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 強弩之末,再戰遼東

儘管國內的剿匪大業還如火如荼,皇帝楊廣的精力已經游移,在他看來,匪終究成不了氣候,有聰明的王世充在那頂著,剿匪只是時間問題。皇帝精力游移,再一次游移到了遼東。對於遼東,他一直有個心結,在他的臉上始終有三個字:不甘心。

想想也是,前兩次征遼東都是因為各種問題無疾而終:第一次是因為宇文述、于仲文上了人家的當;第二次是因為楊玄感在後方造了反。這兩次失敗讓楊廣始終不甘心,所以他還要進行第三次。楊廣用他的行動證明,人可以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三次。

大業十年(公元614年)二月三日,皇帝楊廣下詔,命文武百官會商征討高句麗事宜。詔書一出,滿朝沉寂,一連幾天都沒有人提征討的事情,甚至連「高句麗」三個字都不提。誰都知道,此時的皇帝已經成了一根筋的瘋驢,誰不識趣攔他,那是找踢外加找滅門。

沉默了十幾天,皇帝楊廣一看,沒有人表示反對,那就是都同意了!二月二十日,楊廣下詔,全國緊急動員,再征遼東。

楊廣一路向北,手下的士兵卻一路向南,不斷地逃跑,前兩次已經有三十多萬人戰死沙場,天知道這一次又會有多少人戰死異國他鄉呢?儘管皇帝楊廣象徵性地斬殺了一批逃跑的士兵,希望殺雞給猴看,結果雞殺了,猴卻跑得越來越多。

七月十四日,楊廣抵達了懷遠鎮(今遼寧省遼中縣),從這裡再往東就是高句麗地盤,三征遼東大戰如箭在弦。

從十三歲出任晉王以來,楊廣南征北戰已經有三十三個年頭了,對於帶兵出征他從來沒有含糊過,這一次似乎與以往不同。以前大隋的軍隊都是士氣高漲,陣容整齊,這一次卻給他雜亂無章的印象。在行軍路上零零散散跑掉一部分,而由於各地民變的阻隔,還有一大部分應該出征的軍隊沒有趕到懷遠鎮,即使趕到的士兵,士氣也非常低迷,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他們不想建功立業嗎?楊廣搖了搖頭,他想不明白。

三征遼東的計畫跟以往一樣,採取兩路進發戰略,一路大軍從懷遠鎮出發一直向東,一路大軍由來護兒率領從山東萊州出發,在遼東半島的畢奢城(今遼寧省大連市)登陸。來護兒大軍在畢奢城沒有受到多大抵抗,全軍很快向北推進,一直推進到鴨綠江邊,按照戰略部署,這一路大軍將渡過鴨綠江直逼平壤。

來護兒大軍駐紮到鴨綠江邊,高句麗國王高元終於撐不住了,前兩次交戰都是僥倖獲勝,然而事不過三,以高句麗的彈丸之地對抗隋朝,實在力不從心。既然隋朝皇帝只是想要一個面子,那就給他一個面子:高句麗主動請求投降。

七月二十日,高元派使臣前往隋東征軍大營請求投降。為了表示高句麗百分之百的誠意,他們還給皇帝楊廣帶了一件禮物,這個禮物是個活人,這個活人的名字叫作斛斯政,原隋朝兵部侍郎。

看著高句麗國的投降書,再看看他們的禮物——斛斯政,皇帝楊廣緊皺幾年的眉頭終於舒展了,折騰了這麼半天不就是等高句麗的投降書嗎?有了這道投降書,自己就能超越自己的父親,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接受投降書後,皇帝楊廣也拿出了自己的誠意,派人通知已經到了鴨綠江邊的來護兒,「哥幾個都回吧,高句麗投降了!」

然而,「高句麗投降」這樣的說辭騙騙楊廣還可以,騙來護兒這樣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的大將就差了點意思。在來護兒看來,這不過是高句麗的緩兵之計,日後必定還會反覆,怎麼能輕易接受他們的口頭投降呢?

來護兒堅持全軍渡過鴨綠江挺進平壤,然而部將們全部反對,一是如此孤軍深入沒有取勝把握,再者這麼做是違反皇帝命令。既然皇帝想要和平,那做屬下的還是跟著享受和平吧。其實兩條理由都是說辭,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都已經厭戰,前兩次失敗的陰影還在眼前徘徊,何必再去找第三次呢?

在部將們的一致反對下,少數派來護兒只能服從大多數的意見,既然皇帝說撤,那咱就撤。

此時的隋朝和高句麗都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如同兩個體力耗盡的拳擊手,任何一個人只要舉起拳頭就可以把對方擊倒,只可惜雙方都再也沒有舉起拳頭的力氣。

八月四日,皇帝楊廣下令班師回朝,三征遼東干打了兩聲雷,下了幾滴雨,以高句麗口頭投降收場。在班師路上,皇帝楊廣心情很好,在他看來,他已經完成了媲美漢武大帝的功業,即便沒有在高句麗直接設置郡縣,但這同樣是了不起的戰績,一個足以告慰祖廟的戰績。

十月二十五日,楊廣回到大興,把高句麗使節和斛斯政都送到祖廟,以此告慰祖先:後人楊廣終於做到了前人沒有做到的事情,大隋終於把高句麗「打敗」了。

此情此景,楊廣有些熟悉,恍然間他又回到了二十五年前,那一年也是在這裡,他向祖廟獻上了南陳的亡國君臣。那一年他才二十歲,風華正茂,而今他已經四十五歲,白髮出現,真是歲月無情催人老。

皇帝楊廣的好心情沒有維持多久,不久他下詔要求高句麗國王高元到大興朝見,然而這次詔令遲遲沒有得到迴音。原來楊廣的詔書早已被高元扔進了垃圾堆,「投降」,那就是逗你玩!

這年頭什麼都是假的,煙是假的,酒是假的,連投降都是假的。

王八倒是真的,可還叫一個倒霉名字,「甲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