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機關算盡 大洗牌

寫唐朝歷史最苦惱的就是唐朝的「群相制」,唐朝的「群相制」有點像現代的內閣,宰相不止一個,而是一群。最要命的是,這一群宰相的任期還不是固定的,現代社會的內閣一般都有任期,四年、五年一屆各國不太一樣,只要任內不發生天大的醜聞,一般內閣成員都能幹上個四年、五年。

唐朝卻並非如此,宰相的人數不固定,任期更加不固定,任期長的有幾十年,比如長孫無忌,任期短的有幾十天,比如竇懷貞這個「公主管家」,從上任到下台,前後不到一個月。不過,唐朝宰相制度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能上能下,擔任宰相的次數沒有嚴格限制,只要皇上需要,隨時可能將閑置多年的前宰相再扶上馬。

正是由於唐朝宰相的「能上能下」給了太平公主洗牌的機會,公元711年十月三日,洗牌開始。

這一天,皇帝李旦登上承天門,召集宰相們宣讀詔書:

政教多闕,水旱為災,府庫益竭,僚吏日滋;雖朕之薄德,亦輔佐非才。

一句話,現在國家的形勢不好,一方面是因為皇帝的恩德不夠(自謙之詞),另一方面是因為你們這些宰相不是真正的宰相之才。

前一句話是磚,後一句話是玉!

詔書宣讀過後,全體宰相就地免職,另有安排。

隨即公布新任宰相名單:

侍中劉幽求

左散騎常侍魏知古

中書侍郎崔湜

中書侍郎陸象先(成語「庸人自擾」正是出自此人之口)

這份宰相名單是太平公主指定的名單,無疑,這是一份平衡各方面勢力的名單。

劉幽求大家都不陌生,唐隆政變的主力,李隆基的死黨,讓他當宰相,就是給李隆基一個面子;魏知古則是一個中間派,誰的人都不是;崔湜,鐵杆太平公主派,對於他,太平公主寄予厚望,因為崔湜不僅年輕,而且英俊,而且有才,而且跟太平公主的關係非同一般,基本上相當於半個駙馬;陸象先呢?他是陪崔湜讀書的。

原來,在聽說太平公主要提拔自己當宰相時,崔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陸象先的名望很高,眾人都認為他具備宰相之才,如果我跟他一起提名,我就接受,如果不跟他一起提名,我寧願不當這個宰相。

說白了,崔湜是底氣不足,他想用陸象先給自己擋風!

這樣,陸象先就成為太平公主「買一贈一」的贈品,正品是崔湜,贈品是他陸象先。

不管怎樣,新的宰相班子配齊了,各派勢力得到了均衡。

然而這樣的均衡又能持續多久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