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舉兵

「說起世人的一面鏡子,也許指的就是蕭何這樣的人哩!」

沛縣人都眾口一詞地這樣說。

這位小個子男人本是農民之子,出生在沛縣一個叫豐的地方,因其精於文字和計算,故而成了縣衙里從當地錄用的一名小吏,很快就熟練地掌握了吏務,成為沛縣不可或缺的官吏。

沛人對擔任縣吏的蕭何,只有兩個印象。

「阿何的下巴底下該不會發霉了吧?」

人們甚至這樣說他,因為每天都見他俯身坐在官舍昏暗的一角,用小刀子削好木簡或竹簡,再把文字刻上去。

另一個印象是,有當地人來告狀時,他那雙小眼睛睜得大大的,傾聽訴狀的姿勢。

「這時候,阿何的兩隻眼睛就像小孩子那麼好看。」

人們都這樣說。儘管他話不多,但對別人的話聽得很仔細。

蕭何也許天性就喜歡幫助人,就願意保護別人。看來他根本就沒有什麼飛黃騰達的慾望,他好像有一種情結,認定自己生來就是要保護故鄉這塊小地方的鄉親們的利益。可以說,沛人都尊敬蕭何,在人們心目中,他極其自然地有了很高的聲望。

只是蕭何從不賣弄自己的聲望,其秉性更是過於誠實。正因為誠實得過了頭,反而淡薄了他的形象,縮小了他的影響。

「只要沛衙門裡有阿何在,我們就放心了!」

人們都這樣想。從這個意義上講,為沛縣上上下下所信任的人,再沒有誰能比得過蕭何了。

就是如此受到信賴的蕭何,竟然會庇護被稱為無賴的劉邦,有時庇護得過分,看上去甚至真的將劉邦當成了兄長。對於年齡相差無幾的劉邦,他有時也會像見到本家伯父一樣必恭必敬。這大大抬高了劉邦的身價。

為什麼蕭何會做出這些舉動呢?

「劉季(劉邦)固多大言,少成事。」

前面我們提到過的蕭何對劉邦的這個評價,就是曾對呂公流露出來的那句話。這應該是蕭何對劉邦的真實看法。在蕭何當上漢帝國的丞相之後,這句話仍長時間地流傳在沛城人的嘴裡。又過了好多年,當刑餘之人司馬遷來到沛城,在俚人之間取材,四處走動時,仍能聽到這句話。司馬遷以幾近口語的形式,將這句話原封不動地寫進了文章之中。

「愛講大話、一事無成的無賴。」

儘管蕭何心裡對劉邦是這樣評價的,然而他還是認為:「此人並不可憎。」

由於有這麼一種看法,即使劉邦不斷地犯上一些小小的罪過,他也一直加以庇護。蕭何對劉邦的這種淡薄的好意,是從什麼時候才變得積極主動起來的呢?

「劉邦雖說沒有值得稱道的德,但還是有一點點無與倫比的可愛之處。這一點,難道還不值得作為難能可貴的長處加以重視嗎?」

蕭何內心開始有了這類想法。他認為,可愛之處正在劉邦身上閃閃發光。這閃光會愈來愈大,愈來愈亮,具有將一切都遮蔽住的力量,可以掩蓋住劉邦的無德與無能。在中國這片大地上一向重視德。有德者即有吸引人的魅力,會受到人們的推崇,有時還會被當成神一般加以信仰,結果此人就會形成一股勢力。這個時期的劉邦,恐怕很難說是德者吧!若說德者,可能還是蕭何本人更接近些。不過,劉邦所有而蕭何所無的,正是那一點點可愛之處。

現在我們要說到一位叫夏侯嬰的人。他複姓夏侯,名嬰。也出生在沛,剛開始時是縣衙馬廄里的雜役,蕭何很看重他,將其提拔為手下的小縣吏。此人後來當上了漢的汝陰侯。

這個人老早就迷上了劉邦的可愛之處,「大哥大哥」地叫個不停,像一隻小鴨子似的跟在劉邦的身後,與葬禮上吹簫的周勃等成群結夥地圍在劉邦的身邊。有一次蕭何問他:你為什麼老是跟著劉邦?夏侯嬰考慮了一會兒,說:「沒有我,劉大哥就只是一個呆木瓜。」

這一次蕭何才醒過味來,發現了劉邦的可愛之處。

「劉邦這個人,果然有這樣的本事嗎?」

蕭何準備從這方面來觀察一下劉邦。

終日遊手好閒的劉邦,整天到縣衙辦公的地方來玩。夏侯嬰等人就把工作撇到一邊,跟劉邦在一起嬉笑打鬧。看到這種完全孩子氣的表現,根本不會想到雙方都是絕頂聰明的人,而大半會想:

「嬰所言劉邦的可愛之處,難道就是這麼回事嗎?」

蕭何實在不願再看下去了。

有一回,劉邦在縣衙里把劍拔了出來,自然是開玩笑,比畫著到處追趕夏侯嬰。嬰嘻嘻哈哈地到處躲避,又戲耍著要奪劍,劉邦笨手笨腳地把劍劈到了小兄弟嬰的身上。

——劍劈官吏。

如果是這樣,草民劉邦即是死罪。

劉邦不顧情義地撒開腿就逃掉了,留下滿身是血的夏侯嬰。正在此時,縣令發現了,打鬧便成了公案。

「是誰,居然敢傷害你這個縣吏?」

縣令親自出來追究責任。縣令已從其他人口裡聽說了事情的經過,知道這劍傷好像是劉邦造成的。縣吏竟然遭到傷害,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吏,也事關秦帝國的威信,對於劉邦日常的所作所為,縣令也早就有所耳聞。一個城裡的無賴漢竟經常出入縣衙,似乎還把縣吏當成自己手下人一樣對待,讓人看了覺得很不順眼。因此,縣令想讓夏侯嬰親口證明,然後以此為證據逮捕劉邦,再將其處以死刑。

可是,夏侯嬰就是不講「犯人」的名字。

「讓他說出來!」

縣令不愧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獨尊法家的帝國的地方官員,一點都不留情面。深感為難的是縣裡掌管司法大權的蕭何,但他和底下人早就學會了擺布縣令的方法,巧妙地贏得了時間,又態度和藹地安慰了一番夏侯嬰。

「還是說出來吧!劉邦的問題我會想辦法的。」

如果不說出來,就會被判處沉默罪,這項罪名很重。蕭何說:

「要挨皮鞭抽,還會被關進牢里。身體根本吃不消。阿嬰,會死的呀!」

但夏侯嬰卻使勁搖頭,斷然說道:只要能保住劉邦,自己這條小命怎麼都行。

夏侯嬰以沉默罪被帶到市中心,剝光衣服挨了幾十大板,由於跟蕭何串通一氣的牢頭曹參事前早已要行刑小吏手下留情,因此並不十分疼痛。然而他還是老老實實地被關進牢里,關了一年多,夏侯嬰始終拒絕說出劉邦的名字。

「果然不假,從阿嬰的態度就明白了。原來劉邦竟是這麼個人哪!」

不是通過阿嬰的出色表現,主要是借阿嬰的人品,蕭何彷彿看到了劉邦的真實面目。

劉邦的為人,生來就容易產生追隨者。儘管他並非有德之人,這一時期也不具備長者之風。劉邦只是為人豪爽大度,又有一種可愛之處,當那些小兄弟們有求於劉邦,他就會奮不顧身地挺身而出,盡量給以幫助。

「啊,我終於了解劉邦這個人啦!以後可不敢怠慢他了。」

蕭何在想。像蕭何這樣的人有這樣的想法,肯定不是為了明哲保身。應該說,這種感嘆和想法是出自他對沛當地百姓的愛護。依蕭何之見,秦已來日無多。儘管秦制度上有許多優越之處,但因其過於新奇,尚未被老百姓接受,加之勞役過重,造成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如果將秦比作一口大鍋,其鍋底破裂的話,必將會天下大亂,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到了這種時候,沛的老百姓肯定會陷入官匪盜賊大肆劫掠的苦海之中。要擁立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保護住沛呢?蕭何心中已經有了人選:

「恐怕只有劉邦了吧?」

不僅僅是心中有數,蕭何還要把劉邦推舉上去。為此,最好能讓他當個縣的小吏,可劉邦大字不識幾個,很難干好相應的差事。蕭何開動腦筋悄悄做工作,讓亭長的職位不請自來地落到劉邦身上。這件事很快就實現了,但蕭何為避免讓人產生感恩戴德的心理,絕口不提此事,劉邦本人並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幸運。

總之,劉邦當上了沛縣轄下一個叫泗上的地方的亭長,這件事一時間竟成了沛城裡人們開口必談的話題。

「真了不起呀!」

這是那些對劉邦並無好感的傢伙帶著諷刺發表的感想。一個本應在豐邑跟父兄一起耕種農田的人,因討厭農作而跑到城裡到處閑逛,整天靠小偷小摸混日子,這麼一個人竟然當上了亭長,雖說級別最低,但畢竟還算是個正式官吏。那些對劉邦充滿好感的人則同聲慶賀,因為一年到頭囊中羞澀的他,終於有了得以立身的微薄收入。劉邦本人也大為高興。我們必須指出,在這類事情上,與劉邦生性愛講大話相比,其實際願望竟小得出人意料。

這裡要把亭長的情況先介紹一下。

在秦以前,這片大地上,鄉村的基層單位是五戶為鄰,五鄰為里,秦帝國也基本上沿襲了這一制度。由此計算下去,作為社會最小組成單位的里實在很小,其戶數不足二十五戶。

里的風景一般都是中間有一片樹林。樹林里有一座祭祀當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