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百日宰相 論資排輩

百日宰相宇文融離去之後,朝堂之上又只剩下兩位宰相,一位是蕭嵩,一位則是裴光庭。

裴光庭在前面出過場,當年張說建議李隆基封禪泰山後,擔心東突厥入侵,正是裴光庭建議以和親忽悠東突厥,免除了張說的後顧之憂。

裴光庭也是名門之後,他的祖父是隋朝名將裴仁基,一度歸降王世充,後來想誅殺王世充歸降唐朝,不料消息走漏,被王世充誅殺。

裴光庭的父親叫裴行儉,高宗朝曾經出任過宰相,文武全才。文,通過明經考試,武,得到名將蘇定方的真傳。後來因西征立下大功,李治對裴行儉說了這樣一句話:「卿文武兼資,今故授卿二職。」即日拜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

文職,禮部尚書;武職,檢校右衛大將軍。

如假包換的文武全才。

不過,裴光庭並沒有沾到父親多大光,由於他是家中幼子,在他很小時,父親就過世了。

長大後,裴光庭總算沾了父親一點光,武則天因為想起了他的父親,進而召見了他,這次召見讓裴光庭從此步入仕途。

步入仕途的裴光庭幾經努力升遷到太常丞,沒想到卻功虧一簣。

因為他娶的是武三思的女兒。

武三思受到清算後,裴光庭也跟著連坐,被貶為郢州司馬。

以前的努力被抵消了不少,從此裴光庭又得繼續往上爬。

到開元十三年,裴光庭做到了兵部郎中,這時機會突然降臨,中書令張說向他問計。

這次問計,為裴光庭的仕途裝上了助推器。

從此,張說開始刻意提拔裴光庭。裴光庭時任兵部郎中,品級從五品,在他的上面是兵部侍郎,品級正四品,兩者之間差著兩級(正五品,從四品),直接升遷的難度很大。

這難不倒張說,他準備對裴光庭來個「曲線提升」。

不久,張說把裴光庭調出兵部,出任鴻臚少卿,鴻臚少卿是鴻臚寺的副手,配合鴻臚卿主管藩屬事務,品級為從四品,這樣裴光庭的品級就得到了提升。

泰山封禪之後,張說再次關照了裴光庭,又把他從鴻臚寺調回了兵部,出任正四品的兵部侍郎。

一年多的時間,裴光庭完成了原來看似不可能的飛越,這都要歸功於張說的「曲線提升」。

在兵部侍郎任上幹了四年,機會再次垂青了裴光庭,他由兵部侍郎轉任中書侍郎,同時出任宰相,也就此與宇文融成為同僚。

同僚關係是官場中最複雜的關係,可好可壞,好可以到刎頸之交,壞可以到不共戴天。

宇文融與裴光庭,表面看起來波瀾不驚,其實不共戴天。

因為宇文融與裴光庭以及張說的三角關係。

宇文融與張說是死敵,張說卻是裴光庭的伯樂,兩條關係線一捋,宇文融與裴光庭的關係也就清晰了。

如此一來,就活該宇文融倒霉了。

一、他虛擬了李禕這個假想敵,沒事找事;

二、他得罪了整個官場,李隆基想保他也為難;

三、裴光庭是他的同僚,因為張說的因素恨上了他。

三個因素疊加到一起,神仙也救不了宇文融。

前面說過,李隆基在宇文融被貶後曾經質問過裴光庭,其實這次質問很說明問題。它表明,宇文融被貶與裴光庭有莫大的關係。

在宇文融被貶之後,彈劾宇文融的奏疏還在繼續,這幕後的黑手還是裴光庭,因為此時他正兼任御史大夫,弄幾個彈劾,輕而易舉。落魄到家的宇文融或許感到委屈,但沒有辦法,或許這正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誰讓你當年對張說那麼狠。

扳倒宇文融後,裴光庭與蕭嵩並駕齊驅,裴光庭為侍中,蕭嵩為中書令。

不久,李隆基又來了一道新任命,命裴光庭兼任吏部尚書,這道任命讓裴光庭幹了一件大事。

這件大事,毀譽參半。

他在吏部推行「論資排輩」。

在裴光庭以前,選拔官員一般只看能力,不看資格,有能力的,經常破格提拔,沒有能力的,數十年原地不動,白頭髮都一把了,還在當著幾十年前的小官,而有的已經取得任職資格,卻二十年沒有得到實缺。

除此之外,州縣的任職也沒有定規,有的由品級高的地方往品級低的地方調,有的則是先在京城附近任職,結果越調越遠,完全沒有規則。

裴光庭到任之後,他決定要改變這個現狀,一切調動得有規矩。

論資排輩就此展開。

裴光庭規定,以後官職出缺,就從候補官員中選,不管能力,只看資歷,按照資歷往下輪,輪到誰算誰。

一石激起千層浪。

官場中人頓時分成兩派,一派是長年沒得到提升的資深官員,一派是有些能力但資歷尚淺的年輕官員,結果資深官員拍手稱快,年輕官員暗自嘆息。

「論資排輩」管理辦法公布之後,遭到了兩個重要人物的反對,一個是宋璟,一個是蕭嵩。

有意思的是三個人的年齡,裴光庭五十四歲,蕭嵩六十二歲,宋璟六十七歲,按道理如此老態龍鐘的管理辦法應該由年老的人提出才對,結果是最年輕的裴光庭提了出來,而比他年長的蕭嵩和宋璟卻一起反對。

或許,心態與年齡並不完全成正比。

蕭嵩和宋璟的反對最終沒有奏效,裴光庭的管理辦法還是公布實施了,這是裴光庭宰相任期內的一件大事,也是讓人詬病最多的地方,甚至一度影響他的謚號。

看來,毀譽參半的事最好少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