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二節

周一的周例會李茂川訂了一個半小時的會議室,比往常的例會多了半個小時。董延明還以為是老鞏要出席宣布新任PM的人選,結果是李茂川給自己預留了半個小時的煽情時間。

那天李茂川先把事務交代完畢,然後深情地說:「我昨晚睡不著,翻來覆去都睡不著,兩點鐘的時候爬起來寫了這個東西。」

他打開一個膠片,標題是《V8項目總結暨表彰》。

膠片第一章是他自己的名字,李茂川——連長,下面是一片空白。

李茂川詩人般旁白說:「我昨晚想到了南京路上好八連,想到我們這個TEAM,堪稱BAR的硬骨頭連,想到這裡,於是,我就有了靈感……」

所有人都面面相覷,隱約知道他要幹什麼,又把握不住,臉上的表情變得複雜了。

李茂川說:「我是這個硬骨頭連的連長,這個毋庸置疑,但我關於自己就沒什麼說的了,所以就是一片空白。」

他往下翻,下一頁寫著:政委——杜貴鋒,以及二三十個字的介紹。

李茂川語帶深情地介紹了政委杜貴鋒對項目對他個人的支持……

下一頁寫著:參謀長——老黃,以及二三十個字的介紹。

李茂川語帶深情地介紹了參謀長老黃對項目對他個人的支持……

往下是一排長宋江,二排長岳小雄……

往下是好八連的各個普通戰士們,每人都有自己的相應評語,無一例外都被李茂川深情地讀了出來。他聲音低沉,目光凝重,梭巡在會議室眾人的臉上,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讀得抑揚頓挫,每一句話都飽含深情,語調忽而高亢忽而哽咽,像戰前的演講,像戰後的訃告。一時間會議室里靜得好像大家都死掉了一樣。

這不是一個過分的比喻,因為岳小雄在董延明耳邊小聲說:「我靠,我還是死了算了。」

說到董延明的評語倒是意味深長令人遐想——潛力無限,聽上去很像從前曹貴陽那種皮裡陽秋的揶揄,但平日一點就著的董延明,居然沒有為這句評語反駁或者諷刺幾句,因為李茂川這一番從上到下自內而外的煽情,把董延明震撼得不會思考了。

會議結束足有半天時間後,大家才恢複思考能力,但對於李茂川這次行為的評價能力,卻怎麼也恢複不了。李茂川倒是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腳步輕快地穿梭於辦公室每個人的座位之間,可惜大家面對他往往都是一臉白痴一樣的表情——讓他嚇的。

李茂川苦心經營的拉近距離的煽情手段就這麼付之東流了,而且還換來了眾人鄙夷的眼神——大家都有點懷疑他的智商。

時過境遷許久之後,董延明再考慮這事情很為李茂川鳴不平。雖然當年在針對李茂川這件事情上,董延明總是走在前列,但他總是要承認李茂川是個老實人、老好人、技術上的牛人、有經驗的「老」人。可惜這樣的人有個不好的下場的居然不是偶然事件,類似的例子還可以參看老黃的經歷。

他們算是一類人,有能力——這在技術至上的程序員群體里是必須的,有經驗——在通訊行業里經驗是壓過能力的,有領導的賞識——多少次被老鞏、老丁口頭書面表揚。一般來說,具有上述優秀能力的人就具備了事業上升的條件。當然了,不具備這種能力的人也一樣會有上升的空間——比方說領導看走了眼,或者更有能力的都死絕了或跑光了……

一般情況下,事業上升的時候要做一個選擇——是走技術路線做SE,還是要走管理路線就是PL。

插句題外話,最近幾年程序員群體裡面一股歪風邪氣,或者古怪言論颳得比較厲害,居然眾口一詞地傳誦:做技術沒前途,做管理才是王道。

很多人信誓旦旦地說,做到三十五歲還是技術人員那就沒前途了,做下去簡直生不如死。你若質疑這個結論,多半便會被質問:你見過三十五歲還做技術的嗎?

五十歲還做的我都見過!而且都被公司當祖宗供著。

很多人說,做技術越做越累,管理輕鬆啊。

技術越做越累的我沒見過,光見過越做越嫻熟、舉一反三的了(但也不排除有人越做越不熟,到後來舉一反一半的)。劉徹天天就是翻翻協議,看看3G委員會又出什麼幺蛾子,自己研究點專利。等到公司跟友商打架的時候,他抱著協議跳出來狂吠一通。輕鬆嗎?輕鬆。羨慕不來,因為人家有了十幾年的積累,整個知識架構瞭然於胸。萬丈高樓平地起,你再怎麼發展也要依據從前的基礎,這從前的基礎不是你一年兩年就能掌握的,除了積累之外再無捷徑。(不得不提的是,有一類不用積累就能做的工作,確實是年紀越大越做不動,但那類工作一般應該不算在技術工種的範疇。)

但如我所見,我所見過的管理者們往往級別越高越不輕鬆。

哦,就說老鞏這個人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工作三百六十天,且每天工作十個小時以上,每天都要跟幾個人談心,跟幾個人對罵,隔幾個月部門就要焦頭爛額地出一次事故,通宵幾天也不算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搞不好還被上面的老闆威脅要裁掉。

哦,他級別有點高,那就說高守吧。

董延明每天工作時間比較長,但高守絕對長過董延明。手下二十來號弟兄,誰出了事情都找他,領導有問題都問他。每周要參加所有正在開發的版本的例會,更不用說部門的例會了。他要安排每個弟兄的考評,經常有打了考評不滿意的兄弟鬧事。凡是出了個事故,老鞏就要揪著他一起研究,想回家休息是沒門。

我一直不理解,說管理輕鬆的人看到的是什麼樣的管理人才,莫非真的有的公司里的管理者是把腳蹺在桌子上,指揮手下幹活的?這種單純的只需要管理別人的人才,所從事的工作一定是大有前途的。

老黃和李茂川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這種理論的影響,異常執著地堅持著不走技術路線。董延明覺得,他們很可能是被高守、潘安這幾個比他們還年輕一點的當權派刺激了。

另一個比較靠譜的可能是——曹貴陽是打擊他們的罪魁禍首。

顯然老黃他們這種人是不太瞧得上曹貴陽的,覺得這個技術上一塌糊塗的、只會拍老鞏馬屁的傢伙也能混上PL,居然還能混得風生水起,那我這麼強悍的人要做的話,最少也好過他吧。

但現實卻給了他們一巴掌,曹貴陽帶的項目都中規中矩地通過完成了,老黃的V7、李茂川的V8卻都在開發過程中就呈現出一片兵荒馬亂的混沌景象。

兩相對比,你若是領導你相信誰。

可以說是運氣,老黃和李茂川都遇到了PM真空的情況,而且他們的項目都是大項目,V7足有二十多人,V8更誇張足有三五十號人。曹貴陽的項目都是小項目,幾個人,頂多十幾個,周期短特性少,容易管理。

但大多數時間內,你不得不承認,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畢竟能被外人看到的僅僅是結果,過程……留給自己將來寫回憶錄吧。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看身邊的某某人幹了什麼事,自己不平,因為這個人還不如自己,甚至大放厥詞說,我要是也干那件事情,我肯定就如何如何。那是不對的,因為不管你看得到那個人多麼不如你,他也總有你不了解的那一面,就算面面都不如你,那運氣也比你好。換句話說就是,在做同一件事的前提下,你怎麼保證你在運氣上能勝過他呢。

所以把什麼什麼都推給運氣的兄弟省省吧,你承認了運氣就是承認了天意,就是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李茂川成功地用這件排座次的煽情表揚向大家證明了智商高不代表情商高、技術好不代表處事好,很快在這件事情上,大家對他的看法達成共識。之後他再也沒有什麼大動作,大概他也很灰心——明明這麼好的點子,怎麼所有人都不買賬呢?

他繼續辛苦地加班,盡責地督促,全力地安排工作,恪盡職守一絲不苟。

V8一晃就到了CODE階段,分配任務時依舊是哭爹喊娘的,尤其是分了小組後,每個小組長為了自己組不至於拖尾被老鞏痛罵(之前宋江就被老鞏三姑四姨二大爺地罵過一頓),也拚命地為自己組減負。

李茂川也算狠人,也不爭辯什麼。你說你任務多困難大,好,那你說你哪一部分做不完,我來做!

結果一會工夫,他接了兩萬多行CODE,他問,還有嗎?大家都說沒有了。

他自己留下一萬兩千行,剩下每個小組長分派了兩千行,大家也沒再提過異議。董延明為自己的部分估了六千行代碼量,岳小雄因為是組長多了兩千行,但還是比李茂川的CODE量少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V8項目完工後,開發階段的生產率達到上百行,李茂川的生產率更是一般人的二倍。而一個成熟的軟體開發模式裡面,開發階段的生產率平均值也就幾十行(注意,是開發階段,不是全流程,這中間還是有差別的)!

換句話說吧,代碼生產率高過平均值的部分只能以兩種方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