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回 二十萬軍罩洛陽 十三棍僧救秦王

此後十餘日里,兩軍相安無事。洛陽城內王世充在那裡整軍備戰,慈澗這裡,李世民從容調度兵馬。慈澗東南小山上,李世四人領兵兩萬在那裡紮下了營寨,旗幡獵獵,軍營嚴整。

李淵任李世民為東征元帥,河南、河北諸州縣皆受其節制。李世民攻下慈澗,眼望洛陽,令帳下諸人獻下一步行止之計。褚亮在房中沉思多日,這日走出門外,邀房玄齡、杜如晦一起出東門漫步,他們不走大道,沿著陌田草埂向李世營中行去。褚亮切入正題:「房、杜二先生隨秦王多日,對他如何處置下步軍務,心裡應該有底吧?」

房玄齡道:「我們的這位少主人幾日來眉頭緊皺,我觀他心裡其實一時難斷。攻洛陽不比以前數仗,王世充在洛陽經營多時,河北的竇建德心思難料,聽說他數日前致書皇上,對我們攻打洛陽很不以為然呢!」

杜如晦道:「確實如此,洛陽並非打一仗就能有結果的,背景著實複雜。」

褚亮見前方有一叢野菊花開得正旺,上前折下數枝,探頭聞其馥郁的香氣,微笑道:「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盛夏已過,馬上就到金秋了。房、杜二先生,想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我們三人皆讀書之人,亂世時不去隱逸,卻來隨秦王東征西討,這是一種進步嗎?」

杜如晦道:「聖人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亂世中性命難保,遑論讀書了,我們棄筆從戎,較之陶潛公隱逸南山,我想還是多了一層積極意義。」

褚亮哈哈一笑,說道:「好,這幾日我沉思默想,為秦王籌下一策,現在請教你們這兩位方家。我觀洛陽王世充在那裡經營多時,城堅壁厚,急切中難下,且有諸州縣與之呼應,他和竇建德還暗中來往。我們急攻不可,徐圖又太慢,可用之『外急內緩』之計。」房玄齡、杜如晦齊聲問道:「『外急內緩』之計?」

褚亮點點頭:「所謂『外急』,就是使各地行軍總管廓清與洛陽聯繫的通道;所謂『內緩』,就是對洛陽圍而不打,斷其糧道,使其內亂,我們以逸待勞。」

房、杜二人沉默片刻,這件事情兩人心中也曾考慮過,無奈頭緒太多,一時理不出總綱。褚亮現在的寥寥數語,如同黑夜中的閃電,雖然光芒極短,卻一下子將面前照得澄亮。兩人喜形於色,齊聲道:「好哇,想不到你這位聞名遐邇的老夫子,還能想出如此好的主意!走,我們找秦王說去。」

說話間,他們不覺走到了李世等人的營寨。李世、秦叔寶、羅士信、程咬金四人正在營寨中巡視,見到三人前來,程咬金道:「三位先生的興緻好得很哪,戰陣之餘還在這裡吟詩作賦。褚先生,你手執菊花,莫非是以花為題嗎?來,讓我咬金也湊趣哼上幾句。」

眾人大笑,房玄齡說了褚亮籌劃的計策,這邊四人沉思一會兒,都覺得是一個好主意。

羅士信也很讚賞,說道:「褚先生此計,正打在王世充的七寸上,先外后里,不愁他不就範。」

程咬金嚷道:「走哇,我們七人一同去找秦王說道說道。」

其實李世民也想到此節,只不過有些模糊。這會兒聽了褚亮等七人說了所籌劃的計策,心中一下子明亮起來,遂派人叫來蕭瑀、封德彝、屈突通等人議事,眾人心意共通,三言兩語就將此計定了下來。

數日後,各處行軍總管接到李世民的書信,這日齊集慈澗。他們是:壽安行軍總管史萬寶、太行將軍劉德威、上谷公王君廓、懷州總管黃君漢。李世民令史萬寶將兵出壽安南據東都伊闕之龍門;令劉德威自太行東圍河內;令王君廓自洛口切斷東都糧道;令黃君漢自河陰攻回洛城。按照他的部署,若諸將皆能完成使命,則洛陽就成了孤城,四周被唐軍合圍。諸人領命分別離去。

不久,各處總管的動靜報到慈澗,李世民接報後大喜,見各處進軍順利,大致實現了自己的意圖。李世民一面寫好奏章,派人送往長安;一面在慈澗留下守軍一萬,由李元吉留下統領,其餘二十餘萬大軍拔寨而起向東前進,欲進據北邙山進一步壓制洛陽。

李元吉不願鎮守慈澗,說有一偏將鎮守即足矣,李世民堅持,他只好悻悻作罷。

李世民在這邊調兵遣將,王世充在洛陽也忙個不停。王世充自從丟了慈澗,寢食難安,欲親征重新奪回慈澗。細作報說李世民有兵近三十萬,他緊急從轄下州縣調兵,想從人數上壓倒李世民。不數日,轄下各州縣雪片也似送來急報,他覽罷大驚又甚為不解。眼瞅著李世民在慈澗按兵不動,為何又憑空冒出如此多的唐軍兵馬四處攻打?很快,伊闕被唐軍攻陷,過了兩日,河北的懷州也落入唐軍之手。眼見四處起火,他只好將集中來的兵馬又分出部分抵擋唐軍的攻勢。剛剛完成這些事情,細作來報,說李世民率領大軍出慈澗向北邙山進發。聞聽後,王世充帶眾將及大臣來到洛陽城西北的青羊宮居住,就近指揮兵馬與李世民相持。他在青羊宮剛住下,李世民已在澗水北岸紮營。王世充派人到唐營中下戰書,約好明日辰時隔澗水而戰,李世民就在營帳里批了戰書,同意交戰。第二日清晨光照澗水,兩軍飽餐後隔水而列。澗水對面,李世民帶領眾將立在河岸上,背後,二十餘萬馬隊、步卒整齊排列,旗幡嚴整,鼓鉦轟鳴。河對岸,黃羅傘下,王世充身著袞冕龍袍,乘革輅車當中而立,左右兩邊,排立當朝文武。兩軍對陣,前排人可以互相看清彼此眉眼。

李世民眼望王世充的黃羅傘,低頭對屈突通說:「屈公,我與王世充先談幾句,就與敬德一起帶領五百人殺向敵陣。你看我將敵陣攪動,立刻和眾將率大軍掩殺過去。」

屈突通一愣:「放著如此多的兵馬不用,秦王何故孤身行險?若為前軍先鋒,這裡將領雲集,隨便挑選兩人即可。」

李世民很堅決:「屈公,毋庸多言。我入敵陣,這裡由你全權主持!」

王世充還在那裡擺他的排場,只見在從人的攙扶下,他跨上戰馬,與單雄信和太子王玄應向河沿走來。李世民見狀,招呼尉遲敬德一齊向前。

澗水東流,此處水流甚緩,聽不見水的響聲。單雄信和尉遲敬德分別將手一揮,各自陣中的鼓鉦響聲皆停,頓時,兩邊數十萬大軍靜寂無聲。

王世充到了河邊,李世民見他生得一頭黃髮,鷹鉤鼻子,雙目深陷,傳言他為胡人果然不虛。看到李世民年輕威武,英姿颯爽,想起這樣一個年輕人幫李淵東征西討,打下大片的疆土,王世充心裡一時晃過無數念頭,不禁長嘆一聲。他開言道:「來者莫非李世民嗎?朕問你,隋室傾覆,唐帝關中,朕帝河南,朕未嘗西侵關中,你卻興兵來犯,是何道理?」

李世民聽了王世充言語,心中不由得暗笑,人言王世充胸無大志,聽其言語頗以割據自足,果如其然,遂答道:「四海皆仰皇風,我皇定都長安,四海皆服,為皇室正統。你在這裡擅立帝號,對我皇大不敬,東都士民也向我皇請師,世民奉旨特來討你!你若願降,可保富貴,你若抗命,今日也不用多言。」

王世充聽李世民言辭決絕,又見唐軍威武,昔日手下將領秦叔寶、羅士信、程咬金站在身後甲胄鮮明、威風凜凜。那一會兒,他猛一激靈,已自心怯了,遂溫言道:「秦王世民,兵戈之下,焉有完卵?我們不如息兵講和,各歸其所,今後大家相安無事,這樣的結局豈不更好?」

李世民冷笑道:「本王奉詔取洛陽,父皇不令與你講和!王世充,你若願降,此事還可商量,講和,那根本不可能。你可後退三思,否則我兵馬一出,玉石皆焚!」

王世充一時躊躇不能答,一旁的單雄信忍不住喝道:「要戰就戰,李世民,誰人怕了你不成?」

李世民並不答言,同尉遲敬德返回陣中。那邊王世充也向本陣中走去。這時,尉遲敬德唿哨一聲,陣前的五百馬騎齊刷刷地奔出陣來,瞬間就奔到李世民的面前。李世民、尉遲敬德猛地一勒韁繩,馬頭又轉向河對面,四對馬蹄在草地上踏然向前。到了河邊,李世民一提馬韁,「颯露紫」率先越過堤岸躍入河中。這裡河水並不算深,僅及馬腹。馬兒似乎明白主人的心意,到了水中並不慢慢行走,而是屈腿一使力,身子帶起一溜兒水珠,四蹄竟然飛在水面之上,宛如凌空而飛。「颯露紫」十幾個起落之後,後腿又一曲,身子飛起,前蹄已然著地。尉遲敬德的烏騅馬也一點不含糊,和「颯露紫」一前一後到了對岸。其時,王世充和單雄信策馬返陣僅行其半,聞聽自己軍陣中驚呼,愕然而顧,見李世民、尉遲敬德二人策動水淋淋的坐騎正向自己衝來。

隨後的五百人馬剛剛渡過澗水大半,單雄信見狀,向王世充喊道:「主公先走。」又大聲向身後喝道,「前鋒過來,隨我擊殺李世民。」他那裡金頂棗陽槊一揮,向迎面而來的李世民撲去。兩般兵器在空中相撞,倏地又分開,兩人坐騎轉了個半圓又復纏鬥在一起。尉遲敬德在後招呼五百人呈扇面為李世民掠陣,看見鄭軍五千餘人跑步圍了過來,又見李世民和單雄信鏖戰正酣,遂大喝道:「秦王少歇,且請退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