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回 歸長安秦王獻捷 宴皇子李淵分兵

李世民為了安定隴西,又在涇州住了些日子,將這裡的事情安排妥當後,他上表奏聞李淵,要求授郝瑗為涇州刺史,宗羅睺為驃騎將軍。張萬歲看中了淺水原的水草肥美,求將這裡作為牧馬場,李世民贊成他選的這個地點,並奏授張萬歲為高墌刺史。李世民這樣安排並非靈機一動,是他和房玄齡、杜如晦商量而來的。郝瑗、宗羅睺在隴西多年,深明這裡的人情和地理,且他們兩人在隴西人士那裡名聲也不壞。讓他們主持這裡的軍政大權,既可以撫慰當地民心,又可以制約西面的李軌。退一步說,若兩人心懷不軌有所圖謀,李世民事先在高墌伏下了張萬歲這顆棋子,可以確保長安西面的門戶堅固無虞。

時間到了臘月中旬,李淵的聖旨到了隴西,對李世民所奏全部照準,令西征大軍押送薛仁杲等人班師長安。

聽說可以回家過年,全軍一片雀躍。臘月十六,大軍拔營涇州向東班師。郝瑗、宗羅睺帶領一千官宦一直把李世民送出十里之外,兩人俯首向李世民保證,定當忠心向唐,無論肝腦塗地。李世民挽著兩人之手,極盡溫言撫慰之事。大軍經過淺水原,前時亂軍搏殺的痕迹還在,原上堆起了一座座墳堆。只見長草低伏處,一座座新土堆成的墳丘散布在方圓五里範圍內,顯得滿目蕭瑟與悲涼。

褚亮帶領家人也在大軍行列中。李世民進了涇州,當晚就讓房玄齡陪同找到褚亮。褚亮早聞秦王之名,看到他如此折節下士,心中感激涕零,當即答應隨李世民舉家遷往長安,李世民先給了他一個秦王府文學的職位。這會兒李世民眼望墳丘,回首對褚亮說:「褚先生,我聽說你當時因為勸薛仁杲罷戰降唐,還差點掉了腦袋。他若聽了你的意見,眼前也許就沒有這些墳丘了。今日薛仁杲被逼降唐,卻有這麼多人拋屍荒野。唉,兵者,古往今來皆悲慘啊。」

褚亮道:「所以說天下亂不得,誰都想當皇帝,只有互相打了。瞧薛仁杲那樣兒斷登不了大寶,如此不識時務者,得一場富貴也就足矣。說起來,我還是替他著想呢。」

李世民哈哈大笑:「褚先生此言妙矣,到了長安,你不妨像孔夫子那樣周遊列國,讓劉武周、王世充等人不要在那裡瞎折騰了,讓他們都投降大唐貴為王侯。你說如何?哈哈,你肯定會被人家大棒子給打出去,弄不好還會掉腦袋。可惜呀,世上不見棺材不落淚的人太多了。」

大軍緩緩退到豳州,李淵派出的迎候使李密已到這裡。

西征大捷的消息傳到長安,李淵大為高興。李世民飛雲谷兵敗後,裴寂北征劉武周連遭敗績,最後丟盔卸甲逃回了長安,多虧殷開山和柴紹夫妻堅守龍門才擋住了劉武周前進的勢頭。那些天,眼見戰事不利,李淵連出外狩獵的心情都沒有了。長安百官人心惶惶,深恐長安不保,紛紛上奏要求增兵,並嚴懲逃跑之帥裴寂。李淵一時無兵可派,又不願意深責裴寂,只好整日里在宮裡唉聲嘆氣。現在李世民生擒薛仁杲,長安以西基本安定,可以全力對付劉武周了。李淵如久旱遇甘霖,專派李密到豳州迎候,自己在長安督促百官做好獻捷太廟的準備。

這李密降唐後,李淵將他養在長安,封其為光祿卿、邢國公。他到了豳州,算著李世民到達的時辰,與豳州刺史等官出城門立於道邊,身邊排設香案,身後彩旗獵獵,鼓樂人員持器等候。

凱旋的西征大軍抵近豳州,前導馬騎過後,李世民騎著那匹高大的「白蹄烏」走在最前面。他行到城前,只聽鼓樂聲起,眾官俯伏迎候。李世民下馬,李密向李世民宣讀了聖旨和迎候詞,一應繁文縟節,不一一細表。

大軍在豳州並沒有停留。李密也隨大軍向長安進發。李世民早聞李密之名,這次還是第一次見面,想起他助楊玄感起兵、據瓦崗稱魏公、殺翟讓自稱皇帝的往事,一直覺得他是一位奇人。這次遇到真人,只見李密矮胖身材,膚色較黑,偏又留了一溜兒黑須,樣子實在無特別之處。

李密在長安見李淵,時常也有傲慢之心,見李世民天姿英武,將隊伍治理得威武肅整,不由將這些輕慢之心都收拾起來,心裡驚悚嘆服。他對劉文靜悄悄感嘆道:「這秦王真是英主啊,他若無雄才在胸,如何能夠安定隴西呢?」

李世民和李密在歸途中並轡而行,他們一邊瀏覽周圍的地勢,一面有一搭兒沒一搭兒地聊著。李世民問道:「現在黎陽那面的形勢如何?這一段時間我在這邊忙昏了頭,外面的消息知道甚少。聽說父皇曾讓你去勸降,那徐世是你的舊部吧?」

李密答道:「好叫秦王歡喜,那徐世見到皇上和我的書信,已經答應投唐了。不過他太不明白道理,偏偏將降表和兵士名冊都交給我,讓我再向皇上奏報。秦王你說,那徐世非不明事理之人,怎麼顯得如此迂腐?」說完,他眼中閃出一絲得意之色,這神色讓李世民瞧在了眼裡。

李世民手一揮,說道:「好哇,不忘舊主,這徐世真乃忠義之臣!黎陽歸唐,那邊的形勢變得犬牙交錯起來,會攪得王世充、竇建德如骨鯁在喉,寢不能安哪!邢公,你應該高興,大唐從此又多了一名忠將,說起來,這全是你的功勞。」

李密凄然道:「落魄之人,何談高興?當初我若多用些如徐世這樣的人,能遭大敗嗎?總之我還要感激皇上,蒙他收留給我一片容身之地。」

李世民默默看著李密,這番話肯定是其肺腑之言,相信也一直是其心中之痛。他說道:「既然徐世降唐,父皇應加派人馬去增援才是。黎陽的位置太重要了,若被王世充或竇建德先得了手,那就太可惜了。」

李密道:「我出來的時候,皇上已派淮安王李神通為山東道安撫大使,率兵兩萬前往黎陽。這會兒,想他已經和徐世合兵一處了。」

李世民撫掌大喜:「好,父皇此舉可謂高瞻遠矚,若以黎陽為根本逐步向河北、山東發展,大唐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李密聽言,眼中忽然現出異樣的光芒,那裡面有一絲無奈,還有一絲不甘和嫉妒。

這種異樣讓李世民耿耿於懷。晚上宿營,李世民與房玄齡在一起,他忽然談起李密:「玄齡,這李密並非一個安分之人啊。談談你對他的觀感。」

房玄齡道:「李密素來眼界奇高,見識不凡。他相助楊玄感、翟讓,又自號為帝,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個人,讓他從低處向高處走,那是可以的;若從高處向低處跌落,總有失落感,加上自命不凡,也就有了不甘心。李密現居長安,閑為邢國公,但終非池中之物。元帥,我朝斷不可輕易賦予其兵權。」

李世民緩緩道:「終非池中物!玄齡,你說得好,我們不能讓他再添亂了。」

半年後,李淵聽說瓦崗降將多不服王世充指揮,就派李密帶領王伯當前去招撫。李密走到中途,李淵忽然反悔,急召兩人返回長安。李密認為李淵對自己已經起了疑心,就不從命,率人攻入桃林縣舉兵叛唐,然終歸將寡兵少,形不成氣候,不數日就被右翊衛將軍史萬寶伏兵撲殺。李淵將李密的死訊告訴了徐世,徐世淚流滿面奏請李淵願為李密歸葬,李密的屍體被送到黎陽,徐世備君臣之禮,令三軍縞素,隆重將之葬於黎陽山南五里處。其時李世民正在長春宮鎮守,聽到這個消息,對徐世又大加誇讚一番。此為後話。

武德元年六月六日,李淵在通義坊設立了太廟,廟內又設了四廟,分別供奉其先祖李熙、李天賜、李虎、李邴的長生牌位。李淵當了皇帝,連帶著他的祖先也要過一把皇帝癮,分別給這四代祖先封了宣皇帝、光皇帝、景皇帝、元皇帝的謚號。李淵的家族自稱為西涼武昭王李呆的正支後裔,是關隴八大柱國之一。實際上,李淵的祖先最早居住在河北趙郡,本是大姓,後來逐漸破落。不知道是他的哪位祖先感到在這裡混不下去了,適逢天下大亂,舉家遷往隴西。此時,鮮卑人宇文泰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一舉推翻了北魏政權建立了西魏。李淵的這位祖先想是投軍到宇文泰手下,頗立戰功有了勛位,其子孫逐漸昌盛。這宇文泰為胡人中的英雄,眼界開闊胸襟寬廣,不設胡人和漢人之防,只要他們能為自己出力都能得到重用,終於創下赫赫功業。在此過程中,胡漢融合的速度很快,胡人漢化,漢人胡化。終西魏一世,這些立下軍功的武將謀臣,漸漸形成關隴貴族集團。從西魏到隋唐,皇室及佐命功臣大都是西魏以來的關隴集團人物,他們出則為將,入則為相,沒有文武之分。宇文泰融洽了其治下胡人、漢人,彼此間通婚很正常。像李虎娶妻梁氏、李邴娶妻獨孤氏、李淵娶妻竇氏,皆是漢化之胡人。李世民血管中流淌的血液,胡漢各半。長孫嘉敏的祖上也是胡人。

臘月十九為舉行獻捷太廟儀式的日子,從前一天開始,房玄齡已囑全軍開始齋戒。寅時,李世民帶領從征將官和五百軍士,押解薛仁杲等十數名俘虜開始入城。他們從金光門進入,沿街道向東行走。他們一路無言走到朱雀大街上,在朱雀門前稍作整隊,禮部侍中帶領他們折向南行,向通義坊走去。

太廟裡里外外燈火通明,大隊到了廟門前,禮部侍中讓薛仁杲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