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回 黎元洪阿彌陀佛 詹大悲風雲際會

黎元洪一下軟了下來。連聲說道:「我去!我去!」

馬榮等這才收回槍口。黎元洪要執事官王安瀾跟著,隨三巡查到楚望台來。馬榮先跑步到楚望台,向吳兆麟、熊秉坤報告道:「黎統領捉到了。」

這是早晨九點多鐘,太陽升起,天氣轉晴,黃鶴樓上豎起十八星革命紅旗,迎風飄動。徹夜激戰後,居民緊閉大門,街上行人稀少。黎元洪頭戴青緞紅頂子瓜皮帽,長辮盤好藏在帽內,身穿薄呢長袍,外罩青緞馬褂,腳穿雙梁青緞靴。王安瀾身著黃呢軍服。當時革命軍早把辮子剪掉,只有黎元洪和他的執事官依然如故。黎元洪一路上忐忑不安,甚為沮喪。

登上楚望台時,忽然響起歡迎號,黎元洪不由一愣:這是歡迎哪一個?再抬頭看去,吳兆麟正在隊前命士兵舉槍致敬,黎元洪頓釋疑懼:我命有救了!立刻點頭微笑,向列隊士兵道:「各位辛苦了!」

黎元洪一露面,隱藏他處的中高級軍官,如張景良、楊開甲等也聞聲趕到,楚望台一時轟動起來。

黎元洪在湖北新軍中還算個開明將領,有「黎菩薩」的美稱。

他一登上楚望台,一個馬隊士兵趨前說道:「以後,請統領指揮作戰。」

黎元洪還未答話,王安瀾急忙阻攔道:「莫答應,莫答應。」

那馬隊士兵刷地抽出馬刀,怒向王安瀾砍來,罵道:「你是哪來的野種?」

黎元洪急忙擋住道:「他是我的執事官,砍不得,砍不得。」

周圍士兵哄然大笑。吳兆麟見此尷尬處境,便急把黎元洪引開,說道:「請統領到城樓上看看吧!」

於是登上中和門城樓,眺望武昌戰後情景。單見沿城牆正北方向,總督衙門已焚毀,鐘樓倒塌,那裡上空正飄散著縷縷青煙。黎元洪低聲責備吳兆麟道:「畏三,你們鬧得太大了,如何得了。你學問很好,資歷又深,若不革命,晉級不難,不該帶這個頭。」

吳兆麟支吾道:「我是半路被革命軍捉住,他們推舉我出來當指揮。」

黎元洪嘆息一聲,不無遺憾地搖搖頭,待走下城樓回到楚望台時,圍攏的士兵更多了。人們低聲議論,有的說:黎統領是從床底下拖出來的。有的說:是從參謀家抓來的。

黎元洪倒背著手,腆著肚子道:「督署雖克,而瑞澂、張彪未獲,你們以後做何打算?」

士兵七嘴八舌道:「以後請統領主持。」

黎元洪問道:「你們革命黨的援兵何在?有多少錢糧?」

熊秉坤答道:「京山劉英已招募新兵十萬,三日內可到。」

李作棟答道:「官錢局、銀幣、銅幣兩局及藩庫所存銀幣共三十萬元以上。」

黎元洪捋捋八字鬍又問:「如瑞澂、張彪統率清兵水陸並進,怎樣抵禦?況且海軍炮火最為厲害,我在海軍多年,所以知道,不要十發炮彈,武昌將被粉碎,你們向何處撤退?」

鄧玉麟回答道:「可向湖南撤退。」

黎元洪問道:「有把握嗎?」

鄧玉麟道:「革命黨人焦達峰已約定下月初起義。」

黎元洪搖頭道:「我看怕無把握。依我意見,你們不如暫且回營,待我去找瑞澂、張彪,讓他們不予追究如何?」

工程營副代表徐少斌挺身而出抗議道:「我們革命黨人,根本不考慮生死利害,只要革命成功,肝腦塗地在所不惜,統領意見絕不可行!」

黎元洪嘆息不已,環顧左右道:「大家辛苦通宵,且回營休息吧!」

話未說完,剛才那馬隊士兵,手提馬刀撥開人叢闖上來,對黎元洪咆哮道:「我們同志很抬舉你,你竟不識抬舉,叫我們回營,好讓瑞澂來殺我們。你是漢奸,我們殺掉你再說。」

於是,舉刀向黎元洪砍來。吳兆麟急忙阻擋,王安瀾高喊:「不要如此野蠻。」

那馬隊士兵怒不可遏,轉身向王安瀾砍去。王安瀾躲避不及,一刀背掃到腰部,啊呀一聲撲倒在地。眾士兵有勸解的,也有喧鬧的。幸虧刀背著身,劃開軍衣,未至流血。眾人好不容易才拉開來。吳兆麟急忙大聲解釋道:「黎統領素來愛護我們,剛才的話是關照我們,看我們同志太辛苦了,暫令回營休息,黎統領自有辦法。」

繼而低聲向黎元洪道:「請統領暫且容忍,因昨晚整夜廝殺,余怒未消,稍不如意,就會動起手來的。」

黎元洪心驚肉跳,面如白紙,想不到一語不慎,就會招來殺身之禍。他緊鎖眉頭,緘口不語,只想趕快脫身。

戰事剛剛結束,蔡濟民先帶人去模範監獄,釋放被捕的同志出獄。這當兒,張廷輔下在死牢中,戴著手銬腳鐐坐在竹椅上,夫人賀氏在旁席地而坐。獄卒打開鐵門,張廷輔乍看到蔡濟民諸同志。

心潮澎湃,熱淚盈眶道:「想不到還能見到你們!」

蔡濟民道:「廷輔兄,你為革命受了苦啊!」

張廷輔再也抑制不住,失聲慟哭道:「我並不苦,所苦的是彭、劉、楊三同志。」

說著,淚如雨下。周圍同志念及慷慨就義的三烈士,無不垂淚。

除去鐐銬,蔡濟民道:「派人送你和嫂嫂回小朝街,先在家休息一下,下午到咨議局共商大計。」

蔡濟民又將革命黨人胡瑛、牟鴻勛以及劉公親屬等幾十人接出監獄,便趕往咨議局。

咨議局本是清廷假立憲的御用機關,坐落在閱馬場綠營舊址(即演武廳)。那嶄新的西式二層樓房,會議廳、附屬場所以及寬闊的廣場等,實是當時武昌城內首屈一指的聞名建築。

只因炮火已把督署摧毀,革命黨人把咨議局選做臨時辦公地址。革命軍進進出出,亟為繁忙。黨人曾事先派居正等赴滬,邀請同盟會黃興、宋教仁等來鄂主持一切,但至今居正未回。黨人的上層幹部劉公、蔣翊武下落不明,孫武負傷動彈不得,劉復基等被殺,起義雖然成功,卻成群龍無首局面。鄧玉麟、熊秉坤、吳醒漢都是下級軍官和士兵,李作棟、張振武等是學界教員,其中蔡濟民官階最高,只是排長,對地方政事以及如何恢複社會秩序、如何出榜安民等都毫無了解。因此,戰事結束,革命軍便派人四齣邀請咨議局正副議長及議員前來開會,商議籌劃建立政府事宜。咨議局是清一色的君主立憲派,議員們遽聞一夜兵變,武昌城竟成革命派天下,自知「立憲救國」破產,都紛紛另作他計,只盼蒼天保佑革命黨人不要找上門來算賬,哪個還敢出頭露面?不想革命黨人三番五次登門催請,議長湯化龍、副議長張國溶、夏壽康和議員胡瑞霖等十餘人,懷著滿腹狐疑,遲遲才到。只見這些年輕革命黨人面孔生疏,卻都熱情接待,優禮有加,這才稍釋疑懼。

會議由蔡濟民主持,先講了革命軍起義宗旨,推翻清督以及當前形勢,然後請議員就組織政府發表意見。但與會者誰也不先開口,冷場半天,才有個議員發言道:「湯議長曾參加革命秘密機關孫森茂花園會議,趕走了湖北咨議局籌辦處坐辦滿人喜源,他參事有功,應選湯議長為都督。」

湯化龍字濟武,蘄水人,癸卯科進士,時年三十五歲,湖北立憲派領袖。他身著長袍,蓄長須、長辮,胸前佩條書「湯化龍」三字,器宇不凡。他落座後一言不發,只是察言觀色。他見革命黨人都是年輕後生,沒有一個大人物,最高是一兩個斜掛皮帶的下級軍官,心中涼了半截。當聽到有人推舉他做都督時,舉座目光齊集到他身上,又不禁有些飄飄然之感。正待發言表態,議員胡瑞霖在鄰座扯他一把,他心領神會,欲言又止。蔡濟民敦促道:「請湯議長發表高見。」

湯化龍打定主意:平素與革命軍不相往來,決不可以當都督,遂乾咳一聲,說道:「敝人對革命事業一向贊成,但各省尚不知武昌起義,須先通電各省,請一致響應,大功方可告成。且瑞澂、張彪逃走後,清廷必然派兵南下。兄弟非軍人,不懂用兵,因而軍事首領,請於革命軍所最相信的人中推選。在民事方面,兄弟當儘力幫忙。」

湯化龍演說獲得舉座掌聲,只是都督人選仍為懸案。

半天,議員劉賡藻大聲說:「聽說黎元洪還在城中,如果大家願意擁黎為都督,我可帶人把他找來。」

劉賡藻和黎元洪同鄉,素有往來,且和王安瀾關係密切,因此自料可找到黎元洪的下落。劉的建議得到全場贊同。蔡濟民和黨人同志商量後,決定暫時休會,由蔡濟民偕同劉賡藻一塊兒去找黎元洪。

蔡濟民剛出咨議局大門,測繪學堂學生軍首領李翊東迎面走來,見面高喊:「報告好消息,黎元洪捉住了。」

蔡濟民忙問:「黎元洪在何處?」

李翊東道:「在楚望台。」

蔡濟民等聞訊便徑直奔楚望台而去。

此時,黎元洪在楚望台正不得脫身,忽見劉賡藻由革命軍陪同前來傳話說:「湯議長請黎統領、革命軍代表及各官佐,立即到咨議局開會,組織政府。」

黎元洪這才輕輕吐一口氣,緊皺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