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迷案,永遠沒有答案 扶上馬,送一程

軍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這句話送給奪嫡功臣楊素一點也不為過。事實證明,這位老兄不僅煽風點火有一套,打仗平叛更有一套(有點像安全套廣告了)。

楊廣處理完楊勇之後,就開始著手準備處理楊諒,不管楊諒反還是不反,等待他的只有軟禁,哥哥楊廣已經給他燒好了洗澡水,準備好了洗澡間。

此時的楊諒任職并州總管,轄區包括山西和河北的大部分區域,總計五十二個州,兵力數十萬。如果運用得當,席捲大興並非沒有可能,只可惜楊家兄弟都有一個優良傳統:眼高手低,不堪大用。

當父親的死訊傳到并州時,楊諒陷入了痛苦抉擇之中。從太子被廢黜之後,他就一直悶悶不樂,為什麼呢?因為楊廣奪嫡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本來太子是太子,親王是親王,大家各過各的日子,現在太子被廢了,原來的親王二哥當了太子,這讓楊諒不平衡了,憑什麼老二能當太子,老五難道就不能?現在老二不是太子了,而是皇帝了,那麼老五又該怎麼辦呢?

想來想去,還是反了吧,老四楊秀不是被關起來當了政治犯嗎?自己可不能跟他去做伴。要說楊諒這個親王政治素質還真是不高,這個時候起事當然得找個合適的理由,他老人家找來找去總算找到了一個,「楊素謀反」,這不是上墳燒報紙——糊弄鬼嗎?如果楊素謀反,皇帝楊廣自會收拾,還用等著遠在并州的楊諒嗎?其實此時有一個理由最為合適,也最能蠱惑人心,這個理由就是「楊廣弒父」,「弒父」的帽子一扣,影響力就不一般了。

首先,「弒父」帽子一扣,就會給天下人造成楊廣皇位來路不正的印象,先讓他皇位坐不穩;再者,亮出為先皇復仇的旗號,這就是告訴天下人,此次起兵是我們楊家的家務事,你不參與可以,但別阻擋我為先皇復仇的腳步。就算這個口號不足以一呼百應,至少也能讓很多人靠邊站,看他們兄弟倆死磕。總之,「楊廣弒父」比「楊素謀反」強太多。

聽到楊諒打出「楊素謀反」的旗號,楊廣在心中暗笑:「老五啊老五,這麼多年怎麼光長肉不長腦子呢!」楊廣召來楊素,一見楊素他就笑了:「楊諒說你謀反了,趕緊帶兵去闢謠吧,不然明天就有人拿你的人頭找我請賞了!」

對於打仗,楊素從來不含糊,對付楊諒這個毛頭小子更不在話下了。

楊素悄然出發,楊諒還在痛苦抉擇,這次抉擇的不是「反還是不反」,而是到底該割據自立,還是該席捲大興。「割據自立」就盡量採取守勢,「席捲大興」就得出奇兵,渡過黃河挺進大興。經過一番痛苦的抉擇,楊諒站起身,目光深邃地望著遠方:「大丈夫當如是也!」

大丈夫當如是也?這麼說要「席捲大興」了?

楊諒搖搖頭:「不,還是擴大地盤,割據自立吧!」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既然做不了鷹,那就做一條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吧!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一味的死守是斷然守不住的,沒有光靠挨打就能獲得金牌的拳擊冠軍,同樣沒有光靠防守就能奪得天下的帝王。想要割據自立,也要站穩腳跟,只可惜楊諒並不懂這個簡單的道理。

初期的楊諒倒有幾分席捲大興的模樣,他派出五路大軍從并州本部出發,前四路負責在河南、河北等地攻城略地,第五路直撲蒲津關,渡過黃河直逼大興。然而就在大軍攻下蒲州城離蒲津關只有一百餘里的時候,楊諒變卦了,這一變卦就註定了他的敗局。楊諒命令就地破壞黃河大橋,堅守蒲州,防區內嚴防死守,嚴防楊廣的軍隊進攻。從這個時刻起,楊諒收起了拳頭,心中默念著烏龜王八拳的口訣,挺起自己的龜殼,等待著楊廣的進攻!

就在楊諒下令全線防守的同時,楊素率領的五千輕騎兵已經挺進到了黃河岸邊。當夜,楊素徵集當地幾百條商船,全軍化整為零,事先在船上鋪上稻草,人馬踩在上面一點噪音也沒有。借著夜色的掩護,靠著稻草這個天然消音器,五千輕騎兵連夜渡河登陸成功。拂曉時分,當蒲州城的守軍還沒起床的時候,楊素的集結號已經吹響了。慌亂之下,楊諒的守軍跑的跑,降的降,蒲州城在楊諒手裡還沒有焐熱,就又回到了楊廣的懷抱。

小勝並不足以麻痹楊素,楊素的目標是楊諒的大本營并州。經過各路援軍增援之後,楊素的部隊已經有了幾萬人的規模,兵多了,將廣了,可是怎麼靈活運用這幾萬人呢?楊素對著地圖指點了幾下,作出了部署,在沿途仍效忠楊諒的晉州、絳州、呂州,各留下兩千人做象徵性包圍,剩下的人全速挺進,目標——并州。

然而,楊素又遇到了新問題,無路可走。楊諒的部隊已經切斷了并州周圍所有的交通線,據守在山西高壁,連營五十里,陣勢浩大。沒有路怎麼辦,難道楊素能插翅飛過去不成?是的,他還真能飛過去,不過不是靠他的翅膀,而是靠他的雙腳。

楊素命令手下將領繼續向前挺進,牽制楊諒的主力,而他自己則帶領一支奇襲部隊,從霍山山谷的懸崖峭壁繞到楊諒大營的背後,這一招與三國時期鄧艾越過懸崖峭壁奇襲成都有一拼,看來楊素也知道不少三國故事,同時知道那句名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繞到敵人背後的楊素立即紮營,轉身命令自己的參謀長進大營挑選三百人留營守護,剩下人馬全體集合,向楊諒大營衝鋒。

留營,衝鋒,哪個安全係數高呢?傻子都知道。結果大營中誰都想爭取那三百個留守名額,爭取成功的慶幸祖上積德,沒成功的都哭喪著臉痛恨祖墳沒冒青煙。就這樣,三百個留守的名額終於分配完了,然而選拔的時間太長,全軍竟然錯過了原定的出發時間!

楊素憤怒了,為國平叛拖拖拉拉像什麼樣子,靠這些人怎麼能打仗,不刺激一下怎麼行。楊素沖軍令官一招手:「剛才那三百個爭取留下看營的,全部斬首!」

三百人一會兒就砍完了,楊素再發問:「還有誰願意留下?請舉手!」

一個沒有,出發!

剛才還貪生怕死的士兵轉眼間變成了貪死怕生,反正是個死,那就死得轟轟烈烈吧。以這麼一群死不怕的人衝擊還在打著小算盤的叛軍大營,士氣已是天壤之別。這一仗下來,楊諒的叛軍死傷幾萬人,元氣已經大傷,勝負的籌碼已經掌握在楊素的手中。

聽到前線崩潰的消息,楊諒準備硬挺一把,帶領十萬大軍列陣,準備迎戰楊素,不想秋天裡的一場雨壞了楊諒的好事。本來楊素的人馬是孤軍深入,已經人困馬乏,看著楊諒的十萬大軍也是倒吸涼氣。不料一場秋雨從天而降,澆得楊諒睜不開眼,從小到大他就沒受過這個罪,怎麼造個反這麼難呢?

雨一直下,沒有停的意思,兩軍在僵持著,但都不肯先進攻,連眼都睜不開,還打什麼仗呢?現在比的不是別的,就是雙方的挨澆能力,誰先扛不住先移營,誰就輸了。事實證明,嬌生慣養的就是比不過久經沙場的,楊素被雨越澆越精神,楊諒卻越來越蔫,雨越下越大,楊諒越來越冷,算了,撤退吧,反不造了,也不能遭這罪。旁邊的大將一個勁提醒:「大王,千萬不能回軍,一回軍什麼都完了!」

楊諒確實不是造反的材料,他沒有聽從大將的勸阻,毅然決然撥馬而去,在他撥馬離去的一瞬間,楊素笑了。

命運就在自己的手中,有的時候只需要再堅持一會兒,再堅持一會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