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烽煙又起 鄴郡之圍

史思明已經開始公然叫板,但李亨暫時還顧不上他,眼下李亨急需解決的是鄴郡的安慶緒,只有把安慶緒解決了,李亨才能騰出手對付史思明。

實際上,李亨高看安慶緒了,安慶緒壓根兒不是造反的材料,明明手中有籌碼,也不會好好利用。

安慶緒逃到鄴郡時,雖然同黨分崩離析,但手中依然有七個郡總計六十多個城池,兵器、輜重、糧食應有盡有。如果換一個有經驗、有野心的人經營,這些都會成為爭奪天下的籌碼,安慶緒卻對這些不以為然,他最在乎的還是個人享受,只求每天能喝個痛快,僅此而已。

嗜酒如命的安慶緒不理政事,便給了大臣爭權奪利的機會,高尚和張通儒互不買賬,一見面就斗個不停,有這麼兩個鬥雞在,鄴郡不亂才怪。

唯一令安慶緒心安的是大將蔡希德,此人不僅有謀略,而且麾下都是精兵,有這麼一個人在,安慶緒覺得心裡踏實。

好景不長,安慶緒感覺最踏實的蔡希德被張通儒算計上了。

蔡希德被張通儒算計,主要是性格惹的禍。

武將出身的蔡希德,性格剛烈,遇事喜歡直來直去,一來二去,就把張通儒得罪了,張通儒恨死了蔡希德。張通儒決定報復,他要借安慶緒的刀殺蔡希德。

久在安慶緒身邊,張通儒知道安慶緒的軟肋:害怕屬下投敵。張通儒決定抓住這個軟肋。不久,張通儒向安慶緒報告了一個駭人聽聞的消息:

蔡希德已經與唐軍取得聯繫,計畫誅殺你,然後舉鄴郡投降。

安慶緒一聽,頓時跳了起來,什麼?消息可靠嗎?

張通儒斬釘截鐵地說:「可靠!這是蔡希德的左右透露出來的!」

智商偏低的安慶緒就此相信,馬上下令將蔡希德公開處斬。

斬完蔡希德,鄴郡的軍心便散了,蔡希德麾下數千名士兵一鬨而散,再也不肯給安慶緒賣命。與此同時,目睹蔡希德悲劇的將領們也抱怨不已,從此與安慶緒離心離德。

安慶緒有些後悔,但為時已晚,只能硬著頭皮將另一位大將崔乾祐扶上馬,任命崔乾祐為天下兵馬使,總管鄴郡內外軍事。

本以為這樣可以彌補一下損失,沒想到,崔乾祐剛愎自用,暴戾好殺,根本無法服眾。

安慶緒只能暗暗叫苦,想要找個人代替崔乾祐,又無米可炊,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安慶緒不可救藥地走上下坡路,李亨針對安慶緒的重點打擊也拉開了帷幕。

公元758年九月二十一日,李亨點將,一口氣點了九個節度使和一個兵馬使。

九個節度使包括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北庭節度使李嗣業、關內節度使王思禮、淮西節度使魯炅等九人。這九人是李亨手上最能打仗的節度使,現在李亨把他們一股腦都甩了出去,目的就是把安慶緒打殘打死。

李亨交給九位節度使二十萬大軍,而且這二十萬大軍還只是一部分,稍後,還會有源源不斷的大軍派給九位節度使指揮。

九位節度使,二十萬大軍,這是李亨登基以來最奢華的陣容。出人意料的是,李亨居然沒有設立主帥,九位節度使各自為戰。

史書對此的解釋是,李亨考慮到郭子儀、李光弼都是元勛,彼此之間很難協調,因此不設元帥。郭子儀與李光弼資歷相仿只是借口,李亨真正擔心的是,在圍剿安慶緒的過程中,有節度使趁機坐大,那麼戰後就有可能尾大不掉,造成禍患,無論郭子儀,還是李光弼,他們都是李亨忌憚的對象。

雖然不設元帥,李亨還是設了一個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相當於李亨的戰地特派員。

由誰擔任呢?宦官魚朝恩。

說來說去,皇帝誰也信不過,只信得過宦官。

公元758年十月初,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率軍渡過黃河,向東攻打安慶緒控制下的獲嘉城,沒費多大工夫,獲嘉城破,斬首四千,生擒五百。獲嘉城守將倉皇出逃,率領殘兵退守衛州(今河南省衛輝市)。

郭子儀乘勝追擊,一路追擊到衛州城下,與此同時,魯炅、李嗣業等節度使也率領各自人馬抵達衛州城下。

衛州是鄴郡的門戶,衛州一失,鄴郡難保。安慶緒不敢怠慢,連忙動員鄴郡所有部隊,七拼八湊,湊足七萬人,開到衛州城下。安慶緒將七萬大軍分成了三部分,崔乾祐領上軍,田承嗣領下軍,安慶緒自己領中軍。

雙方在衛州城下拉開了陣勢。

這時郭子儀提前作好了部署,他把三千弓弩手埋伏到本方營牆後面,囑咐道:「一會兒,我會假裝敗退,叛軍一定會趁勢追趕,到那時你們就登上營牆,亂箭發射!」

一切布置停當,郭子儀引軍迎戰安慶緒。

戰不多久,郭子儀假裝敗退,唐軍如退潮潮水一般向本方大營敗退,安慶緒一看有機可乘,馬上揮軍追擊。眼看要追上了,就聽郭子儀大營中一聲梆子響,營牆上突然出現無數弓弩手,叛軍士兵一愣神的工夫,弓弩手萬箭齊發,無數弓箭向叛軍士兵飛了過去。

安慶緒這才意識到自己中計了,立即撥轉馬頭往回跑。

郭子儀令旗一指,唐軍又如漲潮的潮水一樣追了上去。

緊跑慢跑,安慶緒脫離了危險,一盤點陣容才發現,弟弟安慶和丟了。安慶緒派人一打聽才知道,衛州城陷落,弟弟安慶和被俘。

顧不上傷心,安慶緒一路逃回鄴郡,這時形勢更危急了,關內節度使王思禮等人已經帶兵逼近了鄴郡,留給安慶緒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安慶緒不甘心,馬上組織人馬在愁思岡反擊,然而,一仗下來又被斬首三萬,生擒一千。

籌碼越來越少的安慶緒只能退入鄴郡城內,當起了縮頭烏龜。

這一縮,就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了。

郭子儀令旗一揮,將鄴郡城團團圍住,這時,河東節度使李光弼率軍趕到,八大節度使在鄴郡城下聚齊(河南節度使崔光遠在魏州作戰)。

眼看鄴郡陷入重重包圍,安慶緒只能向史思明求救,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安慶緒承諾,願意將皇位相讓。

「以皇位換救援」的計畫很快得到了史思明認可,史思明立刻動員范陽十三萬兵馬,準備南下救援安慶緒。然而轉念一想,史思明又變卦了,十三萬兵馬可是自己全部的家當,萬一在鄴郡拼光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史思明決定先作一下試探,派李歸仁率一萬兵馬進駐滏陽(距離鄴郡三十公里),與安慶緒遙相呼應。很快,李歸仁給史思明發回消息:鄴郡已被圍得水泄不通,短期內無藥可救。

史思明無奈地搖了搖頭,順手拿過了地圖。

經過研究,史思明決定在魏州城(今河北省大名縣)做文章。據他所知,幾天前,河南節度使崔光遠剛剛攻克魏州城,還立足未穩。

機不可失,史思明馬上率軍到了魏州城下。

魏州城裡雖然是河南節度使崔光遠坐鎮,但打仗主要靠將軍李處崟,現在史思明兵臨城下,李處崟便披掛出征。若論單兵能力,史思明根本不是李處崟的對手,但論整體作戰,史思明明顯處於上風,他的兵多,李處崟的兵少。幾次交戰下來,史思明連戰連勝,逼近了魏州城大門。

然而,魏州城易守難攻,一時半會兒攻不下來。

史思明眼睛一轉,頓生一計。

他沖著魏州城牆上的士兵喊道:「李處崟約我們到這裡,他自己怎麼不出來啊?」

這一嗓子,要了李處崟的命。

士兵們很快向崔光遠彙報了史思明這句話,崔光遠一下子緊張了起來。

崔光遠緊張,與他的一段特殊經歷有關。

李隆基從長安出逃時,崔光遠擔任京兆尹,長安陷落後,崔光遠繼續擔任京兆尹,所不同的是,以前給李隆基打工,現在則是給安祿山打工。如果沒有突發事件,崔光遠給安祿山打工的時間還會延長。

一天夜裡,同羅部落叛軍從長安馬廄偷出數千匹戰馬脫離安祿山陣營而去,崔光遠誤以為整個安祿山叛軍都要撤退,他立即下令包圍了叛軍將領在長安的宅邸。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跑的只是同羅部落軍隊,多數叛軍還在長安原地不動。自知惹禍的崔光遠索性腳底抹油跑了,一路跑到李亨所在的靈武郡,繼續當唐朝忠臣,後來輾轉出任河南節度使。

值得一提的是,死太監邊令誠東施效顰,也仿效崔光遠從長安顛顛跑到了靈武郡,本以為能得到李亨重用,結果李亨只冷冷地說了幾個字:「拉下去,斬了!」

正因為有過長安那一段特殊經歷,崔光遠神經過敏,看誰都像叛國投敵,現在一聽史思明如此說,他便認定李處崟要與史思明裡應外合。偏執的崔光遠把李處崟綁了起來,然後推出去,腰斬!

斬完李處崟,崔光遠如夢初醒,壞了,反間計!

一切都晚了!

心知不好的崔光遠連忙開動腦筋想補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