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迷案,永遠沒有答案 壞了,我們都成了失學兒童

轉眼間,楊廣當太子已經一個多月了,這一個多月過得有點漫長,原來國之儲君的日子挺難熬的。

回想這一個多月,楊廣有點同情楊勇了,自己才被折磨了一個多月,而他被折磨了二十年,誰說當太子是好事呢?往壞了說當太子就是前途不明的有期徒刑,運氣好的刑滿釋放登基加冕,運氣不好的直接轉死緩甚至斬立決。

然而無論楊廣多不自在,太子還得接著當下去,朝廷的布局也朝著有利於他的方向發展。

公元601年正月初一,這一年楊堅六十一歲,楊廣三十二歲,老皇帝楊堅改了年號,由開皇改成了仁壽。

在宣布改年號的那一刻,楊廣意識到,父親老了,以前他在乎的只有工作,現在似乎更在乎自己的壽命。想想也可以理解,四十不惑的年紀登基,六十一歲的年紀也該耳順了,也該考慮一下自己的壽命問題了,累死累活圖什麼呢?

改完年號,楊堅任命楊素為左僕射(相當於國務院常務副總理),隨後又晉封楊廣的長子楊昭為晉王,顯然這樣的布局是在為交班作考慮。不過皇帝是終身制的,至於楊廣哪天轉正,還得問村長去。(笑話典故來自郭德綱的相聲《西征夢》:開著直升機向一個村民問路:「大爺,美國怎麼走?」「那誰知道,問村長去!」)

相比之下,這一年大隋比較平淡,不過平淡中也有一件大事。

什麼大事?全國的學校都解散了,除了七十名貴族子弟,剩下的都是失學兒童。從表面上看,事情的起因是學生素質太低了,楊堅不高興了,在六月十三日這一天,頒布詔書,除國子學(國立貴族大學)保留七十名學生,其餘的如太學、國立四門專科學校、各州縣學校全部撤銷,全體學生回家,愛幹啥幹啥。

詔書一下,天下嘩然,隨之便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不愛學習的理直氣壯跟家長說,學校都撤銷了,還讀哪門子書啊;愛學習的則哭天搶地,頭懸樑白懸了,錐刺骨白刺了,上哪兒說理去呢?

嚴格說起來,中國的大學傳統源遠流長,只是因為自古以來名稱不一樣,很多人還以為只是在近代中國才有大學。實際上不是,早在西漢時,就設立有太學,太學就相當於國立中央大學,要從西漢算,中國的大學歷史那就長了去了,一千年那是剛起步,兩千年才是剛剛好。

從西漢起,大學時而興立,時而廢除,廢除的原因不外乎內憂外患,國家已經沒有精力管理大學了。楊堅治下的大隋卻完全不同,此時的隋朝蒸蒸日上,在這個時候關閉全國的學校,莫非是吃錯了葯?

楊堅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覺得這些學生知道得太多了。

楊堅確實覺得天下的百姓知道得太多了,怎麼忽悠都忽悠不住。從公元581年以來,他不斷讓人上報祥瑞,以證明「隋代北周」是歷史選擇,無比正確,無比英明。祥瑞的歷史同樣很悠久,遠的可以追溯到上古,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都可以成為祥瑞,比如親眼看見自家房頂上空有鳳凰飛過,路邊撿到一塊石頭上刻著「隋朝萬歲」,只要是有利於隋朝發展的,隨你怎麼說,心有多大,牛皮就有多大,祥瑞也就有多大。

然而在這麼多祥瑞的忽悠下,楊堅還是覺得民心不穩,索性把全國的學校都解散了,讓全國人民都變成文盲,就剩楊家一家明白人,其他都是糊塗蛋,這下國家就好領導了,到時農民就是想造反,連個造反的反字都不會寫,看你怎麼反。

一個沒有知識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正如當代很多農村牆上寫的標語:「養兒不讀書,不如養窩豬!」謹以此與楊堅先生共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