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奪嫡,皇子的內戰 奪嫡,一場旁觀的鬧劇

兩條平行線之間有和諧的美,優雅,矜持,就算歲月走得再遠也不會改變——我們無法靠近,我們也不曾遠離。李家和楊家的日子,其實就是兩條永遠不會相交的平行線。

李淵插著夢想翅膀當天使的時候,楊家的日子卻平地起了波瀾,隋朝第一家庭在經歷了夫妻感情危機之後,又出現了更大的危機。

繼承權危機。

但凡是皇帝,一般都要遇到這天下第一頭疼的難題,到底選誰當繼承人呢?儘管有所謂的「立嫡、立長、立賢」標準,然而標準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老皇帝一天不死,太子沒有從准皇帝變成皇帝,那麼這場繼承權的鬥爭就永遠沒有停止的那一天。

李淵站在李家的平行線上,平靜地看著楊家的平行線,在這場鬥爭中,他的身份就是光看不說的看客。

對於天下而言,楊家是一個集體符號,而對於楊家五兄弟來說,他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個體符號,誰都想當皇帝,誰都想自己一統天下,可惜千古難題就在這裡:僧多粥少,狼多肉少。

僧多粥少、狼多肉少還有解決的餘地,大不了大家吃大鍋飯,可惜皇位這個東西恰恰不能分,要能分楊堅早就分了。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楊氏五兄弟的爭奪其實是楊堅一手造成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對封建制還有一絲留戀,這跟他自身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

眾所周知,在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時沒有遇到多大抵抗,這是因為北周實行的是郡縣制,北周皇族儘管地位崇高,但大多數皇族根本沒有獨立的兵權和領地,楊堅奪得中央大權之後,北周的宇文皇族全都成了待宰的羔羊。有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楊堅一直對封建制耿耿於懷,要是國家有個災難,連個管用的自己人都沒有,這可怎麼辦呢?

終楊堅一生,他都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在他的治下,一直都留有封建的痕迹,太子留守中央,其餘四個兒子分別鎮守四個重點地區,這些地區一律為總管體制,相當於大軍區的建制,相當於歷史上的割據諸侯。直到楊廣上台,才徹底廢除了四個地區的總管體制,徹底消滅了封建制,不過也消滅了在危急關頭可以挽救自己的稻草。試想,如果在李淵佔領大興以後,還有幾個管用的楊姓總管(大軍區司令),那麼隋朝的國運是否還能延續呢?這是一個天問。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沒等李淵起事,幾個楊總管已經跟楊廣打得跟烏眼雞一樣,西晉的八王之亂就是證明。

楊氏五兄弟的繼承權之爭主要集中在長子楊勇和次子楊廣身上,至於楊俊、楊秀、楊諒,因為年齡太小,兩位哥哥根本不帶他們玩,他們三個只有在旁邊鼓掌加油的份。楊勇與楊廣的繼承權之爭開始的準確時間點已經無可考了,總之是隨著楊廣的成長和功績的突出開始的,這一點跟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樣,初期相安無事,中期矛盾漸起,後期你死我活。

開皇元年到開皇八年(581—588),這一時期應該是楊勇和楊廣的平靜期,這個時期楊勇安心做他的太子,楊廣則在父親的安排下當親王、總管、尚書令,兩個人井水不犯河水。從開皇八年冬滅陳開始,兩個人的矛盾出現了,楊勇作為儲君儘管安穩,而楊廣作為親王已經迅速積累了功績,南下滅陳,北上防範突厥,這些功績安在大將身上已經快到「功高不賞」,而安在親王身上那就是「功高震太子」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