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爭儲 雙面李承乾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是我對李承乾的評價,也是李承乾一生的悲劇寫照!

貞觀十三年,當魏王李泰團結文人學士忙於編撰地理鴻篇巨著《括地誌》時,李承乾又在做什麼呢?

《資治通鑒》記載,這一年李承乾遊獵過度,荒廢學業,太子宮事務署長(太子右庶子)張玄素苦苦規勸,卻沒有結果。這條記載可謂是李承乾一生的分水嶺,在這條記載之前,歷史記載的李承乾是一個有作為有美譽的好少年,在這條記載之後,歷史記載的李承乾就成了一個不可救藥的頑劣青年。

其實無論是從基因還是從師資力量講,李承乾都是皇子中最好的,論基因他是嫡長子,論師資力量,李世民給他配置的張玄素、于志寧、杜正倫也都是有名望、有學識的官員。那麼為什麼李承乾會在與李泰的競爭中每況愈下呢?在我看來,原因只有一個,性格決定命運。

小時候老師總是教育我們,要把「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因為前者是被動,後者則是主動。在我看來,李承乾屬於「要我學」,李泰則屬於「我要學」,一母同胞,基因相同,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不同的命運,李承乾隨性的性格註定了他的人生敗局!

說起來,先後輔佐李承乾的幾位其實都是青史留名的高人,如果李承乾是個中規中矩的人,那麼這幾位一定會輔佐李承乾登上帝位,偏偏李承乾不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人,而是一個隨性的人,一個想有自己活法的人,他的性格決定了自己的命運,也影響了他身邊輔佐他的人。在這些輔佐的人當中,關鍵的人有三個,杜正倫,于志寧,張玄素。

杜正倫,秀才出身,出類拔萃,隋朝時每年全國選拔秀才不過十餘人,杜正倫就是其中一個,更奇妙的是,在隋朝不多的秀才指標中,杜正倫一家佔去了仨,其兄弟杜正玄、杜正藏都是隋朝秀才,一門三秀才,還讓不讓別人活了。開句玩笑話,如果杜家人上街遭到莫名其妙的毆打,不用問,一定是落第秀才幹的!

杜正倫在貞觀元年經魏徵推薦出任兵部員外郎,後來一路青雲直上,到貞觀六年已經受李世民賞識升任中書侍郎,不久加授朝散大夫,出任太子右庶子。

對於這次任命,李世民很重視,特地把杜正倫召來語重心長地囑咐了一番,大體意思說,太子對於國家而言很重要,必須找出色的人輔佐,所以我就找到了你,我身邊也需要你這樣的人,這次是忍痛割捨讓給了太子,這一下你知道這次任命的輕重了吧!

接受任命的杜正倫從此活躍在太子的身邊,最初的幾年,波瀾不驚,太子表現不錯,杜正倫表現不錯,李世民也很滿意。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發生了變化。當時李承乾患有足疾,行動不便,經李世民批准,李承乾在痊癒之前不必朝謁,安心在太子宮靜養。

在李承乾靜養一段時間之後,李世民極為痛心地發現,以前那個乖孩子李承乾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遠離君子、親近小人的問題青年。為此李世民專門把杜正倫召來深談了一次,李世民說道:「我兒疾病,乃可事也。但全無令譽,不聞愛賢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須來告我。」

李世民說這話是發自肺腑的,杜正倫聽這話也是肝腦塗地、頭腦發熱。結果頭腦一發熱,就幹了一件錯事,他居然把這些話一股腦地都告訴了李承乾。

其實杜正倫也是有苦衷的,作為太子右庶子的他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身板差點沒累垮。然而多次勸諫下來,他的話就成了一陣風,說完了,刮過了,在李承乾那裡沒有留下一絲痕迹。被逼急了的杜正倫這次想出了最後的撒手鐧:「你再不老實,我告訴你爸去!」

地上禍你不惹,你偏去惹天上的禍,這下大嘴杜正倫算是捅了馬蜂窩。自覺委屈的李承乾給父親李世民上了一道奏摺,為自己極力辯解了一番,話里話外告訴李世民,你告訴杜正倫的話我都知道了,但是我不服,我很委屈!

接到兒子這樣的上奏,李世民鬱悶不已,本來想好好教育兒子,沒想到杜正倫這個大嘴一張嘴就把自己給賣了,這不等於告訴太子了,自己不信任他嗎?為人父者怎麼能告訴兒子,我不信任你呢?

鬱悶中的李世民召來了杜正倫,責問他為什麼泄露了自己的話,杜正倫對曰:「開導不入,故以陛下語嚇之,冀其有懼,或當反善。」

完了,杜正倫居然把自己當成大灰狼嚇唬太子,有這麼當老師的嗎?

盛怒之下的李世民一揮手,杜正倫,你給我一邊待著去!

自此杜正倫長時間混跡於老少邊窮地區,先後出任過谷州刺史、交州都督(今都督府設在今越南河內),貞觀十七年還因為與侯君集有關聯流配州(今越南境內的榮市),直到唐高宗顯慶年間才得以重新啟用。

在杜正倫出入太子宮的同時,于志寧也活躍在太子宮,他也是李世民身邊的紅人,當李世民還在南征北戰時,他就跟在李世民身邊,與殷開山等人一起參贊軍謀,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后他依然跟隨,同時兼任文學館學士。

貞觀三年,于志寧升任中書侍郎(正四品),李世民依然恩寵有加。有一天李世民召集重臣內殿歡宴,宴席還沒開始,李世民環視一周,忽然發現少了于志寧,于志寧幹什麼去了?難道不知道有宴會嗎?這時有人提醒李世民:「您召集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員,于志寧是正四品,所以沒來!」

原來如此,把這茬給忘了!

如果換作別的皇帝,這件事就算過去了,可偏偏他是李世民,歷史上最會當皇帝的皇帝。李世民當即下令:按照宴席的標準給於志寧提前單開一桌!同時加授散騎常侍,從今以後你就是從三品了。等等,別忙著謝恩,話還沒說完,同時委任你代理太子宮左庶子,明天就到太子宮報到!

什麼是恩寵?恩寵就是請你白吃一頓大餐,吃完飯然後告訴你,你又陞官了!

與委任杜正倫時相同,在於志寧上任太子左庶子之前,李世民也語重心長地交代了一番。李世民囑咐于志寧,一定要輔佐太子走正道,別讓邪僻佔據了他的內心,一定要用心輔佐太子,日後封賞朕自有安排。

帶著皇帝的囑咐,于志寧走進了太子宮,他的目標是將李承乾領上正道,遺憾的是,這個目標沒有實現。

不過,儘管李承乾不長進,並不影響于志寧受到李世民的賞識,因為于志寧已經竭盡了全力。

為了教導李承乾,于志寧獨自編撰《諫苑》二十卷,這二十卷《諫苑》編者于志寧一人,讀者李承乾一人!在民國初年,也曾經出現過一份只供一個人閱讀的報紙,編者袁克定(袁世凱長子)等數人,讀者袁世凱一人!

與袁克定的報紙不同,于志寧勸誡李承乾向善,袁克定誘導袁世凱稱帝,同樣是給一個人看的讀物,兩者卻判若雲泥,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一個人的讀物沒有感動李承乾,卻感動了李承乾的父親李世民。李世民聞之大悅,賜黃金十斤、絹三百匹。貞觀十四年,任命于志寧兼太子詹事(太子宮主管)。貞觀十五年,于志寧因母親去世解職,不久起複本官,然而仍舊不斷上表,請求按照儒家傳統為母親守喪三年。

此時已經離不開于志寧的李世民只能奪情(不準官員為父母守喪),派出中書侍郎岑文本到于志寧家中傳口諭曰:「忠孝不並,我兒須人輔弼,卿宜抑割,不可徇以私情。」

誰都可以走,老於不能走!

不能走的于志寧並不孤獨,因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在他的身邊還有一個志同道合的戰友,這個人就是張玄素。

張玄素,素有清名,為官深得民心。隋朝末年,張玄素出任景城縣戶曹,適逢竇建德攻陷景城,張玄素不幸被俘,即將被竇建德砍頭。就在此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居然有數千老百姓痛哭流涕地為張玄素請命,甚至有人願意替張玄素去死!

這是為什麼呢?

為張玄素請命的老百姓說道:「此人清慎若是,今倘殺之,乃無天也。大王將定天下,當深加禮接,以招四方,如何殺之,使善人解體?」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口碑也高於一切獎盃,有老百姓如此為張玄素請命,竇建德立刻對張玄素刮目相看,當場將他釋放,並且委任為治書侍御史。

然而竇建德的任命卻遭到了張玄素的拒絕,理由是皇帝楊廣在,忠臣不事二主。聞聽此言,竇建德沒有勉強,直到楊廣身死江都的消息傳來,竇建德才重新徵召張玄素出任黃門侍郎,這一次張玄素應召。

竇建德被蕩平之後,張玄素出任景城都督府錄事參軍,逐步有了不小的聲名,這個聲名也漸漸傳到了李世民的耳中。等到李世民即位,張玄素得以徵召,答對得體,當即被李世民委任為侍御史,不久升任給事中(御前監督官)。

升任給事中只是張玄素履歷中的一小步,不久他就因為一次進諫深深打動了李世民。

貞觀四年六月二十二日,李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