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財富的密碼 5、價格越高越好賣

爸爸退休之後待不住,自己擺了一個小攤。傍近春節的時候,他從湖南進了一些瓷瓶包裝的白酒,進價只有3.5元,我老爸一看這麼便宜,也沒敢把價格定得太高,就標價6元。可是賣了一個星期,只賣出了兩瓶。我老爸著急了,這500瓶白酒如果年前賣不出去,就要在手裡壓一年,怎麼辦?

還是買酒的消費者給他提了一個醒。

那天,他聽買酒的人說:「這酒賣這麼便宜?真的假的?」

於是我老爸就想,是不是看這個包裝這麼好,價格又這麼低,不放心啊?懷疑我這酒是假酒?這樣想著,第二天小攤擺出去的時候,白酒的價格就不是6元了,我老爸將價格改成了15元。老媽看了老爸對價格的改動就說老爸「發瘋」,6元都沒有人買,15元不更是扯淡嗎?但是奇蹟出現了,6元一瓶沒有人敢買的酒改成15元一瓶之後,一天就賣出了30多瓶,老媽在後面一直偷著笑,說老爸是「妖精」。

其實也沒有什麼,不過是老爸摸透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而已。很多有錢的大款都是這樣,願意買貴的,不願意買便宜的,價格昂貴的東西顯得有品位、有檔次,所以,為了迎合這些人的畸形消費心理,市場上就出現了18元一斤的大米,出現了上萬元一盒的月餅,出現了28888元一張的聖誕票,出現了73800元一支的壯陽針,出現了鑲著鑽石的十幾萬元一個的比基尼、丁字褲……價格越高越有人追求,什麼原因呢?其實就是炫耀、攀比,是虛榮心理在作怪!還有一個原因,有一些商品其實很少自己買給自己用的,多半是買來送人的。像600多元一瓶的五糧液酒,像800多元一瓶的茅台,像2300元錢一條的紅河香煙,像2000元錢一條的真龍盛世……有多少是自己買來自己用的?人們習慣於用價格高低來衡量禮物的貴重程度,從而推斷彼此感情的深淺,所以在求人辦事、答謝朋友、禮尚往來的時候,為了提高禮物的價值,提高禮物的貴重程度,加深彼此的感情,送禮者就必須購買價格高昂的商品。

這種價格上升銷量不降反升的現象在經濟學中人們稱為「吉芬現象」,市場里類似的現象其實很多。

小梅是我們家的鄰居,因為賦閑在家無事可做,和朋友到股市去過幾次,受到那種氣氛的感染,在股市上的各種名詞和術語都沒有搞明白的情況下,她就勇敢地衝進了股市。當時「長虹」正處於氣貫長虹的大好局面,一股的價格達到了50多元,而且還在不斷地沖高。小梅禁不住金錢的誘惑,在52元的高價位買進了2000股。可是好景不長,小梅買了沒有多少時間,「長虹」就不是「長紅」了,而開始「長綠」,而且一路下滑。小梅哪見過這個陣勢,眼看著52元買的股票幾天的工夫就降到了46元,不到半個月虧損了1.2萬元,心理防線被迅速突破,在45.8元的位置上全部清倉。但是小梅對損失的1.2萬元總是耿耿於懷,雖然清倉了,但是不肯離場,反正也沒事,每天依然和朋友到股市觀望。嘿,「長虹」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又開漲了,漲到了48元,小梅這個悔啊,在左右權衡利弊之後,又傾囊而出全部買了「長虹」。就這樣,小梅總是高買低賣一直走到現在,前幾天看到她,聽她說現在手中還有1000股「長虹」,現在的價格是4.6元,1000股不過是4600元而已。想不到10萬元巨款,經她高買低賣地這麼折騰,竟然這麼快就沒有了,真是可怕。

股票也是商品,人們都想賺錢,所以才到股市上去投資。但是要賺錢就必須尊重需求規律,要低價買人,高價賣出,這才有可能獲得收入。像小梅這樣,沒有股票知識,不懂金融常識,又缺少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就難免鬧出高買低賣的笑話。而且股市上這樣的人其實很多,不然經濟泡沫就不會產生了。

比如2003年的「非典」期間,盛傳大米漲價,而且大米也的確向上浮動了一點,於是很多人都紛紛採購大米,大米的價格更高了。一個從農村剛剛搬到城裡居住的鄰居,可能過去被挨餓嚇怕了,一看大米漲價了,一下子買了20袋。那天回到家裡,夫人還把這事當成秘密一樣,悄悄地對我說:「大米漲價了,你和隔壁的鄰居商量一下勻給咱們幾袋吧!現在的大米更貴了!」

我大笑,說:「用不著,不出兩個月,什麼都會恢複原來的價格!」

結果還不到兩個月,一個多月之後,「非典」被控制住了,大米又恢複了原來的價格。聽說隔壁鄰居買的20袋大米都生了蟲子。

生意經:

市場雲譎波詭,人們的心理變幻莫測,要想獲得利潤,你就必須研究消費者,誰贏得了消費者的心理,誰就贏得了市場,誰就贏得了利潤。

比如,現在人們生活好了,裝修房間的時候講究的是綠色環保,下飯店的時候人們講究食品安全、營養,買服裝人們注重更多的是美觀、時尚,而對結實耐用考慮得卻很少……所以我們要從多種角度研究消費者的心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