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二帝歸天 母子之間

李隆基、李亨雙雙接近生命的終點,長安皇宮中有兩個人格外忙碌起來。

一位是李亨的張皇后,一位是李亨的太子李豫。

李豫不是新出現的人物,他在此前有過出場,原來的身份是廣平王李俶。李亨延續了父親喜歡給兒子們改名的傳統,後來他為李俶改名叫「李豫」。

國學大師辜鴻銘有雲,男人是茶壺,女人是茶杯,只見過一個茶壺配幾個茶杯,沒見過幾個茶壺配一個茶杯。辜鴻銘的茶壺茶杯理論,折射出男權社會的本質,這套理論適用於一般的大戶人家,更適用於李亨這樣的帝王之家。

但凡一個皇帝,誰不是一把茶壺配N個茶杯?

只有武則天是個例外,想多配幾把茶壺,還得提防大臣們的嘰嘰歪歪。

在李亨的眾多茶杯中,張皇后是其中一個,但太子李豫並非出自這隻茶杯,因此矛盾在所難免。

李豫是李亨的長子,他的生母有一段傳奇。

李豫的生母姓吳,濮州濮陽人,她的父親做過官,不過官做得很失敗,不僅沒能給家族帶來幸運,反而帶來了巨大的禍事。

開元年間,吳氏的父親因為犯事被李隆基處死,年幼的吳氏便被收入掖庭,充當宮中雜役。吳氏以為自己的一生將會在掖庭中度過,不承想,她的生命中還有一段傳奇在等著她。

開元十三年,十三歲的吳氏迎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這次機會與高力士有些淵源。

這一年的一天,李隆基攜高力士前往李亨的王府做客,一進門,李隆基大吃一驚,他沒想到李亨的王府居然是這個樣子。

李亨的王府內雜亂無章,很長時間沒有用心清掃過,樂器上也蒙上厚厚的灰塵,而且侍奉李亨的侍女也少得可憐(也有一種可能,眼前這一幕是精心偽裝的)。李隆基看著有些心疼,轉頭對高力士說:「皇子的生活條件如此艱苦,你怎麼不早點讓我知道?」

李隆基當即下令,從長安挑選五位良家女子給李亨當侍女。

高力士勸諫道:「在長安城中挑選良家女子當侍女,可能會讓人說三道四,不如從掖庭中選幾個相貌端莊的,陛下以為如何?」

李隆基一想,有道理,身在掖庭的女子雖然是有罪之身,但基本上都出身官宦世家,她們的素質要比一般的人家高。況且,這樣的女子會更加珍惜機會,服侍起皇子來盡心儘力。

李隆基點頭表示同意,吳氏的機會就此到來。

在掖庭精挑細選的三人名單中,吳氏名列其中,借著這個機緣,吳氏從掖庭一躍進入李亨的王府。

進入王府之後,容貌端莊、性格謙讓的吳氏深得李亨寵愛。

一年後,吳氏為李亨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李豫。

不知不覺之中,吳氏創造了一個紀錄,她所生的李豫竟然是李隆基的第一個孫子,這讓李隆基喜出望外。這是人之常情,但凡是人,看到自己的孫子出生,都會情不自禁,甚至比當年兒子出生時更加狂喜。

同樣的狂喜曾經出現在李世民身上,李治身上,只可惜,他們的第一個皇孫都是空歡喜一場,最終沒能繼承王朝的大統。

李豫則是第一個幸運兒,他是李隆基的第一個皇孫,最終也得以繼承大統。

不過他的母親吳氏沒有能夠看到這一天,開元二十八年,吳氏撒手人寰,沒有等到兒子繼承大統的一天。

後來吳氏被追尊為皇后,與李亨合葬。眾人打開她的棺木移靈,這時大家發現,已經去世多年的吳氏面容竟然與生前一樣,似乎她並沒有死去,只是睡著了。眾人唏噓不已,感慨之餘將吳氏與李亨合葬,吳氏就此完成了自己的傳奇。

吳氏去世後,李豫開始了自己「孤苦伶仃」的生活,雖然有父親,但畢竟生母已經不在。李豫的「孤苦伶仃」一直在繼續,在他「孤苦」的同時,他的父親也在不斷經歷著「斷臂求生」的痛苦經歷。

天寶五載(公元746年)七月,李亨第一次「斷臂求生」。

此時,他的太子妃是韋氏,原本他與韋氏恩愛有加,不料韋氏的哥哥韋堅被李林甫打落下馬,而韋堅的弟弟們為了解救韋堅,竟然病急亂投醫,在給李隆基的奏疏中引用李亨曾經說過的話。

前面說過,李隆基最怕皇子與大臣勾連,現在韋氏兄弟引用李亨曾經說過的話,正說明他們有過勾連。李隆基一怒之下將韋堅貶官,韋堅的弟弟們流放嶺南。

眼看即將牽連到自己,李亨只能選擇「斷臂求生」,主動上疏請求與韋氏離婚。

太子妃就這樣離李亨而去,出家為尼,直到多年後在尼姑庵中去世。

李亨「斷臂求生」五個月後,厄運再次來臨。

這回出事的是他的太子良娣杜氏。

杜氏的姐夫柳因為跟岳父杜有鄰不和,居然舉報岳父勾結太子李亨圖謀不軌。

這一舉報非常致命。

李隆基一下子出離憤怒,他居然當起了葫蘆僧,把原告柳、被告杜有鄰全部亂棍打死。

原告、被告居然都輸了,這官司判得太有才了。

李亨不再去管原告被告,當務之急是洗脫自己的嫌疑,於是他再次「斷臂求生」,把太子良娣杜氏趕出家門,貶作平民。

換作一般老百姓,接連兩次「斷臂求生」必定傷筋動骨,幸好李亨是太子,相當於章魚,斷幾次腕也無傷大體。

不過從這之後,李亨身邊再也沒有特別受寵的女人,直到安史之亂髮生。

安史之亂給整個王朝帶來了災難,也給很多人帶來了機會,比如李亨,比如李輔國,再比如時任太子良娣的張氏。

張良娣登上歷史舞台是在馬嵬坡,當時她跟隨李亨逃亡到馬嵬坡,在去留兩難的彷徨之際,張良娣跟李輔國一起,勸說李亨前往靈武郡,開闢一片新天地。

在前往靈武郡的路上,張良娣的表現可圈可點,每次入住驛站,身懷六甲的她總是沖在前面,夜晚就寢時,她主動睡在李亨的床外側,而把相對安全的內側讓給李亨。

李亨勸解張良娣說:「抵禦盜匪不是你們女人的事,你不用操那麼多心!」

張良娣看著李亨,誠懇地說道:「如今亂世,意外的事會很多,如果一旦有緊急情況,妾用自己的身體延緩盜匪的攻擊,殿下就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差逃離危險!」

當一個女人對男人用心到如此程度,男人還有抵禦能力嗎?

李亨不可抵擋地寵愛起張良娣。

到靈武郡不久,張良娣為李亨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李佋。

產後三天,張良娣拖著虛弱的身體下床了,開始給戰士們縫製軍衣。李亨連忙阻攔,張良娣平靜地說:「如今王朝多事,哪裡是我靜養的時候?」

說完,張良娣低頭自顧自地縫製起軍衣。

張良娣的「賢淑良德」很快得到了回報,公元757年十二月十五日,張良娣被冊封為淑妃,三個月後,張淑妃再進一步,晉陞皇后。

自然界中存在著一個法則——叢林法則,叢林法則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弱肉強食。

自古,叢林法則也存在於皇帝的後宮之中,從沒有絕跡。

隨著張皇后的崛起,她與年長皇子的矛盾也漸漸產生。

由於李豫繼承了父親善於藏拙的優點,因此最先與張皇后發生矛盾的並不是李豫,而是建寧王李倓。

建寧王李倓是李亨的第三子,馬嵬坡前後為李亨立下汗馬功勞,正是李倓,首先提議前往靈武郡,接著在前往靈武郡的路上組織敢死隊為父親保駕護航。

同哥哥李豫相比,李倓顯得話有點多。

儘管他的話說得很對,但在一些人聽來並不入耳。

駐紮靈武郡期間,李亨賞賜給張皇后一件寶物:鑲嵌有七種寶玉的馬鞍。

對於這副馬鞍,張皇后愛不釋手,令她沒想到的是,有人竟然打起了馬鞍的主意。

皇家資政李泌對李亨說:「天下大亂,王朝分崩離析,陛下正是展示自己節約美德的時候,這副馬鞍太奢侈了,張良娣(當時還是良娣)並不適合用它。不如將七種寶玉摘下來,收進國庫,將來可以用來賞賜有功的將士。」

李泌說這話時,張良娣就坐在帘子後面,她連忙說道:「都是長安老鄉,李大人何出此言。」張良娣和李泌都是長安人,她沒有想到李泌這麼不給她這個老鄉面子。

李泌正想回應,建寧王李倓插話,他完全同意李泌的提議,強烈建議李亨將馬鞍收入國庫。

一副馬鞍,引出這麼多波折,張良娣心中憤憤不平,從此恨上了建寧王李倓。

如果說一副馬鞍還不至於讓張良娣動殺機,那麼接下來李倓的話就捅了張良娣的腰眼。

李倓眼看張良娣越來越得寵,心中很是不安,長此以往,張良娣必定會替自己的兒子瞄準儲君之位,那樣的話,自己和兩位哥哥都沒指望了。

更令李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