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海底探秘【七】

拾起地上的銀幣,劉宇浩本以為還是古埃及的物件也就沒留心隨便看了看就準備丟棄,可正當他拿銀幣的那隻手在空中划了個弧度的時候,臉上的笑意卻慢慢凝固。

「貓,貓頭鷹銀幣?」

劉宇浩還以為是自己看花眼了,再次把那銀幣放在自己手心認真端詳,最終確定,手裡拿著的不是古埃及貨幣,而是代表了整個地中海古文明的古希臘貓頭鷹銀幣。

希臘是世界公認的歐洲文明發源地。

公元前四世紀三十年代,希臘馬其頓帝國興起,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消滅了波斯阿契美尼亞王朝,並隨後展開了一系列的東征活動,大量的希臘人流入中亞,從而導致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東傳及巴克特里亞的希臘化。

而這前後共有9位國王掌權,為適應商業貿易和流通的需要,歷代國王都打制過大量錢幣,材質有金、銀、銅三種,金、銅幣較少,絕大多數為銀幣。

其中,更以代表了那個時期最完整、最豐富多彩,以神話傳說為題材的貓頭鷹銀幣為古希臘銀幣之最。

華夏神話神話的神大多是表現封建思想和禮教觀念,講的是官宦俸祿,善惡果報,勸的是克己節慾,行善得報。惡一定就惡,善一定就善,本質上一成不變。

而希臘神話卻絕然與之不同。

古希臘神話演繹出的希臘人,是有思想,熱烈、青春、強健、以及靈與肉是一致的。希臘人愛美,愛強健,愛勇敢,愛文藝,愛活潑,愛興奮,愛音樂,愛斗勇,而且愛團體生活,貓頭鷹正是古希臘人心目中所有結合的完美存在,是矯健、睿智、無敵的勇士。

亞歷山大大帝在創造了古希臘最輝煌的歷史後,命令他的國家鑄造了一批銀幣,銀幣正面是雅典娜女神,反面則鑄有一隻代表雅典娜城邦標誌的貓頭鷹。

雅典娜是什麼神?

是戰神!

貓頭鷹在古希臘人們心中又是什麼?

是英勇無畏的戰士!

劉宇浩仔細看著手中的銀幣,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銀幣的正反兩面都鑄有弓箭,益見亞歷山大大帝以銀幣為國之利器,宣示他心中嚮往的那種不可一世的軍國主義。

完全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劉宇浩手中的那塊銀幣正是象徵著古希臘最輝煌的那一段歷史,象徵著亞歷山大大帝無以倫比的雄心壯志。

如果劉宇浩沒記錯的話,曾經有一塊貓頭鷹銀幣在五年前佳士德的一次秋拍上就拍出了一百八十萬歐元的天價,摺合RMB近一千八百萬之多。

劉宇浩是真懵了,看著鋪滿整個地面銀光閃閃的銀幣呆了半晌。

「我靠,如果把這些銀幣全都運出去得換多少錢?」

反正劉宇浩是沒辦法數清楚腳下厚厚一層銀幣究竟有多少枚,而且看樣子,貓頭鷹銀幣的數量絕對不止他現在看到的這些,旁邊二三十口大箱子中,最少還有五六箱都是同樣的銀幣。

那些銀幣數量之多絕對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字。

別說是劉宇浩了,不管是任何人看到那些銀幣一樣都會驚的下巴脫臼,眼珠子掄的渾圓。

潑天富貴突如其來從天而將,劉宇浩顯得有些措手不及,若不是他本身就擁有驚天財富,估摸這會怕是已經嚇傻了。

試想,二三十口大箱子里裝滿了真金白銀,別說那些本身都是寶貝,就算換成金銀也足有十幾噸重,這麼多錢擺在面前,不發愣的腦子絕對有問題。

但心裡的驚喜沒有持續太久,畢竟劉宇浩前不久才黑了吳凌柏五噸白銀,對那些充滿異味的金屬他的確興趣不是很大。

始終瀰漫在周圍那股神秘至陰至寒的氣息才是他今天要尋找的最主要目標。

觀察了一會藏寶室的情況,劉宇浩的注意力很快被最裡面的幾十個陶罐吸引了過去,冥冥中,劉宇浩似乎察覺到,那股神秘的陰寒氣息正是從那個角落裡傳過來的。

「還是有聰明人嘛,知道用陶罐保存物件。」

劉宇浩已經懶得用異能去透視陶罐里究竟有什麼寶貝了,而是直接用軒轅劍輕輕挑開罐口的密封。

那些布滿裂痕的陶罐本身就是具有千年歷史的文物之一,劉宇浩絕不會暴殄天物直接把它們砸碎的。

不過,那些容器卻比劉宇浩想像中的要結實得多,經歷了千餘年的沉澱依然完好如初,似乎在向劉宇浩述說著它們那個時期古文明的輝煌歷史。

當然,用軒轅劍挑開陶罐密封口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萬一出現什麼不可預測的情況,劉宇浩所站的位置還不至於被傷害。

要知道,失傳已久的茅山術法都會在這個鬼地方出現,誰知道陶罐里還有沒有別的貓膩?

小心駛得萬年船哩!

「切,怎麼又是金銀珠寶,將不懂弄點別的大開門的物件回來?」

這回劉宇浩更「嫌棄」了,失望的撇了撇嘴。

打開陶罐後劉宇浩往裡面一看,那裡面沒有他心裡所想的神秘氣息,而是存放著各式各樣的耳墜、胸花、戒指有黃金打造的,也有各種寶石鑲嵌的,還有造型精緻的祭奠用具。

不過很可惜的是,因為城堡最後沉陷入了海底,那些沒有經過特殊保護的金銀首飾全都已經被海水腐蝕得面目全非了,費盡全力劉宇浩才依稀辨認出,有些器物上刻的是勝利女神—羅馬的維多利亞女神等等傳說中的外國神靈。

劉宇浩很是失望的搖了搖頭,微微蹙眉四下觀望著,貌似面前那些足可以堆成小山般的黃金製品壓根就不能引起他的興趣。

當然,如果最終不能找到劉宇浩心中所想的那股神秘氣息來源,這些寶貝他還是一樣會運出去的,無非是多花點時間罷了。

陡然,劉宇浩的眼睛眯了一下。

在離一排排的陶罐後面還有動物皮囊製成的幾個包裹,剛才是因為陶罐太多了,劉宇浩沒有注意,現在陶罐全部被他挪開,動物皮囊包裹也就順理成章的出現在了眼前。

「這是最後的物件了。」

劉宇浩在心裡默默為自己祈禱了一番後才朝那些包裹走過去。

牛皮、鹿皮、豹皮……

每一個包裹都是不同的動物皮硝制而成,儘管已經千餘年之久,可依然還是有韌性存在,劉宇浩用手扯了一下居然沒有破散開。

「茲啦!」

劉宇浩手裡稍微加了一些力氣,撕開了離自己最近的一個包裹。

這可不是劉宇浩有什麼暴力傾向,而是下水的時間已經足夠久了如果再不上去的話,想必藤軼已經等的不耐煩。

這個怪異的海底古堡有那麼多解不開的謎團,劉宇浩可不想自己的朋友因為要找自己而跑來這裡遭遇什麼不測。

「這,這是什麼?」

突然,劉宇浩眼睛瞪的溜圓,再也不肯挪開目光了,痴痴地看著從包裹一角露出的物件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過了許久,劉宇浩伸出因為激動而微微發顫的手把第一件器物取了出來。

「這是道家法印!」

別提劉宇浩的心裡有多震撼了,只看他略微顯得獃滯的目光都能猜到他現在心中的想法是有多複雜。

法印是道教奏達天庭的公印,也是行使神力的法物。《洞玄經》雲,「法印照處,魅邪滅亡。」

一般的法印都為木製、銅製或玉制三種。印面上刻著具有道教含義的文字,甚至有的還刻著完全符式化的圖案,印鈕一般是獅子或其他避邪獸。道教自從祖天師張道陵開始傳有法印,沿襲至今。

而劉宇浩現在拿在手裡的是一方玉製法印,儘管器物有千年之久未被人接觸,可玉質法印仍然溫潤縝密,光澤如脂。

劉宇浩輕輕在上面摸了一下,立即能感受到那種靈泉應手而出的味道。

再仔細看過去,隱隱間,法印上光澤依舊顯得敦厚純樸,其狀雖為隨形,但表面已經大自然千萬年的打磨拋光,人工只是略加碾琢,更顯其精光內蘊之境界。

「法印可是道家法器啊,怎麼會出現在洋人的藏寶密室里?」

劉宇浩的腦中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再次用力將皮囊的口子撕大一些,劉宇浩陸陸續續從裡面又掏出了幾件道家法器。

所謂法器乃是道教齋醮法壇所需之用器,一般在醮壇配合經韻及科儀使用,有些也可在專行法術時使用。

道教法器,上可召神遣將,下可驅邪除魔,故品種繁多。

劉宇浩今天可是開了眼了,不一會的功夫他已經從皮囊中掏出了笏、如意、法印、七星法劍、五雷令牌、鎮壇木、法尺、鍾、鼓……

「一、二、三!」

仔細數完地上的道家法器,劉宇浩的臉上露出了濃濃的驚愕之意。

那皮囊里竟然足足裝有十九件法器之多,而且沒有一件是重複的,每一件都是精美絕倫的道家至寶。

究竟是誰把這些法器弄到了這裡?

又究竟是什麼原因致使一位道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