期內,不得往來做軍事上之行動,由駐漢英水師官監視。

停戰公文蓋上都督假印後,孫發緒與英人盤恩及翻譯回漢口。

參謀長吳兆麟急攜公文回洪山寶通寺總司令部。

軍務部人員未散,總檢察劉公偕譚人鳳走進辦公室。劉公向孫武道:「黎元洪擅離職守,逃往葛店,且先把家屬打發去上海,無法再指望他。現派人把譚老請來,只有靠我黨人設法維持。」

孫武半晌不語。原來黎元洪棄逃武昌之後,引起極大震動。

不但居民百姓爭相出城逃命,機關人員也四散躲避,只剩少數黨人堅守崗位。劉公聞訊異常憤怒,找孫武提出查究黎元洪失職行為,另舉譚人鳳為副都督擔任守城之責,孫武表示同意,因此派人去漢口英租界把譚人鳳請回武昌。誰知中途發生英領事斡旋停戰,形勢似轉緩和,孫武態度也轉曖昧。譚人鳳還蒙在鼓裡,慨然說道:「武昌起事,全由我輩引起,自應與城共存亡。但不須以副都督名義,可以武昌防禦使兼北伐招討使關防行事。以此名義出榜安民,可以穩定武昌局勢。」

孫武聽譚人鳳慷慨陳詞,心中暗暗好笑,忽又一轉念說道:「武昌防禦使名義甚好。只是剛才英領事來武昌洽談停戰三日,以都督印蓋章。」

接著把事情敘說一遍,最後道:「現夜已深,明日多找幾個同志共同商量,再做決定。」

劉公無話,便偕譚人鳳去總檢察處歇息。

參謀長吳兆麟乘馬返回洪山總司令部,把蓋章停戰公文交給蔣翊武看過,說起肥皂刻的都督假印,兩人相對捧腹大笑。蔣翊武道:「兄不愧『智多星』,竟把個洋人騙得團團轉。」

吳兆麟道:「兵不厭詐,處此境地,都督不知去向,不騙、不詐,無法辦事,豈不為天下笑。」

蔣翊武道:「既已簽訂停戰書,可以請都督返回吧!」

兩人正談話間,追趕蔡元洪的甘績熙騎馬回司令部來。進屋向蔣、吳二人報告道:「都督住王家店小學,執意不肯回,還要去葛店。說誰逼他回返,即當場自刎。我問:『都督不肯回城,由誰負守城之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