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問天下誰是英雄 尊號魏公,劍指天下

統一了思想,壯大了隊伍,李密開始著手做大事了,他的目標是洛陽。

此時的洛陽由十四歲皇孫、越王楊侗鎮守,輔助他的是光祿大夫段達和太府卿元文都,這些官員當官還湊合,打仗就提不起來了,更關鍵的是,管用的士兵都被皇帝楊廣帶到了江都,留下鎮守洛陽的其實都是充數的兵,據說這些兵常年不訓練。

李密召來翟讓一起商議,決定先攻佔離洛陽一百里的洛口倉。李密斷定,洛口倉此時必無準備,而一旦攻打,一百里之外的洛陽也來不及救援,因此拿下洛口倉不在話下,這就叫「先發制於己,後發制於人」。

此時的翟讓已經心悅誠服,他決定死心塌地追隨李密。為了防止自己把事情辦砸了,他建議李密自任先鋒,自己擔當後衛,一切唯李密馬首是瞻。

事實果真如李密所料,李密、翟讓率領七千人馬從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北)北出發,翻過方山(今河南省滎陽市西南),進入羅口(今河南省鞏縣西南),攻擊洛口倉,不久攻克。

攻下洛口倉,李密慷皇帝之慨,打開糧倉各窖,由附近的災民隨意搬運,李密要用寶貴的糧食,贏得天下民心。

聽說洛口倉被攻佔,越王楊侗差點兒哭了出來,只能緊急調派虎賁郎將劉長恭、光祿少卿房率領騎兵、步兵共兩萬五千人討伐李密。

兩萬五千人聽起來數目龐大,實際上卻是魚龍混雜。東都百姓聽說政府募兵,又聽說李密一夥不過是一群盜米的賊,因此參軍積極性空前高漲,洛陽城內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專科學校的學生,皇親國戚、貴族子弟紛紛報名參加,他們都要為國效力。然而這些人典型的特點是中看不中用,上陣前鬥志高昂,上陣後四散敗落,用這麼一幫人去打仗,不贏正常,贏了反而不正常。

大業十三年二月十一日,虎賁郎將劉長恭率領這兩萬五千人攻擊李密部隊的正面,河南討捕大使裴仁基繞到李密部隊後面進攻,顯然大家都是讀過兵法的,只不過李密讀得更精而已。

由於政府軍太高調了,他們的合圍計畫很快傳到了李密的耳朵里。李密當下將全軍分成十隊,四隊向後轉,構築有利地形,等待裴仁基的部隊,六隊向前挺進,直接迎戰劉長恭的大部隊。

歷史總是充滿著巧合,二月十一日這一天也有巧合,按照約定,劉長恭和裴仁基的部隊要一起發動進攻,然而劉長恭的部隊到了,裴仁基的部隊還沒有到,兩路夾擊只能變成一路迎擊了。

劉長恭部隊剛剛抵達,全軍還沒有吃早飯,看到李密的部隊衣衫不整、陣容稀鬆,劉長恭認為李密的部隊只是烏合之眾,打完仗再吃飯,一點兒不耽誤。然而就是因為這個想法,很多人自此再也沒吃上飯,劉長恭自己也險些加入這個大名單。

兩軍甫一接觸,李密讓翟讓打前部,很快翟讓就抵擋不住了,士兵們紛紛敗退,形勢一度非常不利。就在劉長恭得意的時候,李密率領另一支人馬從側翼殺了出來,將劉長恭的人馬攔腰斬斷,分片包圍,政府軍一下子就亂了。

佔據洛口倉多日的起義軍已經飽餐多日,士氣高漲,還沒有吃早飯的政府軍則是渾身無力,動作變形,再加上本身就是雜牌部隊,學生、皇親國戚、貴族子弟怎麼能抵擋住視死如歸的亂民,很快兩萬五千人崩潰了,四散逃難,而虎賁郎將劉長恭也火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劉長恭先生打仗不行,逃難還是很有經驗,在逃難之前,他脫下了扎眼的大將戰袍,極其低調地混入了逃跑的小兵行列中。經過不懈努力,劉小兵成功突圍,全身而退,而且得到了越王楊侗的赦免。

只不過兩萬五千人的裝備輜重全部友情贈送給了李密,其中還包括劉長恭那件扎眼的大將戰袍。

旗開得勝,所向披靡,李密的事業達到了一個高峰。

經過翟讓的提議,眾人一致推舉李密當盟主,尊號魏公。

二月十九日,也就是大勝的第八天,李密設立高壇,當日即位,改稱魏公元年,宣布大赦,魏公府設立「三司」「六衛」,任命翟讓為上柱國、司徒,封東郡公。

自此趙魏地區以南、江淮以北起義軍紛紛響應李密,宣布接受李密的領導,李密設立《百營名冊》,做遙控統制,這些起義軍都相當於李密旗下的加盟店。

在糧食的召喚以及李密人格魅力的影響下,各地的變民絡繹不絕地前往投奔,李密的直營店部眾多達數十萬,場面宏大,規模驚人。

形勢還在發展,利好還在繼續,李密再接再厲,策反了原河南討捕大使裴仁基。

裴仁基原本一心一意為隋朝效力,在軍中很得軍心,每次的戰利品全部賞賜給士兵,然而即使裴仁基很得軍心,他還是受到掣肘,因為皇帝還給他配備有監軍御史,蕭懷靜。

蕭懷靜的任務不是打仗,而是監督裴仁基,然後直接向皇上彙報。有了這層關係,兩人的關係自然不會好,而現在裴仁基又有更大的把柄落在了蕭懷靜手裡,這個把柄就是沒有按時出兵。

按照當初與虎賁郎將劉長恭的約定,裴仁基應該在二月十一日一早抵達洛口倉攻擊李密部隊,他卻沒有按時抵達,等他快到洛口倉的時候劉長恭的部隊已經崩潰,因此裴仁基的部隊沒有參戰就掉頭回來了。這樣裴仁基就成了一個有罪之人,只要蕭懷靜的報告送上去,裴仁基這輩子就算完了。

經過兒子和部屬的勸告,再加上當年楊積善和斛斯政受酷刑的景象不斷浮現在他的面前,一咬牙,一跺腳,裴仁基殺了蕭懷靜,降了!

得到了裴仁基,李密隨後又得到了兩員猛將,一個叫秦叔寶,一個叫程咬金(程知節),這兩個人都成為李密的驃騎將軍,同另外兩個驃騎將軍一起,率領八千壯士,這八千人是李密的親兵,稱為「內軍」。對於這八千人的戰鬥力,李密還是很低調的,只是經常說,「此八千人足當百萬」。(這就是八千個蘭博。)

兵多了,將廣了,李密的膽也壯了,那個曾經啃過樹皮、步履維艱的逃犯不見了,重新站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元帥。

以前的李密曾被皇帝趕出了親兵衛隊,現在的李密則要跟皇帝叫板了。在他授意下,幕僚祖君彥寫出了《為李密檄洛州文》,檄文洋洋洒洒,曆數隋室皇帝十大罪,從楊堅一直罵到楊廣,酣暢淋漓,痛快之至,可以說楊廣的名聲主要是被李密給敗壞的。

檄文中有一句,「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就是成語「罄竹難書」的由來。

公平地說,《為李密檄洛州文》的攻擊力要遠遠高於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只不過後者簡短而且更加優美一些,尤其是那一句,「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讓被討伐的武則天都擊節叫好,連連稱駱賓王是個人才。看來好文章還是很有市場的,無論閱讀者是你的朋友,還是你的敵人。

檄文發了,皇帝罵了,李密拉開架勢要與隋室決裂,隋朝的上空,風起雲湧。

生逢亂世,疑問連連,全天下的百姓都在疑惑,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