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領帶大王」曾憲梓 10、「有利讓三分」——「仁」道成功術

做生意要賺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如何賺、賺多賺少,其中大有學問。有的人目光短淺,做第一筆生意就想發大財,急功近利,結果大錢未賺到反而嚇跑了客戶。而有的人目光長遠,薄利多銷,積少存多,最終賺了大錢。

領帶大王曾憲梓十分注重維護客戶的利益。他在定價時,總是首先考慮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的利益。他認為,公司的利益存在於客戶的利益之中,因而一貫堅持「有利讓三分」的經營宗旨。

曾憲梓「有利讓三分」的經營之道很值得生產經營者們品味和借鑒。作為一個生產企業,要想吸引客戶經銷你的產品,除了產品質量要好之外,定價還要適中;既要讓經銷商有利可圖,也要讓消費者覺得買你的商品比買別的商品經濟實惠,這樣,「回頭客」才會越來越多,銷售量才會與日俱增。反之,只知道盯著眼前利益,一口想吃出個大胖子來,弄不好就會落得個「門前冷落顧客稀」。

曾先生認為,一個公司、一個企業家,所有經商的過程,實際上都是與人打交道的公共關係的過程。他曾經說過:真誠是結交好朋友的關鍵,擁有一個對自己事業發展極為有幫助的朋友是一件十分難得的好事,這種好的機會應該善於把握。

曾憲梓眼中的「道德經」其實正說明做生意是一種道德行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許多成功的企業或者公司都具有如下一個共同的特徵:企業或者公司越成功,他們對道德規範就越重視。越是位於行業領袖地位,其高層主管就越重視道德,也越具備道德的規範素養。

反之,那些經營不善的公司,和升遷無望、覺得現有工作已無法滿足他們的中層主管,卻大都認為道德與他們無關。越是有道德的主管和公司,就越容易得到員工、供應商、股東及消費者的信任與支持,也越不容易碰到員工訴怨、經營不善、法律訴訟及政府干預等問題。簡而言之,擁有並維持良好的商業道德,本身就是一項回收極高的投資。

那麼,為什麼許多企業或者公司認為「道德」這個玩意兒不好應付呢?其實真正的原因不在於他們不知道如何預防,或找不到適當的解決方案,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從道德的角度來思考。

「商賈敦愨無詐,則商旅安,貨通財,而國求給矣」。中國古代商人很早就提倡「重然諾守信用」,標榜「誠商」、「廉商」,反對「奸商」、「佞商」,把誠信作為最主要的商業道德規範。在這一點上,中國現在的企業家應當向以前的晉商學習,把商業信譽看得高於一切。

那時候他們不管這叫品牌,而叫商號。既為商人,就一定要有商德,注重商譽,不能砸牌子。因此地處內陸的山西,在從事商業的客觀條件並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明清時期的晉商之所以還能夠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商幫,事實證明與他們在經營過程中注重商業道德有密切的關係。

企業家對商業道德的重視與其企業品牌形象的提升有著本質的聯繫。然而,我們卻不免會看到不少消費者或者企業,在對待這些分內工作的時候,卻存在一些態度問題。

比如一些企業在標榜顧客至上時,卻做著各種服務不周之事,而當他偶爾把服務改進一點,顧客就感恩戴德,這是沒有道理的。這說明了顧客對於服務的預想總是比較低的,商業道德的標準在消費者心中一降再降,甚至有些已經超過了應有的底線。企業應當標榜的是超出了自己承諾的服務,而不是超出了顧客預期的服務。

因此,商業道德是品牌的一種自律行為,企業要把這種行為作為最基礎的經營理念來做,倡導商業道德才是真正的為消費者考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