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李亨當政 左膀右臂

雖然李亨沒有接受李隆基的傳國玉璽和傳位詔書,但這兩樣東西已經成為他的囊中之物,反正已經到手,何必急於一時?

李亨不去想傳國玉璽和詔書,他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自己的龍興大業,而在成就龍興大業的過程中,他需要給自己物色一些人選,讓這些人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郭子儀、李光弼首先進入了李亨的視野,他們將是李亨將來最為倚重的力量。

李亨登基不久,郭子儀便率領五萬大軍從河北返回了靈武,這五萬大軍頓時讓李亨有了鳥槍換炮的感覺,李亨的軍事力量瞬間提升了幾個檔次,龍興之心油然而生。

八月一日,李亨開始布局,他把郭子儀、李光弼都安排到關鍵的位置上:

郭子儀出任兵部尚書、靈武長史,同時兼任宰相;李光弼出任戶部尚書、北京(太原)留守,同時兼任宰相;兩人過去所有官職保持不變。

從這個任命開始,郭子儀、李光弼成為當仁不讓的平叛主角。

不久,李光弼聲名大振。

李光弼聲名大振是因為他殺了一個人——侍御史崔眾。

自八月一日接受任命後,李光弼便帶領五千士兵來到了太原,正式接手太原防務。

說起來,李光弼這五千士兵有些寒酸,他們並非正規軍,只是景城郡、河間郡的民兵。

可能就是因為李光弼帶的是五千民兵,原先主管太原防務的侍御史崔眾便沒把李光弼放在眼裡,他不僅對李光弼愛答不理,也不按照約定時間交接防務,他以為李光弼不敢把他怎麼樣。

崔眾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一系列錯誤的舉動,等待他的只能是悲慘的結局。

他不知道,李光弼看他不順眼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崔眾不是太原防務的最初負責人,他的前任是河東節度使王承業(將顏杲卿功勞據為己有的那位)。

王承業因為任職期間軍紀敗壞,被朝廷免去官職,侍御史崔眾受命接管了太原防務。兩人交接不久,朝廷對王承業痛下殺手,派出宦官到太原誅殺王承業。

到了這個地步,王承業已經夠慘了,崔眾卻當眾落井下石,對臨刑前的王承業百般侮辱。

侮辱王承業時,崔眾心安理得、不以為然,他不知道背後有一雙眼睛正在憤怒地盯著他:士可殺不可辱,都要行刑了,何必再妄加羞辱。

憤怒的人正是李光弼。

現在新賬、舊賬疊加到一起,崔眾的路到頭了。

就在這時,傳旨宦官來到了太原城中,他此行的目的是傳達李亨旨意,將崔眾調回靈武,出任御史中丞。

李光弼看了傳旨宦官一眼,說道:「崔眾有罪,已經被我關了起來。現在我就要斬了他這個侍御史,如果你拿出聖旨升他的官,我就斬他這個御史中丞!」

李光弼的意思很明顯,這個人我殺定了,無論他是侍御史,還是御史中丞。

傳旨宦官被李光弼決絕的語氣嚇住了,他沒敢堅持,擢升崔眾為御史中丞的聖旨也沒敢出示。

李光弼一聲令下,于軍中將崔眾斬首示眾,這一下便讓全軍不寒而慄。

李光弼首秀成功。

郭子儀、李光弼先說到這裡,接下來該說說文官了。

李亨最為倚重的文官有兩位,一位叫房綰,另一位名字暫時保密,他在隨後的章節中即將隆重登場。

房綰成為李亨的左膀右臂,要從李隆基逃出長安說起。

李隆基從長安逃亡,群臣多數不知道,到了咸陽後,李隆基跟高力士議論了起來:「朝臣中誰會跟來,誰不會來,你能猜測一下嗎?」

高力士回應說:「張均、張垍父子深受陛下恩寵,張垍還是駙馬,他們兄弟倆可能會先來。至於刑部侍郎房綰,恐怕不會來。當年大家都說房綰有宰相之才,陛下卻沒有用他,況且安祿山又推薦過他,可見二人關係不錯,那他更不會來了!」

李隆基淡淡地說:「世事難料啊!」

幾天後,張氏兄弟沒來,房綰來了。

李隆基看著房綰問道:「張均兄弟倆呢?」

房綰說:「臣臨出發時,曾經叫過他倆,可他們逗留不前,看他倆的樣子,似乎已經作出了決定,但嘴上卻不說。」

李隆基聽完,回頭對高力士說:「朕早知會如此!」

當場,李隆基作出決定,任命房綰為吏部侍郎,同時兼任宰相。

幾乎與此同時,原宰相陳希烈,張均、張垍兄弟向安祿山投降,成為安祿山的宰相。

兩相對比,房綰的品格要比陳希烈、張氏兄弟高得多。

房綰出任宰相一個月後,便接到了重大任務:與韋見素一起攜帶傳國玉璽、詔書前往靈武郡傳位。

執行這次任務,讓房綰進入李亨的視野。

李亨早就聽說過房綰的聲名,這次相見,更是誠心相待。房綰也不含糊,一副當仁不讓的架勢,每次與李亨討論時事,表情甚是慷慨激昂,他投入的表情讓李亨也不禁動容,兩人關係迅速升溫。

皇帝如此器重,房綰便以天下為己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能不能插手的事情他都插手。別的宰相一看房綰如此熱衷,又深受皇帝賞識,索性拱手相讓,惹不起,躲得起。

時間一長,以天下為己任的房綰幾乎把人都得罪遍了,而他自己渾然不覺。

房綰被皇帝所謂的恩寵蒙住了雙眼,他以為皇帝的恩寵都是真的,卻沒有想到,所謂恩寵,不過是逢場作戲,脆弱到只需一個小報告就能把所有的恩寵戳破。

打房綰小報告的人叫賀蘭進明,時任北海郡太守。

賀蘭進明特意從自己的轄區前往李亨所在地拜見,這次拜見讓李亨非常高興,這說明賀蘭進明很有心,眼中有李亨這個新科皇帝。

李亨高興之餘,便任命賀蘭進明為南海郡太守,同時兼任御史大夫。

幾天後,賀蘭進明進宮謝恩,李亨發現了蹊蹺:

明明自己任命賀蘭進明為御史大夫,怎麼最後居然成了代理御史大夫。

代理二字從何而來?

一定是宰相房綰搞的鬼。

眼見李亨疑惑,賀蘭進明知道機會來了。

賀蘭進明對李亨說:「陛下不必疑惑,這都是因為臣往日與房綰有些私人恩怨,想不到今天他挾私報復。」

這句話並不致命,致命的是下面一席話。

賀蘭進明接著說道:「晉朝用王衍做三公,成天清談浮誇,最終導致國家大亂。現在房綰同樣喜歡說大話,追求虛名,所任用的都是一些浮誇之徒,與王衍有得一比。陛下任用他當宰相,恐怕不是社稷之福。況且房綰在蜀郡輔佐太上皇時,建議把陛下和諸王派到各地擔任節度使,他特別主張把陛下安置到邊塞苦寒之地,與此同時,他又把自己的黨羽安排到各地,掌握大權。房綰的用意很明顯,他是想,太上皇任何一個皇子當皇帝,他都富貴無憂。陛下,您看,這哪裡是忠臣的做派?」

賀蘭進明把話說到這個份上,房綰的恩寵便到頭了。

一直以來,李亨對李隆基的那次權力分割都耿耿於懷,因為按照李隆基的權力分割,李亨不是天下之主,而只是較大一塊蛋糕的持有者而已。現在經賀蘭進明提醒,李亨意識到,權力分割的主意正是房綰出的,看來這個人是個投機分子,並不可靠。

從此,李亨對房綰改變了看法,不再對他恩寵有加,而是戴上了不信任的有色眼鏡。

房綰很快感覺到了李亨的變化,他意識到自己失寵了。為了挽回曾經的恩寵,房綰向李亨提出了一個要求:給我一支隊伍,我要收復長安!

說大話說慣了,既不怕閃了舌頭,也不怕閃了腰。

可能是李亨太想收復長安了,他居然同意了房綰的要求。

李亨的智商是?

存疑,存疑!

充滿期望的李亨委任房綰為首都長安征剿司令兼蒲關、潼關警備司令,同時允許房綰自行選擇將領。

房綰自行選擇了四個人,御史中丞鄧景山出任副帥,戶部侍郎李揖出任行軍司馬,給事中劉秩出任參謀,臨出發前,又補選兵部尚書王思禮出任副帥。

四人之中,房綰最看重的是李揖和劉秩,軍中事務全部委託給這兩個人。

要說這兩個人確實也是飽讀詩書,兵書也看了不少,只是兩人都有一個軟肋:不僅從沒有上過戰場,連軍隊都沒待過。

指望這麼兩個人打勝仗?

一需要勇氣,二需要聯想,三需要對方低能。

房綰卻不這麼看,他對李揖和劉秩充滿了信心,他逢人就說:「叛軍勇士雖多,可他們肯定擋不住我的劉秩!」

如果打仗僅僅用嘴,該有多好啊!

大話說完,房綰將全軍分為三軍,分別是南軍、中軍、北軍。

公元756年十月二十一日,房綰率領中軍、北軍在咸陽陳濤斜地區與安祿山叛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