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之卷 三增峠之戰

玉繩城主北條上總守綱成,年近六十,身經百戰。他遵照氏照的指示,率領關東軍保護東山。放出的探子來報武田信玄的本營十六備(一備相當於現在的二個小隊)正朝東山布陣。位在三增峠東側的那一座山,是尾根的一個瘤。在控制三增峠的北條氏照的眼中,它只不過是一個丘陵,不足成為大軍據點,亦不值得攻奪。挾三增峠在尾根一帶開戰的話,東山無論對敵方或我方,都無所助益。但是,若讓武田軍的主營登上此東山,情形就不一樣了。站在這裡可以俯視三增峠到志田峠一帶,是指揮大軍的絕佳地點。

「情況不妙。」北條上總守的直覺。

他立即派傳令兵把武田本營十六備迫向東山之事向氏照報告。

「請把握時機,攻擊敵軍中央。」

他建議在敵人本營於東山頂展開行動之前,攻擊護著輜重隊朝三增峠行進的四個部隊,馬場美濃守、武田勝賴、內藤修理和淺利信種。

年輕的氏照並未立刻接受上總守的諫言,只當是老頭子的痴話。氏照計畫在敵軍更加靠近時,一齊反擊。他讓山家眾探聽武田軍的行動,四處派出狙擊部隊,阻礙敵人行進。等到疲累的武田軍終於到達山頂時,才迎頭痛擊。

北條上總守只有滿腹的無奈。依此下去,北條氏邦很可能和正朝志田峠逼近的山縣三郎兵衛昌景的八個軍交兵。當武田主營在東山坐陣指揮時,就大勢不妙了。北條上總守知道武田信玄善長利用洋槍聲來策動軍隊,如果他在東山用洋槍聲指揮大軍,可就真的是大勢已去了。

(我必須在敵軍還沒有完成布陣之前,積極攻擊東山,擾亂敵軍的指揮系統。)

上總守下定了決心。

他命令關東諸將進攻東山。臼井眾、佐倉眾、小金眾和岩槻眾,都隱身於草叢中,拿著槍,朝東山頂而上。

「小心注意武田的洋槍,千萬不要輕舉妄動。攻擊的時候,聽號令一起行動。」

上總守向全軍傳達此項行動。傳令兵把上總守的命令傳到各部隊時,東山上傳來聲音。起初聽不太清楚,不久便句句清晰可聞。

「臼井、佐倉、小金的朋友們,你們原本是與北條為敵的千葉氏、原氏的族人,現在不得已臣服於北條,只要你們不再協助北條,不久就能和過去一樣,獨立自主,成為控制下總國的侍眾。你們為甚麼和宿敵北條氏為伍呢?我們武田軍為了幫助你們早日脫離北條的桎梏,特別發動這一場戰爭。臼井城主原常陸守公已經和我們交換互認的書狀。各位,珍惜你們自己的生命吧。臼井、佐倉、小金的夥伴,不是我們的敵人,你們放下旗幟,帶著槍回去吧。」

喊話一遍又一遍地傳來。臼井、佐倉、小金等被喊到的部隊,停下了腳步。因為武田所說的某些話確實不假。他們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參與這場戰爭,對武田軍毫無同仇敵愾之心。士兵們彼此相對。

探子立刻將此事向北條上總守報告。

「敵人用涉紙做成像大漏斗的東西在那裡怒吼。除了漏斗之外,還準備了許多其他的東西。」

上總守要傳令兵向千葉眾傳話:

「不要上了敵人的當。受敵人蠱惑不服從命令者,絕不寬容。」

武田軍的心戰聲不斷傳來。喊話的內容,已經從千葉眾擴展到岩槻眾、江戶和川越眾。

「為甚麼和膽小的北條為伍呢?武田軍焚燒城下町的小田原時,北條連出城迎戰的勇氣都沒有。武田軍只打挑戰之人,絕不加害毫無作戰意識的人,也不追逐逃兵。武田要的只是北條氏照和氏邦兄弟的首級。」

漏斗放大出來的聲音不斷從山上傳來,越過北條上總守的營地,到達位在三增峠的北條氏照的耳朵。只是內容不清楚,剩下含糊的怒吼聲。

「發生了甚麼事,快去調查。」

氏照派傳令兵到上總守處,得知用漏斗宣傳之事。

「不敢動刀槍,只想用聲音取勝的可惡傢伙!」

雖是怒火填膺,但北條並未準備任何涉紙。聲音洪亮的人,也不得不敗在武田軍的涉紙漏斗之下。

志田峠方面也發生同樣的事情。

「忍、深谷的朋友們!你們原本並非北條的家僕。忍眾,曾經是武藏國豪族成田氏的家僕,深谷眾則是上杉氏的家僕。多年來受北條控制的你們,應該憎恨北條才對,為甚麼反而持槍對著前來攻打北條的武田軍!武田和各位並無任何前嫌舊恨。這次的武田與北條之戰,成田公和上杉公皆來信表示採取中立態度。所以,各位沒有必要為舊敵北條效命。你們快回到忍和深谷吧。」

涉紙漏斗的聲音,此起彼落。武田軍要讓關東眾忘了戰爭,打擊他們的士氣。

鉢形城主北條氏邦命令山家眾攻擊在那兒擾亂軍心的敵人。山家眾進入森林後,涉紙漏斗喊話對象轉向山家眾:「山家受過北條的保護嗎?為甚麼要拚命為北條效勞?」

山家眾也猶豫了。

武田軍的喊話奇招,使前線陷入膠著狀態,而武田的主力軍卻趁機不停地向山峠推進。

上總守見事機緊急,便把指揮權交給弟弟綱義,自己則騎馬到本營,向氏照進言。

「要想戰勝敵軍的喊話政策,唯有打擊敵人的中央。如果讓朝志田峠行進的敵人進入尾根,我軍將陷入苦戰。」

見上總守綱成充滿必死的決心,氏照終於答應反攻登三增峠而來的武田軍。

氏照將主力軍分布在三增峠道的左右二側,攻向山腰。

武田在東山的陣營中,連續傳出三陣洋槍聲。氏照軍攻向三增峠,正朝志田峠而行的山縣昌景的八個軍,急忙加速行進,以威脅氏邦的軍隊。

三增峠上展開一場激戰。

首先登上三增峠的,是武田軍中有最多作戰經驗的馬場美濃守軍。第二是內藤修理,後面跟著輜重隊,四郎勝賴居後,再加上一千人的淺利信種殿後軍,一共約五千人。

氏照兵分二路,從峠前峠後攻擊武田軍。北條上總守的長男氏繁,率領以山家眾為主的二千多人,在山腰攻擊淺利信種軍。

戰爭在黑暗的森林裡展開。淺利信種騎在馬上,很容易成為洋槍的攻擊目標,家僕雖出言勸阻,但不被接受,最後被北條氏繁的洋槍擊中,當場死亡。淺利信種死後,主營立即派信玄旗下的曾根內匠接任指揮,任命為檢使。

自川中島戰役之後,信玄採取以旗下人員為檢使的身分,派往各軍。檢使,相當于軍監,在大將倒下時接任指揮權。

三增峠戰役中也不例外,信玄派旗下的真田喜兵衛(昌幸)到馬場隊,派三枝勘解由到四郎勝賴隊,派曾根內匠到淺利隊,當做檢使。

在淺利信種戰死之後接任指揮的曾根內匠,命令道:

「不追逃兵,只打來軍。」

淺利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護輜重隊,絕對禁止士兵為建功而分散脫隊。

馬場隊和勝賴隊受到氏照軍的兩面攻擊,一時陷入苦戰。負責輜重隊的內藤修理隊,自然遭受到最多的攻擊,甚至讓輜重隊的牛夫和馬夫也扛起槍支。

領頭的馬場隊,衝出敵人的包圍,奔向峠頂。在黑暗的森林中採取守勢是不利的。馬場隊吆喝著攀向峠頂時,後面的勝賴軍正被北條軍的一支部隊纏住。在森林裡行動受到限制,不是兩三下就能決定勝負,多半是激戰一陣後相互撤退,而後再一次交戰;如此不停反覆著。連續兩刻(四小時)後,雙方都有相當的死傷。

先是幾次單發射擊,而後一齊發射槍彈。東山頂上的武田軍,不時發射槍彈訊號。連續發射數次單發射擊,在山間引起震響,好似武田的勝利之聲。

在三增峠道上連續苦戰的馬場、勝賴、內藤和淺利等四頭的將兵,在聽到槍聲後齊聲歡呼。槍聲,是通知山縣昌景率領的八個軍已經越過志田峠進入尾根。這也代表北條氏邦軍被八個軍控制住了。剩下來的,只是時間問題。

北條氏邦軍被迫離開山峠,繞到三增峠的武田八個軍切斷氏照的退路。

根據氏邦的傳令,氏照發現情勢不利,下令撤退——這是一大敗筆。如果當時能讓氏邦退往後方的津久井城,則氏照軍必然下三增峠至厚木。在山中和正朝三增峠而上的武田軍四隊擦肩而過,可以減少損失。但是,氏照卻下了撤退的命令。武田四隊緊追不放,登上三增峠,而山縣昌景率領的八個軍在趕走氏邦軍隊之後,轉向氏照的後方。

不僅如此。一直留在東山的武田本營十六備的三千兵馬,下山攻擊北條上總守綱成率領的關東軍。臼井眾、佐倉眾、小金眾等,在武田的喊話攻擊之下,已完全失去戰鬥意志。北條上總守一再的叱吼,亦是徒勞無功。北條軍被追趕到三增峠,三面受敵。

自古以來,大戰中的死傷大多是在勝負決定之後。例如,川中島大會戰。上杉軍渡犀川敗走時,死傷人數劇增。

三增峠戰爭中,護著輜重隊登峠道而來的四隊,有過一番苦戰。在前半段的戰事中,武田軍的損失不小。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