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華人首富」李嘉誠 8、讓家族生意「富過三代」

創業難,守業更難。對富豪們來說,一擲千金很瀟洒,但是奢侈浪費卻最容易敗家。李嘉誠早年經歷了困苦的人生,所以懂得以「賤」為本才是維持長久富貴的道理。他還說,以「下」為基礎,才能長久高高在上,家業興旺的前提就是要保持勤儉、低調的作風。

李嘉誠雖然富可敵國,但他在生活方式和個人追求上,卻一直堅持著「以賤為本」的義利觀。李嘉誠住的房子,還是結婚前在香港購置的深水灣獨立洋房,幾十年一如既往。作為一個香港首富,他並沒有住進頂尖級的豪宅區。

此外,不講究吃穿,也是李嘉誠一貫的作風。他說:「衣服和鞋子是什麼牌子,我都不怎麼講究。手上戴的手錶,也是最普通的,已經用了好多年。」在公司,李嘉誠與職員吃一樣的工作餐。去巡察工地,工人吃的盒飯,他照樣吃得津津有味。

把生意做大了,坐擁巨大的財富,一個人在心態上肯定會發生變化。花錢開始大手大腳,放棄了以往勤儉節約的原則,是許多人的通病。然而,因為財富的增加就會導致驕奢淫逸,這樣的人很難讓財富繼續傳承下去,生意也很難做得長久。李嘉誠沒有忘記自己當年窮困潦倒時的窘境,他始終保持謙卑的姿態,讓自己的商業王國維持了長久的繁榮。

望子成龍是每個天下父母的願望。在商業上有所建樹的家長,總是希望能夠讓孩子繼承自己的事業,把財富傳承下去。這就涉及到子女的教育問題。

如何教育子女,讓他們會做人、成大事,李嘉誠頗有心得:「他們一定要聽我講話。我帶著書本,是文言文的那種,開始他們聽不懂,我可以解釋給他們聽,然後再問他們問題。我想當時的他們亦未必能懂,但那些是中國人最寶貴的經驗和做人的宗旨。」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李嘉誠經常把自己悟出的人生道理講給兒子聽。早年,他帶著孩子坐電車、坐巴士,又跑到路邊報紙攤檔,看小女孩邊賣報紙邊溫習功課的那種苦學態度。

這種方法很管用。每次回憶起父親帶給自己的深刻影響,李澤楷總是說:「我從家父那裡學到的東西很多,最重要的是怎樣做一個正直的商人,以及如何正確處理與合伙人的關係。」兩個兒子都稱讚父親是最好的導師,是最好的商業教授。

後來,李澤鉅和李澤楷在香港讀完中學後,李嘉誠毅然決然地把他們送到國外去留學深造,他說:「作為父母,讓孩子們在十五六歲時就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當然有些於心不忍,但是為了他們的將來,就要忍心。不管你擁有多少家財,對於孩子,應該從小培養他們獨立自強的能力,特別不能讓他們養成嬌生慣養、任意揮霍的生活習慣。」

許多成功的商人都經歷過常人難以理解的辛酸,對人情冷暖體會深刻。因此,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如何讓下一代具備成功的品質,從自己的手中接過家族財富的權仗,他們更有發言權。

孩子小的時候,李嘉誠更多的是教導他們做人的道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開始讓他們見識做生意的方法,並讓他們親自去投資。到了孩子們能夠賺錢,乃至他們的公司也越來越大時,李嘉誠又回到了當初的教導方法,更多地教給孩子如何去做人。他說:「以往我是99%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有時會與他們談生意……但約1/3談生意,2/3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因為世情才是大學問。」

在美國,有錢人的孩子上大學,都有私家車。可是,李嘉誠卻不讓孩子買汽車。李澤鉅、李澤楷留學美國,在校園裡就騎自行車,上街坐巴士、坐電車,和其他普通的學生沒有分別。

生活中,李嘉誠除了關注孩子的學業外,更加關注他們的品質培養,常常鼓勵孩子勤工儉學。有一次,李嘉誠聽說小兒子李澤楷在高爾夫球場替別人撿球,並把賺來的錢全部資助給了經濟困難的同學,他十分高興,興奮地對妻子庄月明說:「月明,好!孩子們這樣發展下去,將來准有出息。」

孩子大學畢業後,李嘉誠提出的要求是「從基層鍛煉做起」,「要看他們自己的才幹和實績」,而不能「自視特殊,子憑父貴」。這顯示了李嘉誠培養接班人的苦心。

他說:「如果子孫是優秀的,他們必定會有志氣,選擇獨立自強的道路,不依賴父母,自己憑藉個人的實力去獨闖天下。反之,如果子孫沒有出息,不長志氣,不求上進,一味地追求物質生活的奢華享樂,好逸惡勞,存在著依賴心理,動不動就搬出家父是某某,子憑父貴,那麼留給他們再多的萬貫家財也只會助長他們貪圖享受、驕奢淫逸的惡習,最後不但一無所成,反而成了名副其實的紈絝子弟,甚至還會變成危害社會的蛀蟲。」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李澤鉅的成長經歷:1962年生於香港,20世紀70年代中期被送往加拿大就讀中學。其後,入美國斯坦福大學學習,先後獲土木工程學士、結構工程碩士、建築管理碩士三項學位。1987年,學成回港,入長實集團總部工作。1988年,徵得其父李嘉誠的同意和支持,開始策劃萬博豪園工程。同年,被任命為太平洋協和發展公司董事,專門負責此項工程,其後大獲成功。1993年,升任長實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1999年1月1日,升任長實集團董事長、總經理。

人們通常認為,子承父業、子繼父位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是,李嘉誠在確定兒子李澤鉅的繼承人地位之後,並沒有簡單地予以宣布,而是讓李澤鉅放手一搏,以自己的業績來確定其在企業領導中的地位,讓他們憑藉自己的實力在商場中博弈,這的確是一種家族財富傳承的大智慧。

一個人經過艱辛努力得到了一大份家業,本想把它千秋萬代傳下去,但是這個美夢總是被殘酷的現實擊碎。對此,孟子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而老百姓的說法更令人掃興,「富不過三代」。

富貴人家總是難以持久,似乎成了中國歷史的規律。《老子》認為,上天沒有清靜就會破滅,大地沒有安寧就要傾覆。「貴」必須要以「賤」為根本,才能維持長久的富貴;「高」必須以「下」為基礎,才能長久高高在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長。經歷了早期的創業階段,企業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隨著創始人年齡的增長,選擇接班人就成為一個現實的問題。對每一個商人來說,儘力把富貴延續下去,是人們孜孜以求的事情。

有一次,李嘉誠與香港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座談領袖之道時說:「我昨天剛與一位歐洲著名家族成員吃午飯,他們已經有五代的成功歷史,十分有修養、有禮貌。中國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但今天的教育、組織不同,令事業可以繼續,相信這句話日後將會修正,正如這個歐洲家族今天的事業比過去任何一代都好一樣。」

事實上,李嘉誠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幼年的李澤鉅曾在李嘉誠的耳濡目染下,親眼目睹父親「全憑一張嘴搞掂」一單單大生意,而不用簽一個字的合同。李嘉誠並不計較孩子聽懂了什麼,重要的是商業氛圍的熏陶。

讓李嘉誠高興的是,自己的兩個兒子已經完全成了老練的商人。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來看,還有比這更令人興奮的事情嗎!

不過話又說回來,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馬牛。究竟家族的財富能否傳承下去,兒孫是不是經商的料子,全靠他們自己。當然,父母的教育培養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這種努力也只是提供外在的環境,最終的決定因素還要看他們自己的造化。因此,對孩子的培養要側重品質、性格的開發,而不是知識的掌握。

有一次,長江商學院組織了30多位內地企業家拜會李嘉誠。當時,鼎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兵這樣問:「您有兩個兒子,我也有兩個。您是怎麼管理他們的?」

李嘉誠回答:「應該讓孩子吃些苦,讓他們知道窮人是怎麼生活的。」顯然,培養孩子獨立的意志品格,不溺愛嬌生慣養,這才是教育的重點,孩子的成才與有多少家財沒有關係。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許多富家子弟就好像溫室的花朵,根基不穩,經不起風吹雨打。那些在商場有所成就的人,經歷了艱難的創業,就像在岩石夾縫中生長壯大的小樹。對下一輩來說,如果不培養良好的品格,磨練堅韌的意志,就無法在外界的壓力下存活。

因此,對孩子要多一些磨練,讓他們多吃點苦,也會促使他們思索人生以及自己未來的志向。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以及對整個家族生意的興衰,都是很有意義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