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僵局 向讀者挑戰

——這是應埃勒里·奎因氏的要求而特別設立的。

我從開始處理「羅馬帽子之謎」事件以來,有種向讀者的英明才智挑戰的習慣,縱使在日本遭遇到這次事件,我也不想打破這個慣例,因此,我想在這個時候向日本的讀者挑戰。

在推理小說愛好者中,有依賴盲目的直覺力推測犯人的傾向,特別是在直覺力非常優秀的日本讀者,有執拗於直覺力,放棄理論去解決事件之虞,因此,我要在這個時候告訴讀者,要找犯人,必需要有事實為依據,也要給予讀者一個忠告,唯有根據嚴正的理論去推理,不能單憑臆測,可能保證能解決事件,找到真兇。

又,我在最後階段去參觀中央郵局所獲得的郵政常識,跟日本讀者所擁有的一般郵政常識,沒有多大差別,特此一記。

除了希望日本讀者能發揮出傑出的推理能力外,更希望能在理論推理方面證明日本人是偉大的國民。祝幸運。

埃勒里·奎因

我對「向讀者挑戰」這種美國人的玩意兒頂不喜歡,因為我認為這種玩意兒,表面上看起來很公正,實際是在強調自己的偉大和傑出的才能,對有悠久歷史和以虛懷若谷美德聞名世界的歐洲人和日本人,是無法了解這種心理,因此,我波洛縱使解決過很多棘手的事件,也從未使用這種伎倆。

不過,這裡我要說奎因先生所說的話「收集齊全線索才能解決事件」是真實的,我也相信這次的事件一定可以解決。

赫爾克里·波洛

我現在感到好疲倦,我不像奎因先生那樣熱衷「向讀者挑戰」,也不像波洛先生那樣對「向讀者挑戰」嗤之以鼻。

我在追捕獵物時,都是奮不顧身,可是,在快捕獲獵物時,我卻感到很沮喪和筋疲力竭,從我退休到現在,也只有這種情緒令我無法剋制。

我曾想過何以會這樣?恐怕是因為我認為追捕人類這種行為是一件不自然的事情吧?縱使對方是壞人,我也認為追捕人類不是一件高尚的行為,應該把犯人稱為懦弱的人,不應該稱為壞人,雖然我被上司和同事批評太過於同情犯人,不通,我不想改變這種感情,日本讀者應該可以了解這種感情,因為日本人也如同我們法國人一樣,是有細膩情感的人。

儒勒·梅格雷探長

我不能對三氏的意見加註任何評語,因為他們都表現出各國的國民性和人格,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這裡我只想婆婆媽媽地告訴讀者一件事情。

五〇六號房發生殺人事件時,應該是一間密室,或許有讀者會感到不解,為什麼四個世界名偵探都沒有提到有關密室的問題。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簡單,在我們的眼裡,這個房間不是密室,所以我們才沒有加以議論。

舞會後,金城百合子在交誼廳睡覺,這時,不管是村越或是替身,都不會把門鎖上,因此,兇手才能進去殺人,兇手在殺人後,用放在房間裡面的鑰匙把門鎖上,然後再趁著發現屍體時的一片混亂,把鑰匙放在桌上,這種手法很簡單,不夠格稱做是「密室」,所以我們四人才連一句也沒有提及,讀者也不必去追究「密室」。

又,波洛氏好像忘了一件事情,他曾有過一次「向讀者挑戰」,那個事件是被他的朋友黑斯汀格斯上尉稱為Cause Célébre(大事件)的「戰勝舞蹈會事件」(The Affair at the Victory Ball)。連世界名偵探波洛都難以免俗「向讀者挑戰」一番,由此可見其誘惑力有多大。

明智小五郎

我堅決反對以這種方式來處理殺人事件,希望能以更認真的態度來處理。

吉牟田晉吉

(代表日本警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