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世界船王」包玉剛 2、初出茅廬的「傻瓜」

搞航運,第一步就是要買船,在海里航行的船,可不是小舢板,要投入大筆資金。包家當初從內地到香港雖然也帶了些資金,但即便是買一條舊船也不夠。

包玉剛專門去了一趟英國,想向一個很談得來的朋友借錢。可是那個朋友一聽說他要借錢買船,就變得像個陌生人一樣。不肯幫忙也罷了,他還抖了一下包玉剛的襯衣,譏刺地說:「玉剛兄,你年紀還輕,對航運一無所知,小心別連襯衣都賠進去!」這大大地刺傷了包玉剛的自尊心,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干出番大事業來。

兩手空空回到香港後,包玉剛又去滙豐銀行申請貸款,又吃了一個釘子。無奈之下,包家開始向親戚朋友籌集資金,最後總算湊夠了20萬英鎊。拿著20萬英鎊的現金,包玉剛在倫敦貨比三家,從威廉森公司買下了一條20年代造的已經有27年船齡、載重8700噸的燒煤船,給它起名「金安號」。

包玉剛說,這個名字,象徵著他對經營航運業的設想和構思:「金」字表示要賺錢,而「安」字表示要穩中求勝。

1955年7月30日,「金安號」正式起航,未來船王開始了意味深長的處女航。「金安號」駛向香港,途經印度洋時,包玉剛已辦好兩件事,一是成立「環球航運集團有限公司」,二是與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談妥,將「金安號」轉租給這家公司,從印度運煤到日本。包兆龍看著兒子坐在香港的沙發中,就安排好了這一切,也不能不佩服兒子的能耐。這艘他還沒見過模樣的船,就已經開始為包家賺錢了!

當時航運業傳統做法,是「計程租」,亦叫散租,根據貨主的需要把貨物運到某地,然後根據這一個航次結算運費,不僅運費收入高,且「現得利」。在航運業繁榮的時期,甚至跑一個航次就可賺回船隻造價的1/3。聞名世界的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美國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雲,都是這樣做的。

不過,「金安號」第一次租船就是「長租」,且租期是9個月,包玉剛的做法立即就遭到業界的嘲諷——都譏笑他為「門外漢」,「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傻瓜」!

許多人都在嗤笑這個不自量力,不懂規矩的小孩子,但包玉剛自有他的打算,他曾對人說:「我的座右銘是,寧可少賺錢,也不去冒險。」他謀求的是長期則穩定的收入,這是放眼未來的一種經營方法。而短期出租就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事實上,就是這種穩紮穩打的方式讓包玉剛區別於其他的船主,最後坐上了世界船王的寶座。

包玉剛的「運氣」也不錯,1956年,中東戰爭爆發。埃及關閉蘇伊士運河,貨物積壓嚴重,國際運價猛增,「金安號」正好租期屆滿,便以高得多的租費續訂了租約,包玉剛用這筆錢又購買了一艘舊船。

這時,包玉剛的銀行家的本色發揮作用了,他利用船租信用證獲得銀行貸款,再去買船,於是接著是第三條、第四條——簡直是以幾何級數猛增……到1957年,投身航運僅2年,包玉剛便已經是7艘船的船主了。1957年的下半年,航運業出現蕭條,運價跌到最低點,那些搞短期出租的船主,每天都要賠老本,只有包玉剛卻可以憑著合約穩收租金。

這次低潮過去後,不少人都學包玉剛的辦法,開始買舊船長期出租。可是包玉剛又改變了方針,將新船長期租給人家,舊船留著自己經營。因為,新船出租,租金自然比舊船高;而舊船自己用,效果則與新船一樣。

事實證明他這個「門外漢」的經營策略是最好的經營策略。人們不得不承認,包玉剛的運氣和眼光都是一流的!

1976年3月,美國《新聞周刊》以海上之王為題,在封面刊登了他的照片,從此包玉剛正式贏得了船王的美名。1981年,包玉剛的船有200多艘,總噸位達到2100萬噸,比美國和前蘇聯的國家所屬船隊總噸位還要大,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船王,距他最初從事航運業,只有短短25年。

包玉剛在事業巔峰時接受採訪時稱,「做生意不是一種藝術,也不是一種科學,而是一種高深莫測令人入迷的興趣。」

進入21世紀,商業環境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現在則是「快魚吃慢魚,慢魚被淘汰」。公司創立以後,一旦進入了一個行業,就要明了自己的優勢所在,並迅速塑造自己的競爭優勢。只有這樣,公司才能生存和發展下來。

經濟學家和教育家約翰·凱說:「競爭優勢並不取決於你能做別人已經做得很好的事情,而是取決於你能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

(1)堅持「有所不為而後有為」的原則

在商業社會裡,你可能做不到最大,但一定要通過確立競爭優勢,做到最強!商人要善於「並兵相敵」,堅持「有所不為而後有為」的原則,運用市場聚焦策略,揚長避短,把有限的資源、資金、力量集中到能夠形成自身優勢的領域和目標上來,或者謀求成本領先地位,或者爭取產品差別優勢,如有可能兩者兼而有之,最終形成核心競爭力。

(2)抓住市場的空白或薄弱環節

一般情況下,小公司由於資金和能力有限,往往無法顧及所有的市場。大品牌大多佔據著重要的市場,小公司可以把大品牌不是特別重視的二、三級市場作為自己的主戰場,避免與大品牌發生正面交鋒。找到市場的空白區域,從而有利於自己的發展,更好更快地立足於市場。小公司在人力、財力等方面不能與大公司同日而語,但是小公司完全可以集中自己的優勢資源,在某一點上取得局部優勢。

(3)依仗地利獲得優勢

許多地方品牌都是依仗佔據地利獲得優勢,從生產、運輸的成本取得了競爭的資本。有的全國性大品牌儘管財大氣粗,但是仍舊不敢與這些強勢的地方品敗競爭,因為他們知道強龍難壓地頭蛇。

(4)建立起快速的反應機制

商業世界中,公司要想在群「魚」中立於不敗之地,首先應建立起快速的反應機制,包括快速的客戶反應、快速的市場反應、快速的交付和快速的服務提供等等。「快魚吃慢魚」,其實就是「搶先戰略」。從反應速度、靈敏度上來說,小公司比大公司更適合採取這一策略。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做出快速的應對和準確的把握,有的放矢地進行市場戰略規劃和部署,有選擇地採取攻防戰略,並快於競爭對手做出變化反應。從而可以保持公司長期高效的運營效率。

(5)學會以比較低的成本獲得比較高的收益

作為生意人,要學會用眼光看問題,當某產業仍處在向前發展階段,只是由於其他的一些原因才暫時處於低潮,看到了這種狀況,並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了這種狀況的實質,就應該選擇在這個「別人放棄的時候出手」了。這個時候出手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得到很多別的公司通過血的代價得出的經驗教訓,從而以比較低的成本獲得比較高的收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