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再征高句麗 錯過

世界上有一種遺憾讓人銘心刻骨,這種遺憾就叫作錯過!無論是錯過愛情,還是錯過成功,錯過給人帶來的遺憾無葯可醫!

貞觀十九年六月二十日,李世民揮軍攻向了安市城(今遼寧省海城市),在這裡李世民先後三次錯過了出奇制勝的機會,這三次錯過讓他一生痛心不已。

在李世民揮軍攻向安市城的第二天,高句麗北部總督高延壽、高惠真率軍向安市城增援,他們的背後是高句麗士兵以及靺鞨部落士兵的混合部隊,總計十五萬人。鼎盛時高句麗全國軍隊數量在三十萬左右,這一次高延壽和高惠真帶來了一半家當,就是要與李世民進行一場死磕。

對於這場死磕,李世民充滿期待,也充滿擔憂,因為此時他手中的牌並不多,能用於與高延壽死磕的機動部隊只有三萬人。李世勣步騎混編一萬五千人,長孫無忌精銳士兵一萬一千人,李世民親自率領的步騎四千人,這就是李世民此戰的全部家當。或許很多人會問,剩下的唐軍做什麼去了?剩下的唐軍也沒閑著,一部分從事後勤運送糧草,一部分包圍安市城,不肯多動員部隊的李世民這一次遭遇了捉襟見肘。

以三萬對十五萬,李世民的壓力可想而知,不過他並不著急,他已經在內心中替高句麗軍隊虛擬了三套作戰方案,然後他自己再見招拆招,一一拆解。

方案一:十五萬大軍一直向前,與安市城結成營壘,同時扼守高山險要堅守不戰,放縱靺鞨騎兵出來騷擾唐軍,屆時唐軍進不能立即攻克,退又有沼澤河流阻隔,勢必坐困山中,進退兩難;

方案二:救援安市城,救出全城軍民後火速撤退,雖不能取勝唐軍,但至少可以保存實力;

方案三:畢其功於一役,與唐軍決戰!

方案一上策,方案二中策,方案三下策,高句麗軍會採用哪個方案呢?李世民認定會是方案三,因為十五萬打三萬優勢太明顯了,更何況這三萬唐軍還是孤軍!

不出李世民所料,高延壽和高惠真確實採用了第三方案,在他們看來,以十五萬大軍救援安市城方案一和方案二都太保守了,要救就救個徹底,要救就要把唐軍打得滿地找牙,一敗塗地!

事實證明,高延壽和高惠真想得很好,也想得很對,只可惜,這一切悄悄地換了一個主語。滿地找牙、一敗塗地的不是唐軍,而是他們自己!

此時李世民其實得到了一個釜底抽薪、出奇制勝的建議,提出建議的正是江夏王李道宗。

李道宗說道:「高句麗傾國以拒王師,平壤之守必弱,願假臣精卒五千,覆其本根,則數十萬之眾可不戰而降。」

精兵五千,直撲平壤,這就是李道宗出奇制勝的奇襲建議。倘若李世民能夠採納,遠征高句麗的結果就會被改寫,然而這個奇思妙想被李世民錯過了,他居然沒有批准。

一生善於出奇制勝的李世民為什麼會錯過這個大計謀呢?根源就在於這一次他想求穩,五千精兵奇襲平壤聽起來不錯,然而執行起來必定風險重重,與驚天動地的大勝如影隨形的一定是傷筋動骨的慘敗,而這一次李世民是慘敗不起的,他手中的王牌原本就不多。

由於兵力的捉襟見肘,奇襲平壤計畫胎死腹中,李道宗也不敢堅持,只能將遺憾埋在心中,集中精力應對眼前之敵。

現在十五萬高句麗大軍已經在唐軍的誘導下進抵安市城東南八里,安營紮寨,高句麗與靺鞨兵連營達四十里,陣勢咄咄逼人。

然而再多的兵在李世民看來也不過是餃子餡,只是用來包的而已。李世民火速地將手下三萬機動部隊進行了調配,李世勣率領一萬五千步騎兵在西嶺構築陣地,正面迎擊高句麗兵;長孫無忌率精銳士兵一萬一千人從山北峽谷迂迴出擊,衝擊高句麗兵後衛部隊;李世民自己率步騎兵四千攜帶戰鼓旗幟,登上北山,全體以戰鼓號角旗幟為號,一起發動攻擊!

調配停當後,李世民又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是忽悠高延壽,一件事是安排明日受降。

李世民派使節對高延壽說道:「我以爾國強臣弒其主,故來問罪;至於交戰,非吾本心。入爾境,芻粟不給,故取爾數城,俟爾國修臣禮,則所失必復矣。」大國天子說話就是霸道,同時又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給你一種既可和又可戰的煙霧彈,而高延壽也在不經意中被這個煙霧彈給迷惑了,他居然有一點相信了,表現是戒備竟有所鬆弛,這一鬆弛可要了親命。

忽悠完高延壽,李世民還不忘交代有關官員,趕緊在行宮寶殿旁邊搭建受降帳篷,後天中午就要用了,急活!

貞觀十九年六月二十二日,決戰開始。

先是高延壽發現自己上當了,大唐皇帝居然說話不算話,不是說不打嗎?不打怎麼還讓李世勣構築陣地了,這分明是打的架勢啊,太不講究了!

就在高延壽準備下令發起攻擊時,李世民的戰鼓先敲響了。長孫無忌大軍從山北進軍揚起的灰塵告訴李世民他們已經準備好了,而西嶺的李世勣早就嚴陣以待。李世民一聲令下,戰鼓齊鳴,號角連天,三萬唐軍發起了對十五萬高句麗軍的衝鋒。

人順的時候連老天都幫忙,這一戰又證明了這一點。

在唐軍發動進攻的同時,天際夏雷陣陣,閃電交加,此時有一白盔白甲的怪物彷彿從天而降,揮舞著兵器向高句麗士兵的陣營殺了過去。

我的天!這是神,是人,還是鬼?

高句麗士兵不由自主地向後敗退,三萬唐軍趁勢向高句麗軍大營撲去,前後夾擊,此時高延壽才想起分兵抵抗,然而來不及了,陣營已經大亂,混亂中的十五萬大軍分崩離析,各自為戰,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抵抗。這一戰高句麗兵陣亡兩萬餘人,傷者無數,高延壽集合殘兵靠山紮營想要頑抗到底,然而這個想法也成了奢望。

李世民指揮手下各路兵馬將高延壽的殘兵團團圍住,根據事後統計,此時高延壽的殘兵還有三萬六千八百人,其餘的十多萬士兵要麼陣亡,要麼逃亡,總之指望不上了,雪上加霜的是,長孫無忌率領一部分士兵切斷了附近的所有橋樑,想要撤退?插倆翅膀先!

暫且不管高句麗人的翅膀,先來說說那個白盔白甲的怪物,這個怪物不是神,不是鬼,而是人,一個青史留名、至今不衰的大唐名將,他的名字叫薛禮。薛禮這個名字還有點陌生,那就再說他另外一個名字,薛仁貴,三箭定江山的薛仁貴!

遠征高句麗正是薛仁貴軍事生涯的起點,也是這位名將起飛的地方。實際上薛名將在戰前的身份就是普通老百姓,他是自願來到遠征軍中效力,為的就是博取日後的富貴。臨行前,他對自己的妻子說道:「放心吧,此行一定成功,一定會贏得日後的富貴!」

薛名將說到做到,他怪異的裝扮為唐軍贏得了勝機,也為自己迎來了一生的轉機。李世民在北山高處看到了這個怪異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觸動了他的好奇心!

這次接見為薛仁貴的戎馬生涯起了個好頭,愛才心切的李世民直接擢升白丁薛仁貴為游擊將軍,從今以後你就是從五品官員了,享受副廳級待遇!

從此薛仁貴成為李世民重點培養的青年將領,在班師回朝的路上,李世民對薛仁貴說了這樣一番話:「朕諸將皆老,思得新進驍勇者將之,無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第二天,也就是貞觀十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李世民設想中的受降儀式正式開始,剛剛搭好的受降帳篷馬上派上了用場,一分鐘都沒有耽誤。

高延壽和高惠真兩個敗軍之將率三萬六千餘名士兵向李世民投降,為表誠意,高延壽一干人等膝行(膝蓋跪地)爬到李世民的面前,請求寬恕。秦末諸強拜見項羽時用上了膝行重禮,現在高句麗降將對李世民也用上了。

對於高句麗降將,李世民既保持著大國皇帝的風度,也保留著咄咄逼人的鋒芒,指著高延壽等人說道:「東夷少年,跳梁海曲,至於摧堅決勝,故當不及老人,自今復敢與天子戰乎?」

死一般的沉靜,無人應答!

此戰唐軍繳獲馬五萬匹,牛五萬頭,鎧甲一萬領,收穫頗豐。

然而繳獲容易處理,降兵卻難處理,該如何處理這三萬多降兵呢?李世民給了這三萬餘人三條路,只是這三條路是李世民指定的,降兵只有認命,沒得選!

高延壽以下三千五百名酋長,加授武職散官,押往長安;

餘下所有高句麗士兵全部釋放;

三千三百名靺鞨部落士兵,全部坑殺!誰讓你們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竟敢跟大唐作對!

三萬餘名降兵片刻間各得其所,出國的出國,回家的回家,坑殺的坑殺,自此十五萬援軍塵埃落定,再無痕迹。

在十五萬大軍兵敗的傳染下,安市城周邊的後黃城、銀城守軍紛紛棄城而逃,並且把逃跑的風氣傳染了下去,從安市城往外數百里內已無人煙,唐軍要想進攻平壤,就需要先通過數百里無人區!

此時的李世民先不去想無人區,他的目光集中在眼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