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自作孽,不可活 潼關陷落

楊國忠在算計哥舒翰,哥舒翰也在提防楊國忠,潼關仗還沒打,便陷入兩大高官的相互傾軋之中。

楊國忠夜不能寐,他在苦思自保方略,他必須找到一條萬全之策,才能保證自己全家無憂。

功夫不負有心人,楊國忠找到了。

楊國忠的萬全之策與兩個地方有關,一個是劍南戰區,一個是潼關關卡,兩者結合到一起,就是楊國忠的理想算盤:

先通知劍南戰區做好接駕準備,後逼迫哥舒翰出潼關決戰。

一先一後,背後隱藏著玄機。

讓劍南戰區做好接駕準備,這是楊國忠提前給自己準備好後路,即使潼關失守,自己也能跑到劍南戰區享福,那裡是自己的地盤,我的地盤我做主;

讓哥舒翰出潼關決戰,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哥舒翰打勝了,那麼好,功高震主,該卸磨殺驢了;一種可能,哥舒翰打敗了,那更好,正好借安祿山的刀。

算盤打到這一步,潼關之戰在楊國忠看來就必須打了,無論哥舒翰打贏打輸,對哥舒翰都沒有好處,而對楊國忠有百利而無一害。

從這個算盤來看,楊國忠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而他的如意算盤也把偉人和小人的區別詮釋得淋漓盡致。

偉人寧可犧牲小我,成全大局;小人寧可犧牲大局,成全小我。

小人楊國忠把整個王朝綁架了,他要拿整個王朝的安危做賭注,去換取自己一家的安全。

造化弄人,就在這時,難得的「戰機」出現了。

探馬奏報,叛軍將領崔乾祐駐防陝郡,據說只有不到四千兵馬,而且都是老弱殘兵。

楊國忠眼前一片陽光燦爛,真是想什麼來什麼。

同樣被奏報鼓舞的還有李隆基,他同樣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決戰良機,於是李隆基派出使節催促哥舒翰出兵。

哥舒翰沒有遵旨,而是給李隆基上了一道奏疏:

安祿山叛亂蓄謀已久,現在他剛剛開始叛亂,怎麼可能在陝郡毫無準備?陝郡的老弱殘兵一定是誘餌,引誘我們上當,如果出兵,就中了他的計。叛軍遠道而來,尋求的是速戰;政府軍扼守險要,最有利的方法還是堅守。況且叛軍殘害百姓,兵鋒必定日漸衰落,將來一定會有內訌。屆時利用他們的內訌,可以不戰而勝,而且我們追求的是最終的成功,何必苛求成功的速度。況且現在向各地徵集的兵還沒有集結完畢,請陛下再等一些日子。

無獨有偶,在哥舒翰上疏時,郭子儀、李光弼也給李隆基上了奏疏:

懇請陛下允許我們向北出兵,直取安祿山的老巢,屆時把叛軍將士的妻子、孩子作為人質,然後向叛軍招降,那時叛軍必將潰散。潼關大軍務必繼續堅守以削弱叛軍兵鋒,切不可輕易出擊!

兩封奏疏,字字珠璣,但凡一封奏疏被採納,唐朝歷史就會被改寫。

李隆基猶豫了,他知道上疏的三位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他們的經驗是從血與火中得來的,不可不聽。

李隆基還在猶豫,楊國忠來了,他已經看到了難得的「戰機」,就絕不會讓大好的機會從自己的手邊溜走。

楊國忠對李隆基說:「叛軍此時防備鬆懈,正是我軍出兵的好時機,哥舒翰卻逗留不進,這將白白浪費大好時機。」

說這話時,楊國忠一臉誠懇,一臉正氣凜然、忠君愛國,李隆基以為楊國忠是為自己的王朝著想,卻沒有想到,他的王朝在楊國忠的算盤裡,只是一個小小的籌碼。

李隆基下定決心,不等了,決戰!

從長安到潼關,皇宮中派出傳旨的宦官絡繹不絕,人數之密,項背相望,通俗地說,後面的宦官能看到前面宦官的背影。

要我說,李隆基不如再加大力度,增派一些人手,這樣後面的宦官一伸手就能搭到前面宦官的肩膀上,大家嘴裡喊著「突突突」,就能一起做開火車遊戲了。

試想一下,如果派出這樣一列傳旨「火車」,那將是多麼壯觀的場面。

接二連三的傳旨讓哥舒翰滿腔悲憤,卻無處申訴,他拍打著自己的胸脯,痛哭失聲。他的心中充滿了憤怒,嘴裡卻不能喊出來,他只能在心底吶喊,這是什麼旨意啊?這是讓大唐王朝在懸崖上走鋼絲,自尋死路啊!

哥舒翰別無選擇,君命難違。

天寶十五載六月四日,無奈的哥舒翰引兵出關,踏上凶多吉少的征途。

三天後,主動出擊的唐軍與叛軍將領崔乾祐的部隊在靈寶西原遭遇,唐軍慘敗的伏筆早已埋好了。

崔乾祐選擇在這裡與哥舒翰遭遇,是他蓄謀已久的計畫,這裡南面是崤山的懸崖峭壁,北面是黃河的滔滔河水,沿山傍河的狹長地帶長達七十里,正好是用兵的絕佳地形。

六月八日,決戰打響。

哥舒翰將大軍指揮部設在沿黃河而下的船上,先鋒官王思禮則率領五萬精兵沿河岸向前尋找戰機,在五萬精兵後面是十萬大部隊。

遠遠望去,崔乾祐的兵並不多,哥舒翰便揮旗命令先鋒部隊向前挺進,他自己則率領三萬大軍登黃河北岸,為王思禮擂鼓助威。

王思禮率軍繼續前行,映入他眼帘的是鬆鬆垮垮的叛軍,看上去人數不過一萬,而且五個一夥,十個一撥,零零散散,完全沒有列陣打仗的樣子。王思禮的將士們不由得笑了,就這樣還敢出來叛亂!

將士們沒有意識到,他們看到的只是表面。

王思禮率軍追了上去,兩軍接上了火,一萬多叛軍「驚慌失措」,紛紛潰散。

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崤山懸崖峭壁上突然出現大批叛軍士兵,王思禮一愣神的工夫,滾木礌石從山上滾落,連蹦帶跳砸向唐軍士兵。

五萬大軍被砸得七零八落,毫無還手之力,人家居高臨下用石頭當武器,唐軍手拿刀槍只能徒呼奈何,形勢岌岌可危。

必須儘快突圍,不然全得砸死在這裡。

黃河北岸的哥舒翰見狀,連忙揮旗,命令王思禮用氈篷馬車開道,氈篷馬車在這裡,相當於重型坦克。

氈篷馬車很快衝出了一條道路,然而,路又斷了。

在氈篷馬車的前方停放著數十輛裝滿草的大車,氈篷馬車跑到這裡時,草全燒著了,頓時形成一道火牆,濃煙滾滾,遮天蔽日。

唐軍士兵在濃煙中伸手不見自己的五指,一聽到響聲便以為敵人殺了過來,便下意識拿起刀槍刺殺,這一下,就開始自己人打自己人了,而他們自己並不知道。

混亂過後,終於平靜下來,大家將矛頭指向了火牆,火牆後面,可能就隱藏著叛軍。

箭紛紛向火牆後面射了過去。

太陽西下,濃煙散去,這時再看火牆後邊,什麼都沒有,但此時發現已經晚了,箭都射光了。

大家正不知所措時,就聽到背後亂作一團,崔乾祐率領同羅部落騎兵抄了唐軍後路,正從背後掩殺過來。

局面至此不可收拾,五萬大軍頓時潰散,各奔東西,有的上山藏身,有的下河逃命,如同被水灌了洞穴的螞蟻,只知逃命,不知其他。

恐慌的情緒達到了極點,開始急速傳染,從前鋒部隊的五萬敗兵傳染到了十萬原本毫髮未傷的大部隊。

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十萬大部隊聽說前鋒部隊慘敗,頓時不戰自潰,十萬大軍土崩瓦解。

緊接著,黃河北岸三萬大軍崩潰,一鬨而散。

哥舒翰傻眼了,僅僅一天工夫,他輸光了全部籌碼。

黃河兩岸的唐軍逃之夭夭,哥舒翰也只好放下身段,帶著麾下一百來個騎兵開始逃命。

哥舒翰一行逃回了潼關,本來還準備通過弔橋進城,現在一看不需要了,哪裡都是平地。

潼關城下挖有三條壕溝,同一尺寸,寬兩丈,深一丈,沒有弔橋,插翅難過。現在逃兵蜂擁進城,人馬掉進壕溝無數,最後,三條壕溝都填平了,抬腳就進。

逃進潼關,哥舒翰一清點,十八萬大軍,只逃回八千。

一天後,崔乾祐來了,八千殘兵沒能擋住崔乾祐的進攻。

潼關失守,長安門戶大開!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回想唐軍這次主動出擊,完全是蠢豬式自殺行為,放著潼關這道防盜門不用,偏偏出門自尋死路,到頭來連自己家的防盜門都弄丟了。

丟失防盜門的哥舒翰一路逃到了關西驛站(今陝西省華陰縣東),在這裡他稍作喘息,便派人四處張貼告示,收攏殘兵,準備反攻潼關,奪回防盜門。

正張羅著,番將火拔歸仁帶著一百餘名騎兵包圍了驛站。

火拔歸仁走進驛站對哥舒翰說:「叛軍到了,請大人趕緊上馬!」

哥舒翰不敢怠慢,走出驛站,這時火拔歸仁帶領騎兵都跪了下來,說道:「大人率二十萬大軍,一戰便全軍覆沒,還有何面目回京面聖?況且您沒看見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場嗎?長安,大人不要去了,還是去洛陽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