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人類的新議題

第三個千年開始之際,人類醒來,伸展手腳,揉了揉眼睛,腦子裡依然縈繞著某些可怕的噩夢。「好像有什麼鐵絲網、巨大的蘑菇雲之類的。但管它的呢,只是個噩夢吧。」人類走進浴室,洗洗臉,看看鏡子里臉上的皺紋,然後沖了一杯咖啡,打開了記事本。「來瞧瞧今天有什麼重要的事吧。」

幾千年來,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沒有什麼改變。不管是20世紀的中國人、中世紀的印度人,還是古代的埃及人,都面臨著同樣的三大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它們永遠都是人類的心頭大患。一代又一代,人類向所有神明、天使和聖人祈禱膜拜,也發明了無數的工具、制度和社會系統,但仍然有數百萬人死於飢餓、流行病和暴力。許多思想家和先知於是認為,饑荒、瘟疫和戰爭一定是上帝整個宇宙計畫的一部分,抑或是由於人類天生的不完美,除非走到時間盡頭,否則永遠不可能擺脫。

但在第三個千年開始之際,人類突然意識到一件驚人的事。雖然多數人很少想到這件事,但在過去幾十年間,我們已經成功遏制了饑荒、瘟疫和戰爭。當然,這些問題還算不上被完全解決,但已經從過去不可理解、無法控制的自然力量轉化為可應對的挑戰。我們不再需要祈求某位神或聖人來解救人類,而是已經非常清楚怎樣預防饑荒、瘟疫和戰爭,而且通常都能成功。

當然,有些時候還是會事與願違,但面對這些失敗,人類不再只是聳聳肩,說「沒辦法,世界就是這樣不完美」或者「這是上帝的旨意」。現在如果再有饑荒、瘟疫和戰爭爆發而不受人類控制,我們會覺得一定是有人出了問題,應該成立調查委員會來研究研究,並承諾下次一定要做得更好。這套辦法還真行得通,此類災難發生的次數及頻率確實都在下降。因營養過剩而死亡的人數超過因營養不良而死亡的人數,因年老而死亡的人數超過因傳染病死亡者,自殺身亡的人數甚至超過被士兵、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殺害的人數的總和,這些都是史無前例的。到了21世紀初,平均來說,人類死於乾旱、埃博拉病毒或基地組織恐怖襲擊的可能性,還不及死於暴飲暴食麥當勞食品的比例。

因此,雖然各國總統、首席執行官和軍事將領的每日議題仍然是經濟危機和軍事衝突,但從整個人類歷史的宏觀角度來說,人類已經可以看向別處,開始尋找其他議題。如果我們確實已經讓饑荒、瘟疫和戰爭得到控制,什麼將取而代之成為人類最重要的議題?就像消防員忽然聽說再也不會有火災了,到了21世紀,人類要自問一個前所未有的問題: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麼?整個世界已經如此健康、繁榮、和諧,我們應該把注意力和創造力投到什麼事情上?因為生物科技及信息技術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新力量,這個問題也變得更加迫切。手上有了這些力量,究竟該如何運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對於饑荒、瘟疫和戰爭還要多談幾句。很多人可能會認為,說這些問題已經得到控制,是個非常離譜、天真至極甚至麻木不仁的說法。不是還有幾十億人每天只靠不到2美元過日子嗎?非洲不是還在和艾滋病抗爭嗎?敘利亞和伊拉克不也正有戰爭肆虐嗎?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更仔細地看看21世紀初的世界,然後再探討未來幾十年的議題。

首先談談饑荒,幾千年來這一直是人類最大的敵人。甚至在不久前,大多數人類仍然生活在生物貧困線的邊緣,低於這條線,人類就會落入營養不良和飢餓的狀態。只要發生小失誤,或者單純有些運氣不好,就可能把整個家庭或村莊判了死刑。如果一場大雨毀了你的麥田,或者強盜搶走了你養的羊群,你和親人可能就會餓死。集體的不幸或愚蠢行徑,則會導致大規模的饑荒。在古埃及或中世紀印度,如果碰到嚴重乾旱,一下子就有5%或10%的人死去的情況並不少見。遇上乾旱,就會出現糧食短缺;運輸又太過緩慢,成本也太高,無法進口足夠的食物;而且政府也無力挽救局面。

隨便翻開一本歷史書,幾乎都會讀到饑荒的慘狀,讀到人在飢餓之下做出的瘋狂行徑。1694年4月,法國博韋(Beauvais)某地的官員描述了當地饑荒、糧價飆漲的影響,他說自己的轄地處處都是「無數可憐的靈魂因飢餓羸頓而亡;他們沒有工作,也就沒有錢買麵包果腹。為了活命、稍解飢餓,這些可憐的人以不潔之物為食,如死貓或剝皮後被投入糞堆的死馬。(還有人吃)宰殺牛時流出的血,以及廚子扔到街上的動物內臟。還有些可憐的人則吃水煮的蕁麻、雜草、樹根或其他植物。」

法國各地都出現了類似的景象。由於前兩年年景不佳,整個王國嚴重歉收,到了1694年春天,糧倉已經完全見底。有錢人設法囤積糧食,以天價出售,而窮人則大批餓死。1692—1694年,法國約有280萬人餓死,約佔總人口的15%;而與此同時,太陽王路易十四仍在凡爾賽宮荒淫無度。第二年(1695年),饑荒襲擊愛沙尼亞,導致該國人口損失達五分之一。1696年,饑荒在芬蘭肆虐,餓死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口。1695—1698年,蘇格蘭也遭受嚴重饑荒,部分地區餓死了高達20%的居民。

多數讀者可能都知道少吃一頓午餐是什麼感覺,比如出於宗教原因而在幾個節日禁食,也可能是連續幾天只喝蔬果汁,號稱有某種神奇的功效。然而,如果連續多日粒米未進,而且連下一口食物在哪兒都不知道,又是什麼感覺?今天,大多數人從未經歷過這種痛苦煎熬,然而我們的祖先對此再清楚不過。在他們向神高呼「拯救我們脫離饑荒!」的時候,心裡正是那種感覺。

過去幾百年間,科技、經濟和政治的進步,打開了一張日益強大的安全網,使人類脫離生物貧困線。雖然有些地區時不時仍有大規模饑荒,但只是特例,而且幾乎都是由人類的政治因素而非自然災害所致。世界上已經不再有自然造成的饑荒,只有政治造成的饑荒。如果現在還有人在敘利亞、蘇丹和索馬利亞餓死,罪魁禍首其實是那些政客。

在全球大部分地區,現在就算一個人沒了工作、一無所有,也不太可能活活餓死。私人保險計畫、政府機構和國際非政府組織可能無法讓他脫離貧困,但至少能提供他每日所需的足夠熱量,讓他生存下去。就整體而言,全球貿易網路能將乾旱和洪災轉為商機,也能又快又省錢地克服糧食短缺的危機。就算整個國家遭到戰爭、地震或海嘯摧殘,國際上通常也能成功避免饑荒肆虐。雖然每天仍有幾億人陷於飢餓,但在大多數國家,已經很少有人真正被餓死。

貧困確實會帶來許多其他健康問題,營養不良也會縮短預期壽命,即使地球上最富有的國家也不免有這個問題。例如在法國,仍有600萬人(約佔總人口的10%)陷於營養不安全(nutritional insecurity)的狀態。一早醒來,他們不知道中午能否有東西吃;夜晚,他們常常帶著飢餓入眠;就算有飯吃,營養也非常不均衡、不健康:有大量的澱粉、糖和鹽,卻沒有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然而,營養不安全仍然算不上饑荒,21世紀初的法國也已不再是1694年的法國。就算在博韋或是巴黎最糟糕的貧民區,現在也不會出現幾周沒的吃而餓死人的情形。

同樣的轉變也發生在其他許多國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國。從「人文始祖」黃帝時期到20世紀的中國,幾千年來中國都曾遭到饑荒肆虐。幾十年前,中國還曾經是糧食短缺的代名詞。1974年,第一次世界糧食會議在羅馬召開,各國代表聽到了恍若世界末日的前景預測。專家告訴他們,中國絕無可能養活10億人口,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正走向災難。但事實上,中國創造了歷史上最大的一個經濟奇蹟。自1974年以來,雖然仍有幾億人苦於糧食匱乏和營養不良,但也已有幾億中國人擺脫貧困,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不再受到饑荒之苦。

事實上,在現在的大多數國家,真正嚴重的問題並不是饑荒,而是飲食過量。18世紀,據稱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尼特(MarieAntoie)曾向挨餓的民眾說,如果沒有麵包可吃,何不吃蛋糕呢?但今天的窮人真是如此。如今,住在美國比弗利山莊的有錢人吃生菜沙拉、藜麥豆腐,而住在貧民窟或貧民區的窮人則大口嚼著美國的國民零食Twinkie蛋糕、奇多玉米脆、漢堡包和比薩。2014年,全球身體超重的人數超過21億,而營養不良的人口是8.5億。預計到2030年,人類會有半數身體超重。 2010年,飢餓和營養不良合計奪走了約100萬人的生命,但肥胖卻讓300萬人喪命。

繼饑荒之後,人類的第二大敵人是瘟疫和傳染病。由川流不息的商人、官員和朝聖者所聯結起來的繁華城市,既是人類文明的基石,也是病菌滋生的溫床。於是,住在古雅典或中世紀佛羅倫薩的民眾都心裡有數——他們可能忽然生病,短短一周就過世;也可能某種流行病突然暴發,一下帶走他們的整個家庭。

最有名的一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