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回 軍政府出兵漢口 《大漢報》馳名全球

辛亥槍聲,武昌首義,勢命逼人,都督就職。黎元洪登壇誓師禮畢,騎馬回軍政府,進入辦公室。剛及坐定,譚人鳳、居正、湯化龍便進謁祝賀。黎元洪向譚、居二位說道:「元洪德薄學淺,今日暫承其乏。還是請孫文先生早日來鄂,主持大計。元洪情願去前線帶兵作戰。」

居正道:「黎都督順天應命,乃民國之幸。孫文先生尚在海外,很難預期何時回國。現在國內革命形勢,矚目武昌,一切全賴都督善為運籌。」

黎元洪道:「如此要賴諸革命先進隨時匡助。元洪擬聘請諸位先生為都督府高等顧問,便於隨時請教。」

居正道:「請都督放心,有無名義,我等也當全力幫忙。」

黎元洪露出一副苦臉說道:「元洪忝列重位,但這軍政府所屬機構究該如何設置,亟待諸位商定辦法。」

這時,居正便從袖中取出連夜起草的一紙文件呈上,佯稱道:「茲有同盟會東京本部所擬《中華民國軍政府條例》,請都督審定。」

黎元洪急忙看那《條例》,軍政府下設軍令、軍務、參謀、政事四部。各部隸屬於都督,受都督命令,執行主管事務。規定軍政府重要事項,由都督召集臨時參議會或顧問會議決實行。都督有發布命令、任命文武各官大權。都督併兼任司令部總長。其他各項規定得十分詳盡。黎元洪閱後竊喜,心想:這條例如能施行,我可握有實權,再不會有拍書桌、拔手槍的事情發生。居正又從旁解釋道:「條例雖是同盟會本部所擬定,都督認為有商榷處仍可修正,再向下面說明,俟獲通過,請都督核准公布施行。」

黎元洪道:「我無異議,一切聽憑諸位先生主持。」

說話間,吳兆麟走進報告道:「漢口方面第二協統領何錫藩來電話,要親自向都督做報告。」

黎元洪便去隔壁參謀部。只聽何錫藩在電話中報告道:「部下所屬已照都督命令進入宿營地點。部下並去各標營檢查,惟新兵太多,又無訓練,對執行都督向北出擊命令,毫無把握。部下特向都督呈請辭職,懇請都督另選賢能。」

黎元洪愕然失色,口吃著連聲勸慰道:「使不得,使不得,不可辭職,不可辭職!無論如何,老弟也要勉為其難。」

何錫藩電話中道:「部下檢查部隊後,實有不得已之苦衷,還是請都督另選賢能。」

黎元洪道:「作戰命令已發,萬難收回。請統領全力維持,顧全大局。如前線兵力不足,武昌可派兵過江支援。」

何錫藩在電話中還是一再懇請辭職。黎元洪說服不下,只好答應和參謀部研究,再做回答。

眾參謀聽到何錫藩來電話辭職,立刻群起物議。有說這是臨敵先怯的;又有說何錫藩原屬張彪部下,恐他與張彪聯絡而誤大事的;更有人提出根本不該派何錫藩擔任漢口指揮官。黎元洪也失去主張,只是說:「臨敵易將,最犯兵家之忌。命令已發,萬難收回,現在如何處置?」

「智多星」吳兆麟道:「誠如都督所說,命令已發,萬難收回。且我軍調動,敵方也必然早有偵察。但何統領所報困難,也是實情。他恐新兵無訓練,更無戰鬥經驗,一旦進攻失利,必受各方責備。如不進攻,又有違抗軍令之嫌。所以事先報告都督,明明是要都督和大家都知他的困難。我意不妨派人到漢口監督,並在協司令部幫忙,以便讓何統領放膽指揮作戰。」

黎元洪道:「這意見很好。請參謀部趕快推舉人選前往。我再親筆寫一公函,勸他不要辭職。」

於是,眾人共推吳兆麟、蔡濟民、甘績熙等八人,攜帶黎元洪手書立即渡江。

在軍用碼頭,蔡濟民忽遇楊選青。楊原屬蔡部下,現升任第六標標統。蔡濟民問:「選青哪裡去?」

楊選青臉色緋紅,本是家中要他回鄉相親,說不出口,便支吾道:「家裡要我回鄉一趟,順便籌點款項。」

蔡濟民道:「你要快去快回,馬上要開始作戰了呢?」

楊選青道:「不會耽擱,一定及時返回。」

二人又講些其他閑話,楊選青低聲問:「聽說軍政府安排職位,竟沒有劉公的位置,是真的嗎?」

蔡濟民道:「起義前,原章程規定劉公為總理,必要時出任都督。陰差陽錯,現已不可能。謀略處協商,請劉公出任總監察。」

楊選青道:「那不是個閑職?」

蔡濟民道:「總監察權力不小,上可監察都督,下可監察同僚。他如夫人劉一,又擔任總監察處掌任官。好在劉公也不熱衷權勢,總算安頓下來了。」

楊選青道:「這倒是個新聞,軍政府竟然出了一名女官。」

說著,兩人相視而笑,登岸後分手。參謀部人員去何錫藩司令部。楊選青帶護兵去歆生路(現江漢路)餘慶里,順路拜望胡石庵老師。

楊選青剛到巷口,只見巷內擁塞不通,報童熙熙攘攘,高聲呼喊:「大漢報!大漢報!」

還有西服革履的外國人把《大漢報》舉在頭頂,撥開人叢向外走。楊選青又驚又喜,心想:「胡先生真大才子,報紙辦得這般暢銷。」

楊選青小時在家鄉讀私塾,曾拜胡石庵為師。胡石庵善著文,尤工詩,曾著長篇連載小說十餘部。頭年籌資經營印刷公司,與共進會、文學社均有聯絡,並承印《大江報》。武昌首義後,胡石庵創刊《大漢報》。先是獨自經營,用毛筆抄寫張貼,後即改為鉛印。胡石庵晝夜不停地撰寫詩文,編排版面。又把從武昌逃回的小廝劉心田找來幫忙發行。八月二十三日付印,二十四日《大漢報》便正式出刊。時間距武昌起義僅只五天。開始印兩千份,應付市內銷售。不料《大漢報》出刊後名聲大噪,市民搶購,報童擠滿報館。不得已而一再加印,至二十六日日銷兩萬份,仍然不夠發行。此時,胡石庵才知一人再難支撐,急忙聘請其他辦報朋友做編輯、記者。

又和武昌軍政府接洽,邀請特約記者按日來稿。所有武昌軍政府公告、諭令、法令和致各國駐漢領事照會等,均照登不誤。如此《大漢報》更不脛而走,長江以南的蘇、浙、皖、贛、湘、閩諸省紛紛來電訂閱,其中九江、湖南、上海銷數最多。漢口各國租界洋人把《大漢報》稱為《湖北革命首領報》。洋人帶翻譯來館祝賀,進門脫帽,連聲「恭喜」,還要求從創刊號始各購數十份,以便寄回本國。報館沒有存報,洋人便找報童高價搜購舊報。如此,報館門庭若市,胡石庵忙得不可開交。

連日來,胡石庵一面欣喜莫名,一面焦灼萬狀,以致引起牙痛發作。楊選青帶護兵前來拜望時,胡石庵正卧床休息。他見楊選青一身軍官打扮,便問道:「選青高升了呢!現任何職務?」

楊選青道:「任第六標標統。」

胡石庵連說恭喜,請楊選青落座。楊選青道:「武昌見到《大漢報》,都嘖嘖稱讚。黨人說,吾師一支筆,勝過三萬毛瑟槍。」

胡石庵道:「不敢當。為出版這報紙,我已焦頭爛額,牙痛發作,現正卧床呢!你升做標統,怎有空過江來?」

楊選青把請假回鄉事說過,又從衣袋中取出黎元洪誓師詞給胡石庵看,並說:「軍政府已決定驅逐劉家廟清軍,明日漢口將有戰事發生。」

胡石庵道:「這裡已有傳聞,黎都督進攻方略若何?」

楊選青道:「進攻方略未見,只知何錫藩統領任總指揮。」

胡石庵忽然愁眉深鎖道:「兩軍開戰,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是平時訓練,士兵素質如何?二是官長指揮優劣。武器利鈍,兵力厚薄尚屬次要。現在湖北招募新兵雖多,販夫走卒、無業游民,無所不有。又未經過訓練,怎能臨敵作戰?稍有不慎,必然一觸即潰。歆生路住一營兵,我看步兵有用馬槍的,有用來複槍的,還有用舊槍的。如此戰鬥力必然參差不齊,開戰又怎能取勝?各級指揮官又系新選拔。以此與久經訓練、槍械精良、指揮有素的清軍作戰,恐難取勝。如果一戰而敗,武昌軍政府必然潰亡,革命前途又將難以預測。我已為此憂慮許久。唯一可恃者,我軍心民心旺盛,或能僥倖一勝。這就有賴黃帝在天之靈的保佑了。」

楊選青默然許久,道:「吾師不必過慮,此戰必勝。」

然後,便告辭離去。

楊選青帶護兵走後,胡石庵又重卧床上,對明日開戰更加憂心忡忡:《大漢報》剛創刊,發行僅三天,明日戰事一旦失利,劉家廟清軍必然攻進市內,這可如何是好?機器、人員向何處轉移?《大漢報》再怎樣出版?自家性命若何?……前途凶多吉少,一切都難預料。待牙痛稍輕,才朦朧入睡片刻。醒來已是用晚飯時,劉心田端來一碗麵條,胡石庵正就餐,外出採訪的記者走進門來,報告武昌教育會開會,議論改良政治辦法,並把政事部草定名單交給胡石庵。那名單上開列:

政事部:正部長湯化龍、副部長舒禮鑒。下開理財局、外務局、編製局、文事局各正副局長名單。

胡石庵看過便拋置一邊。小廝劉心田也在旁觀看,仰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