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回 元吉惡意贈烈馬 世民怒言道曲直

李淵覽罷諸州報來的秋熟表章,見收成較去年增加了三成,心中大樂。因思這是推行均田兩法的功勞,遂對當初修訂兩法人員厚加賞賜。李世民見到此詔令,腦海里突然浮現出劉文靜的影子,若論修訂均田兩法的倡議者,首功應推劉文靜。如今新法已見成效,惜劉文靜已逝去數年,墓木早拱矣。

此時距離楊文干反叛已歷三月,事情早已平息下來,東宮與天策府兩幫人員固然各懷心事,暗中不免變著法較勁兒,然畢竟較以往收斂許多,朝中顯得很平靜。如今秋收又獲大熟,李淵高興,群臣的臉上也皆綻開喜慶之容,上上下下沉浸在一種久違的歌舞昇平的氣氛之中。

李淵怕官吏妄報收成,就想出外巡視一番。這日他令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隨同,一幫身前近臣自然跟隨,他們名義上去終南山狩獵,其實也想沿途查看百姓收成情況。

李淵此次不乘輅車,與眾人一起乘馬,他們沿著朱雀大街前呼後擁出了明德門。出城後,即見官道兩旁阡陌縱橫,一捆兒一捆兒黃色粟稈散佈於田間。長安周圍八百裡間,土地肥沃,人們又引來渭水導渠灌溉,莊稼歲歲皆能大熟。現在正是播麥種之時,只見田間有人收起粟米稈兒,再馭牛耕地,熟耕數遍後再撒上草糞,最後架耬將麥籽兒播下。

李淵看著田間繁忙的景象,對三個兒子說道:「朕一茶一飯,每每思其來之不易。想我李家坐定天下,這不誤農時,勸人稼穡,為治國之根本。大郎此次力主推行均田兩法,收到如此好的效果,甚合吾意。」

李建成對道:「兒臣經略河北時,見那裡田園荒蕪,百姓流離。這裡是京畿之地,父皇恩情可以就近澤被。而國土之遠,能否如眼前繁華?想來必有差距。」

李淵讚許道:「大郎能慮遠事,實屬不易。二郎、四郎,你們兩人要多隨太子,多想些勤政愛民之事,我一日比一日老,將來這個天下畢竟要由你們三人來操心。」

李世民和李元吉齊聲答道:「兒臣謹記在心。」

他們這樣邊走邊看,不覺就過了午時。尚食官幾次催著李淵進膳,李淵興緻勃勃不願就食。這時,他們已出了京畿平原,官道漸漸抬高,兩旁已成山丘。李淵瞧見拐彎處有幾座青色房舍,揮鞭指向那裡,對馬三寶說:「三寶,我看那裡有山有水,風景不錯,午膳就在那裡用吧。可讓其餘大隊人馬就地不動,不要驚嚇了百姓。」

那裡果然是幾戶山間人家,房舍無疑是新造的,房頂不用茅草,卻用一色的青瓦鋪就。李淵慢慢走過來見到屋上青瓦,奇道:「沒想到這山坳之中竟然用瓦造房,三寶,這房子里的人呢?把他們叫過來見朕。」

馬三寶事先將這裡的百姓都趕了出去,沒想到李淵要見,遂慌不迭地叫回他們。

李淵令群臣一起在院內的青石板上共同進膳。

膳食甚是簡單,主食為稻米飯、鏵鑼,配上幾個精緻的小菜,食來很是清爽。李淵性格簡慢,對飲食要求不高,覺得吃飽就行,遂詔簡易菜譜,這樣簡來簡去,就成了尋常的家常飯。

李淵吃完,馬三寶帶領一群人走了過來,李淵見領頭的是一位年約六十的老翁,遂招呼老翁過來並讓尚食局人員賞給那些人果子吃。

這名老翁鬍鬚銀白,面色紅潤,他從未經歷過這等場面,站立在那裡哆哆嗦嗦,一時不知該講些什麼話。

李淵和顏悅色,指著面前的青石凳說道:「嘿,你怎麼傻傻地站在這裡?到了你的家裡,莫非要我給你讓座嗎?」

群臣聽後輕笑不已,那老翁聞言慢慢坐在青石凳上。

李淵問明這位老翁姓張,今年六十二歲,就說道:「我就稱你為張翁吧,你比我大了兩歲,我倆年齡差不多,你也稱我為李翁吧。」

群臣平時見了李淵,那是皇帝威風,不敢妄說一語。沒想到李淵今日見了這名老翁卻如此隨和,不免詫異萬分。

老翁漸漸回過神兒來,瞅著李淵的面龐說道:「李翁,你僅比我小兩歲,我看著不像,總覺得你才五十齣頭呢。」

李淵笑容上臉,老翁說自己年輕肯定不是恭維之詞,當是真情,心想自己這些年狩獵劃舟,還是沒錯的。他又說道:「你的精神頭兒也不差呀,看你的身子骨還挺硬朗,還能到田裡勞作嗎?」

「能,你看我能吃能睡,再不幹點活兒來,豈不成了廢物嗎?前些年家裡有些薄田不算太忙,到了冬天我還要去燒炭。這幾年朝廷又給分了不少地,忙著呢,你看,田裡的麥子還沒種完呢。」

「你家現有多少田地呀?」

老翁扳起指頭算了一陣,點頭道:「有三百來畝吧,我有兩個兒子皆已娶妻,算來也是一個大家。」

李淵目視李建成,李建成點點頭。按照均田制,丁男、中男給一百畝,婦人四十畝,其中的十分之二為世業田,可由兒孫繼承,其他的為口分田,若其身死則入官另行分配。

「收成還好嗎?」

「好,好,這幾年風調雨順,糧食多得都吃不完。李翁,看你的裝束,定是京城裡的大官,肯定見過當今皇上。當今皇上好哇,我經歷過前朝,那時候的收成還不夠交租子呢,現在朝廷每年僅收我十幾石的租子,剩餘的都是我自己的。看,我這房子用上了新瓦。李翁,要說到了我這個年齡還能活幾天?只要手頭有東西,享受享受也不為過吧?」

李淵平日聽臣子頌揚,心裡雖很高興,然聽得多了,也就不以為然。如今聽了面前這位老翁頌揚自己,那是真情流露,沒有一點假的成分,遂大喜對馬三寶道:「好哇,賞他。」

馬三寶見李淵僅說打賞,並未說賞賜數量,有心想問又不敢,就令人捧出二十匹潞綢,二十個銀錁子拿到張翁的面前。

李淵指著這些賞物道:「張翁,你說得對,不能光過苦日子。你現在有糧吃,有瓦房住,回頭再讓你的巧手媳婦兒為你做上幾套衣裳,拿這些銀子到京城裡的東西兩市逛逛,那才叫不虛此生呢。」

張翁見這麼多東西橫在面前,一時驚呆了,他顫聲道:「這——這——這如何能夠?李翁,你家在什麼地方?回頭我帶些粟米和山珍去答謝你。」

裴寂在旁插嘴道:「還不跪下謝賞,你面前的即是當今皇上。」

張翁一聽,嚇得「撲通」跪地,那邊的家人也齊刷刷地跪下來,都顫慄不已,再也不敢說話。

李淵不悅地瞪了裴寂一眼,斥道:「多嘴!這樣還有什麼趣味?」他復對張翁說,「你到了京城,看哪兒的房子最大,就可進去找我。」說完,招呼群臣離開。

李淵和張翁的這段對話,後來在京城內很長時間被傳為佳話。張翁被李淵賞賜的消息也不脛而走,地方官另眼相待。那塊被李淵坐過的青石凳,後來被當地人稱為「青龍石」,有好事者起一小廟將之供起,周圍人來此頂禮膜拜,香火甚旺。

李淵一團高興來到狩獵的地方,瞅著三個兒子,他忽然來了情緒。令人在四角設了箭垛,讓三兄弟騎射比武,言稱優勝者有賞。

封德彝明白李淵的苦心,知道他想竭力彌合兒子之間的裂痕。那一時刻,封德彝不免笑李淵的天真:都什麼時候了,現在再來做這些表面文章,不是有點晚了嗎?

群臣圍在一旁,靜靜看著三兄弟在那裡比武。只見他們披掛上馬,然後催開了馬蹄,弓如滿月,箭如流星,一會兒工夫就分出了高下:李世民和李元吉戰成平手,李建成的武藝畢竟差了些,有三箭竟然脫靶。

三兄弟齊齊來到李淵面前復命,李淵哈哈大笑,令馬三寶捧出兩套黃金甲賞給李世民和李元吉,然後對李建成道:「太子,知道朕為什麼沒有賞你嗎?」

李建成低頭道:「兒臣武藝低劣,因此不賞。」

李淵斂容道:「錯了,你以為朕沒有賞你嗎?」

「兒臣愚鈍,不知父皇所賞何物?」

「你有兩個英武能戰的弟弟,將來能保你江山穩固,有了他們,又有什麼賞物能比呢?朕賞他們,其實就是賞你!」

李建成大為感動,涕泣道:「父皇恩重如山,兒臣……恐有失父皇重託。」

李世民和李元吉也明白了李淵的意思,齊齊跪在李淵面前,頓首道:「父皇諄諄教誨,兒臣謹記在心。此生為父皇和太子的臣子,定當肝腦塗地,以報聖恩。」

李淵又哈哈一笑:「你們明白就好,起來吧。今日出來狩獵,朕心情甚好。朕就在這裡觀獵,你們兄弟一同,可以縱情,去吧。」

此後五坊使撒開鷹犬,漫山遍野間響起了人聲。李建成兄弟準備上馬馳騁圍獵。

李元吉對李淵今日的舉動很是不解,心想二郎的脾氣誰人不知?只要是他認準的事兒,誰都難拉回頭。楊文干謀反,明明就是二郎搗的鬼,可父皇不痛不癢地將韋挺三人流放蠻荒,每人各打五十大板,就此丟開。外人看起來,東宮裡被逐兩人,而天策府僅走一人。錯兒還是大哥的為多,父皇明顯處置不公。現在父皇又在這裡做戲給眾人看,不想法把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