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慷慨江湖,翼王定計破敵

太平天國甲寅四年(清朝咸豐四年)十一月十日,朔風凜冽,掀捲起滿江波濤,數百艘兵船載運了太平軍將士一萬四千人,浩浩蕩蕩,頂風破浪,從安慶碼頭西上。前隊是新造大小戰船二百餘艘,然後是翼王的座船,是一條新打造的多艙帥艦。再後是民船改建的炮艦和大批運兵船,最後殿以巨大的水上城堡大木筏兩座,由數千名縴夫奮力拉著整個船隊逆水行舟,像蝸行似地一步步向上游駛去。冬日溫和的陽光,被西北風吹得充滿了蕭索的寒意。同樣是獵獵的軍旗飄揚,同樣是震天撼地的鑼鼓聲,與去年正月從武昌下駛奪取南京時相比,總覺一個是如日初升,一個是蕭蕭入暮。一幕悲壯的人間史劇過早地收場,才升的太陽忽然急劇下沉。一位力大無窮的英雄托住斜陽,猛力將它向上提起,又提起,力求再現艷陽當頭的燦爛輝煌。這位威風八面的大將軍,便是太平天國卓越的軍事家石達開!他不顧寒氣襲人,風帽裘袍,正坐在船頭上,前後瞻顧他所率領的將與敵人決一死戰的艦隊。雖不十分龐大,卻極其精銳。船頭上年輕的弟兄們,個個精神抖擻,滿懷激情,揎拳舉臂,角力摔跤,士氣十分高昂。達開在碼頭上臨行前和許多士兵交談過,詢問他們此次出征的感受,竟沒有一人有壯士一去不回的悲壯情懷,而只是笑呵呵地大談:「打個大勝仗到武漢過大年!」那麼洒脫,那麼自信,全不把威風一時的湘軍放在眼中。達開寬慰地想:「士氣可用了,只要指揮得當,一定能讓曾國藩知道太平軍的厲害。奪去的城池,一座座奪回來!」

出征前,他得到戰報,秦日綱、韋俊與李秀成退兵黃梅後,還有一個常勝將軍、殿前檢點陳玉成,本來鎮守田家鎮上游蘄州沿江陣地,屢次擊敗湖廣總督楊霈的兵馬,成了田家鎮北方陸路屏障。田家鎮丟失後,他也只得率兵退回黃梅。那楊霈想撿個便宜,命部將領兵追了上來,吃陳玉成施個回馬槍,殺得大敗而逃。果如達開所料,曾國藩立即命湘軍羅澤南、塔齊布領兵攻打黃梅,進駐小池口的羅大綱聞訊急忙向北增援,進抵只離黃梅二十里的濯港。無奈此時秦日綱軍大敗之餘,軍心動搖,不敵如猛虎出山的湘軍,已經放棄黃梅,退到東邊安徽宿松縣境內。羅大綱探悉秦軍東撤,也於十一月初九日從濯港撤回池口。翼王接到羅大綱的稟報後,料想小池口孤軍難以堅守,立即下令出兵。「和妖軍真正決戰的時刻就要到來了!」艦隊在緩緩西上,迎住撲面的寒風,翼王從容鎮定地想。

太平軍水師越過小孤山,又行了七八十里,已是十一月十四日的近午時分。忽見一座巨大的沙洲橫亘江中,長江分為南北兩航道,櫓工呼道:「快到鄱陽湖了,這是江洲。」

翼王與以晃、玉昆等聞聲,從艙中出來,聚到船頭觀看,遙見北航道北岸有一村落,問櫓工老大,答道:「這就是八里江,從那裡入長江恰好八里遠近。」

復行十餘里,南岸危崖壁立,中多孔隙,江水衝激,聲若洪鐘,眾人都道:「湖口石鐘山到了!」原來湖口有上下兩座石山,城北臨江的是下石鐘山,城南者稱上石鐘山,合稱雙鍾。轉眼江面豁然開闊,煙波浩渺,漫無邊涯,滔滔清流從左側奔湧入江,舉眸南望,湖水茫茫,雖越百十里猶不見其涯際,這便是天下聞名的鄱陽湖。正有太平軍的兵船停泊於湖口東西兩處江面,旗杆上懸掛了一幅顯眼的黃綢大旗:「冬官正丞相羅」。

玉昆道:「羅大綱從小池口撤退到湖口來了!」

便命兵士用旗語傳令水師戰船下錨停泊,翼王座船帶了十來艘舢板,繼續向左駛入鄱陽湖口。但見浩浩湖面,惟有此處突然收束如瓶頸,東岸古城兀立,即是湖口縣城。岸畔碼頭,平時商旅輻輳,帆檣林立;現在正當戰時,停靠的民船很稀少了,也碇泊著一批太平軍的戰船,當是羅大綱的部下。遙望對岸,雜樹森森,茅舍隱隱,櫓工指點道:「那便是梅家洲,往日荒涼得很,現在之有些人家。」

座船剛剛下碇,一員魁梧雄偉,滿面虯髯兩鬢微白的大將,從岸上高峻的石階飛奔而下,跨上翼王座船大喊道:「翼王殿下,我老羅終於把你盼來了!啊哈,胡秀才,黃老弟都來了,好極,好極,這齣戲有看頭了,快把曾國藩這頭騾子治一治吧!」

未等翼王開口,聚集在帥船上的胡以晃、黃玉昆等人都圍著大綱笑道:「小池口丟了吧?這麼嘻嘻哈哈,還當你是打了個大勝仗了哩。」

「呸!這時候還打得了勝仗?」大綱哇哇叫道,「殿下,你說說,燕王都退兵了,我還和妖兵在小池口死拼嗎?把我拚死了,誰來為殿下打曾大妖頭?」

翼王笑道:「大綱的話不錯,帶兵打仗要見機行事,不作無謂的犧牲。如今決勝的戰場不在北岸小池口,而在南岸九江至湖口一線。大綱退兵正合我意,不知曾大妖頭和妖兵來了沒有?」

「林啟容剛差快馬來報,曾大妖頭的座船今日午前剛剛抵達九江城外,陸師還沒有出現,水師的前鋒,則早在得了田家鎮之後就開到了九江來了,和我軍水營在小池口外交鋒了兩次,打算越過九江到湖口來,被我軍新建兵船和大木筏的炮火打回去了。現在我們水陸兩軍都撤到湖口來,敵軍的水師恐怕也要夾了尾巴跟過來了。」

「很好,我正要等著與他們決戰哩。」翼王從容笑道,「曾國藩既然來了,他們的陸師也就快到了,好戲快開場了。趁這個空隙當口,衛天侯,請你派個承宣官趕快渡過鄱陽湖,換上快馬,去把林啟容找來開個軍事會議,限他明天巳時初刻(上午九時)趕到!」

大綱道:「這個地方我熟悉,從縣城渡過湖去,對岸就是梅家洲。這洲原來是一片沙洲,後來和陸地連在一起,好像老鷹守在鄱陽湖西口。老鷹身子在九江,頸脖子在盔山,那張尖尖的嘴則伸進了湖中,正對著東岸的縣城。從梅家洲去九江城有一條大道,大約五六十里光景,快馬加鞭,不消一個時辰就到了。」

玉昆立刻用翼王名義寫了一道手諭,鈐上小印,著翼殿承宣即時下了舢板,渡湖前往九江去了。

翼王與參謀人員由大綱陪同登岸,住進了縣衙,作為翼殿行營,大綱搓著手道:「殿下,我留在湖口是專為等你的大駕。你來了,不用都擠在湖口這座小城裡,梅家洲那邊無人把守,讓我移營過去吧。」

「不急,明天開過軍事會議,再移營也不遲。」

翼王喜歡遊覽名山大川,雖在大戰迫在眉睫的時候,而瀟洒一如往日。他命大綱引導,與眾幕僚同游下石鐘山,山上半山亭、懷蘇(蘇軾)亭、江天一覽亭等台閣玲瓏,樹木蒼翠清幽,遙望對岸廬山五老峰,雲遮霧繞,若隱若現。俯瞰鄱陽湖,連天碧浪,氣象萬千。清清湖水,從石鐘山下洶湧卷騰,一泄入江,道不盡千古風流事,唱不完歷朝興衰史。

翼王不勝感慨道:「湖口控江扼湖,果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座鄱陽湖閱盡了人間滄桑,三國時代東吳大都督周瑜駐節柴桑口(今九江市),就在鄱陽湖中訓練水師。後來周瑜死了,魯肅從劉備、關羽手中分得了長沙郡,才在洞庭湖中操練水師,岳州岳陽樓本是魯肅的閱兵台,可惜湖口沒有周瑜的遺迹。」

以晃笑道:「說不定我們足下的江天一覽亭,就是當年周瑜的閱兵所在哩。」

曾錦謙道:「若干年後,湖口必定會多了幾處古迹,供後人憑弔。」

眾人詫異道:「古迹還有新造的?」

錦謙笑道:「那便是太平天國翼王點將台,和太平軍與妖軍大戰時的軍事故壘。」

眾人大笑道:「說得是!後人看今,正如今人弔古。」

達開道:「鄱陽湖的故事多得很。元朝末年,反元起義軍紛紛崛起,長江一帶就有陳友諒、朱元璋和張士誠三支人馬。其中佔據湖廣和江西的陳友諒最強,卻不料朱元璋以弱敵強,和陳友諒的水軍決戰於鄱陽湖,陳軍擁有許多三層的艨艟大艦,朱軍都是小船。但是朱軍奮勇殺敵,縱火焚燒敵船,陳軍大敗,朱元璋一勝定乾坤,開闢了明朝的天下。這也是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一個範例,管教今日鄱陽湖也成了曾國藩水師的葬身之地。」

以晃也讀過些史書,說道:「當初陳友諒的水師是從南昌入鄱陽湖,迎戰朱元璋,兩軍相遇於湖中的康郎山,才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水戰。現在妖軍的水師都在大江之上,怎麼會葬身到鄱陽湖中來?」

達開微笑道:「今日游山,且先盡情賞玩鄱陽美景,留下這道啞謎,明日軍事會議上再與諸君斟酌。」

次日巳時未到,林啟容從九江城拍馬來到梅家洲東岸,換船渡江,進謁翼王。啟容今年三十三歲,也是廣西老弟兄,黑瘦精幹,處事沉著,遇驚不慌。所以去年翼王初次西征時挑選他作了九江守將,果然成了太平軍中一員名將。達開見啟容來了,問道:「九江城下有妖軍出現嗎?」

「還沒有哩,曾大妖頭既然來了,他們不會太遲,大概三五天內都會來送死的!」

翼王笑了一笑,詢問錦謙道:「人馬到齊了嗎?」

「軍帥以上都到了,正聚在議事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