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馬周出道

2007年年底,一部《集結號》讓多年的龍套張涵予獲得多個影帝頭銜,從此天下知名,葛優對張涵予的成名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有準備的人趕上了好機會!」

這句話用在馬周身上同樣適合,而且超適合,沒有李世民,就不可能有馬周的奇蹟,而沒有馬周,李世民的形象也不會像今天這樣豐滿,這就是所謂的君臣際遇吧。

馬周,字賓王,博州茌(chí)平(今山東省茌平縣)人。世人知道馬周這兩個字,卻很少有人仔細琢磨「賓王」這兩個字,「賓王」是什麼意思呢?賓客之王,天子上賓,能為天子出謀劃策的人。取「賓王」作為自己的字,馬周志向不小。除馬周之外,歷史上還有很多叫「賓王」的有志青年,比如那個文才讓武曌嘆為觀止的駱賓王!

馬周少時父母雙亡,貧苦無依,勤讀博學,精《詩》《書》,善《春秋》,這就是馬周二十歲前的履歷,很簡短,很苦澀。

青年時期的馬周其實是一個憤青,落拓不治產業不為州里所敬,基本屬於快混不下去的那一撥。到了武德年間,馬周在博州找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助教,這樣他搖身一變就變成了州教育局下屬的一名教師。如果換了別人,一定會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偏偏馬周不是一般人,整日以喝酒聊天為樂,工作?跟我有關係嗎?

長此以往,博州刺史達奚恕看不下去了,隔三岔五把馬周叫到跟前斥責一頓。有才的人一定是有脾氣的人,馬周是有才的,因此他也有脾氣,幾次斥責下來,馬周一拂袖,大爺不幹了,走!

隨後兩手空空的馬周又遊盪到曹州、汴州,依然繼續著以往的經歷——碰壁。

如果僅僅是碰壁也沒什麼,他還受到了一頓羞辱,浚儀令崔賢本著「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把馬周羞辱得人不像人,狗不像狗,這次羞辱深深刺痛了馬周的自尊,為什麼要受這樣的屈辱,難道你精讀《詩》《書》就是要過這樣的生活?

不,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一定要改變,一定要尋找機會!

到哪裡尋找機會?還是去比較大的城市吧——長安!

在長安城外的新豐鎮,馬周又一次遭到了白眼,不過這一次他把別人的白眼轉變成了青眼。

事情是這樣的,馬周走進新豐的一家客店,店小二看他穿著普通就沒搭理他,轉而去熱情地招呼來往的商販,畢竟人家兜里有的是錢,而馬周兜里可能比臉還乾淨。

馬周一看又遭到冷落,心中不快,不過他不準備發作,他來長安是尋找機會的,不是找碴的,只是老讓別人在門縫裡把自己看扁了也不是滋味,還是給他們露一手吧。

「小二,酒,一斗八升!」

一斗八升?開什麼玩笑,本店客人最高紀錄一斗,就你還一斗八升?

馬周微笑著點點頭,對,就是一斗八升!

酒上來了,馬周一個人悠然獨飲,酒在他的面前逐漸消失,而店主人和店小二已經悄悄地將白眼換成青眼,能喝一斗八升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看來這個疑似窮鬼不是一般人。

能力是什麼?能力就是你比別人高那麼一點點,哪怕就是一點點!

喝了一斗八升之後,兩眼摸黑的馬周進入了長安城,不知什麼機緣進入了中郎將常何的家中,什麼機緣,《舊唐書》《新唐書》都沒有交代,電視劇《貞觀長歌》演繹說是安康公主命令常何收留馬周,其實純粹是扯淡,安康公主在史書上只有一句話:下嫁獨孤謀。這種在歷史上只留下一句話記載的公主能提攜馬周?純粹是想像。

馬周是如何得到李世民青睞的呢?說到底還是因為一道奏摺!

貞觀五年,李世民下令文武百官給朝廷提建議,言得失。常何作為中郎將也有提建議的任務,然而這個任務折騰了常何好幾天。

常何是一個粗人,會寫的大字可能只有兩個,一個是常,一個是何,讓他寫奏摺提建議,基本上等於逼著黑瞎子拉小提琴。

兩眼摸黑的常何只能硬著頭皮在自己的房間里冥思苦想,憋了幾天,憋出了四個字:太難寫了!

正當常何不知道如何交差的時候,晚上起來上廁所的馬周看見常何的房間有亮光就敲門走了進來,一問才知道,原來常何是被奏摺給憋的。

至於嗎?不就是提建議、言得失嘛?

馬周一拍胸脯,說道:「我替你寫吧!」這句話為馬周贏得了一生的機遇。

第二天,「完成」任務的常何極其洒脫地上交了奏摺,這一交不要緊,李世民驚著了。

所書二十餘條,條條切合時弊,針針見血,毫不走空,再一看署名,李世民又驚著了,「常何」,認識大字不超過一筐的那個傢伙?不可能!就算他是「吳下阿蒙」,也不可能進步這麼快,更何況他天天在玄武門晃,哪有看書進步的時間呢?

常何忐忑不安地來到李世民面前,一頭霧水,一臉驚愕,說實話,他知道馬周在奏摺上寫滿了字,至於寫了什麼,他並不是很清楚。不過看看李世民的臉色很溫和,常何放寬了心,索性實話實說:「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具草也。每與臣言,未嘗不以忠孝為意。」

這句話改變了馬周的一生。

李世民隨即傳令,急召馬周進宮晉見,馬周一時未到,李世民連派四撥使者,馬周你的機會來了!

接下來的相會,讓馬周終生難忘。對馬周而言,這就是他與李世民兩個人的「隆中對」,一番「隆中對」之後,李世民大喜過望,當即命馬周入職門下省。從今天起,你就到門下省聽差吧!

由此,布衣馬周進入貞觀一朝的權力中心,由最初的票友最終奮鬥成實質宰相——中書令。

貞觀五年,直門下省(票友);

貞觀六年,授監察御史(正八品,正科級),奉使稱旨;尋除侍御史,加朝散大夫(文散官,從五品,副廳級);

貞觀十二年,轉中書舍人(正五品,副廳級);

貞觀十五年,遷治書侍御史,兼知諫議大夫,又兼檢校晉王府長史;

貞觀十七年,晉王為皇太子,拜中書侍郎(正四品,正廳級),兼太子右庶子;

貞觀十八年,遷中書令(正三品,正部級),兼太子右庶子;

貞觀二十一年,加銀青光祿大夫(從三品)。

從貞觀五年到貞觀十八年,短短十三年里,馬周就完成了從票友到實質宰相的轉變,這樣的速度在貞觀一朝罕見,即使在武則天鼓勵告密的年代也極為罕見,馬周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馬周靠什麼做到的呢?很簡單,三個字:上奏疏!

上奏疏三個字很簡單,馬周一輩子就活在這三個字上,然而這三個字充滿了智慧,一般人做不來。

馬周的奏疏範圍很廣泛,從國家穩定到皇帝與太上皇的關係,從分封制到官員選拔,每一次上書都深得李世民認可,《舊唐書》寫道,「周有機辯,能敷奏,深識事端,動無不中」,因此善於夸人的李世民說道:「我於馬周,暫不見則便思之。」

見過會夸人的,沒見過這麼會夸人的!

然而李世民並不是唯一一位誇馬周的偉人,在20世紀的中國,有一位偉人也曾經對馬周給予高度評價,這位偉人評價馬周於貞觀十一年的上書時寫道:賈生《治安策》以後第一奇文,宋人萬言書,如蘇軾之流所為者,紙上空談耳。傅說、呂望,何足道哉。馬周才德,迥乎遠矣。

比蘇軾牛,比傅說牛,比呂望(姜子牙)都牛!

是誰給馬周這麼高的評價?毛澤東!

其實馬周的智慧不僅體現在大事上,不起眼的小事依然能體現他的智慧。

靠右行走,在今天是慣例,這個慣例誰提出的?馬周!

以前長安早晚靠喊聲警示民眾注意開關城門的時間,後置鼓代之,誰提出的?馬周!

以前唐代官服只有黃紫兩色,後三品服紫,四品五品朱,六品七品綠,八品九品青,誰提出的?馬周!

現代企業加班有「大夜」和「小夜」之分,不超過夜裡12點為小夜,超過則為大夜,在唐代宿衛也採用這種方式輪流值勤,誰提出的?馬周!

官府驛站馬匹容易走失,難以辨認,馬周說了一句話:把馬尾巴截了。結果驛馬無論跑到哪,都能找回來,沒辦法,馬尾巴短一截太明顯了。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還有一條限速規定:禁止在城區和鬧市區驅趕馬車高速行駛,不知道這一條是不是馬周制定的!

上面說的是為公,其實為私,馬周的小聰明也不含糊。

馬周還是御史時,曾經四處讓人尋找房源,找到一處豪宅,馬周非常滿意,一問,挺貴,二百多萬。旁人以為馬周瘋了,御史而已,向來口袋空空,哪來二百多萬買房?沒過幾天,笑話馬周的人傻眼了,有關部門迅速付完房款,外加奴婢什物一應俱全,這時大家全明白了,哦,不是大款,是公款!

不用張口,李世民賞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