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回 李淵執旌將軍府 霍邑大敗宋老生

李世民匆匆趕回唐公府。只見大堂內李淵居中坐在太師椅上,其續弦萬夫人坐在身邊,兩旁分別坐著長兄李建成、姐夫柴紹、四弟李元吉和三個小妹妹,長孫嘉敏身旁站著菁兒。看見李世民走進來,長孫嘉敏急忙站起身來,眼睛裡現出喜悅的光芒。李世民用眼神向她打了招呼,步子沒停,幾步跨到李淵和萬夫人面前請安。

李淵原配夫人竇氏已於大業九年在涿郡病逝。兩人育有四子一女,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李淵續娶萬氏,又生有一子三女。

李淵很高興,說道:「我們全家這次能夠全身而聚,大郎和四郎居功至偉。美中不足的是把智雲給落下了。大郎,你當初應該多派些人把他找回來才是。唔,還有婉娘、紹兒,婉娘不願意隨你來太原,她到底有什麼打算呢?」李智雲是萬夫人生的兒子,年方十四歲,聰明伶俐,極受李淵的疼愛。李婉娘則是李淵的大女兒,五年前嫁給時任元德太子千牛備身的柴紹為妻。柴紹的家鄉在鄂縣,距離長安僅有八十里,其家是鄂縣的大戶,有一處很大的莊園。柴紹的父母已經雙亡,家裡由李婉娘主持,李婉娘在鄂縣家中居住的時候最多。

李建成慌忙伏地,流淚道:「未能找到智雲弟,全是兒的不好。當初太原來人傳信兒,我感到事情緊迫,就一面打點行裝,一面召集家人,其時智雲隨老師和同學到南山春遊去了,實在通知不到。無奈,我只好派一名家人去找他,讓他得信後直接奔向太原。總之,是我沒有把事情辦好。」說完,痛哭出聲。李世民聽後揣摩,李建成當時肯定慌了手腳,若他當時能夠鎮靜自若,找到智雲再走,時間還是充裕的。現在可好,把一個十四歲的小孩兒撇下,李家傾巢而出,地方官員不會沒有警覺,智雲肯定是凶多吉少。

李淵以手加額道:「大郎,你起來吧,希望智雲兒能夠遇難呈祥才好。」

柴紹上前拉起李建成,對李淵說道:「岳父大人,婉娘的事情請放心。當初我返鄂縣讓她一同來太原,婉娘說一起走目標太大,堅持要自己走。婉娘素來剛強,靈敏機智,且武藝出眾,我想她自保有餘。聽她的口氣,她還不限於自保呢。」柴紹奔赴太原的路上遇到了李建成帶領的家人隊伍,他們相遇的當兒,李建成正在猶豫。那些天他惶惶不可終日,總怕被官府逮去,想尋一條小路走,若遇到一處山大王就託庇留身。柴紹聽後堅決反對,認為唐公現在尚未起事,所以應從大路走以加快速度。如果投奔山賊,一旦唐公起事,這些鼠目寸光的傢伙肯定會把他們送到官府請功邀賞。最後李建成聽從了柴紹的意見,加快了行進速度,安然抵達太原。事後,柴紹把這件事情與他丟棄智雲的事兒連在一起想,認定李建成當時慌張奪門而出,並沒有去找尋智雲。但他只是心裡想想,沒有向別人露出口風。

大家說了一會兒話就散去了,李世民叫來李安等人,依次帶領大家進入各自的房間,並幫助他們安頓好行李。

李世民安頓好眾人,又陪萬夫人說了一會兒話,再到廚房裡吩咐安排晚飯,這才抽出身來回到自己的房間。

長孫嘉敏正和菁兒一起收拾攜來的包袱,聽到腳步聲,長孫嘉敏回頭看到李世民走進來,一團紅暈湧上臉頰。她緩步迎上前來,仰起清澈的雙眸,張開那張櫻桃般的小嘴呢喃道:「二郎……」李世民張開雙臂,將她攬在懷中,一時無語,只默默地感受她那顫抖的身體。菁兒見狀,抿嘴一笑,乖覺地躡手躡腳走出門外。

好一陣子,長孫嘉敏才抬起臉,說道:「那天你派人給大哥送信兒,我看他慌慌張張的樣子,知道有什麼大事發生了,我不敢問,又為你提心弔膽。直到今兒見了你,我才放下心來。」

李世民凝視長孫嘉敏那雙細眉下深情的眼睛,眼裡忽然有些發酸。那一霎時,他突然知道在這個茫茫世界裡除了有疼愛自己的父母外,還有一顆細膩的心在時刻關愛著自己,不論離得有多遠,哪怕遠在天邊。他用手捏了一下長孫嘉敏的玲瓏秀鼻,說道:「傻妹妹,從我和無忌一起練兵習武開始,你整天都為我擔心,那時你怕我被碰著了,現在你的心思更多。讓我說,沒有必要,我好得很,知道嗎?我昨天還帶領兩萬兵馬去追擊突厥大軍呢。」長孫無忌是長孫嘉敏的哥哥,李世民幼時一直和他一起讀書、習武。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李世民喜歡上了這個天真無邪、知書達理的小姑娘。到李淵給李世民張羅婚事的時候,長孫嘉敏的父親長孫晟已經亡故,家道也開始逐漸衰落。李淵想另攀一門高親。李世民知曉後,在李淵和竇夫人的面前長跪不起,請求家人到長孫家提親,李淵無奈之下只好同意了。長孫嘉敏嫁過來的時候還不到十六歲,李世民滿心喜歡,對她呵護有加,兩人相敬如賓。

長孫嘉敏掙脫了李世民的懷抱,嗔道:「聽菁兒說她被你欺負了,你給我仔細說說,到底是如何欺負她的。」

李世民一笑:「我怎麼欺負你,就怎麼欺負她了。怎麼?想打抱不平啊,來,乾脆讓我再欺負你一下。」說完,作勢要拉她。

長孫嘉敏急忙攔著他:「瞧你,說著說著就想來真的。你去——一家子都等著你給開飯呢。」說著,她的臉又紅了起來,用手扯著李世民道,「等到晚上,你再來說這些瘋話好不好?二郎,離別了這麼長時間,我天天都在想你呢!」

六月初九,艷陽東起,光照三晉。辰時三刻,晉陽宮周圍已經用清水灑遍,一身新衣的兵丁肅立在晨光里。晉陽宮的宮牌已被撤下,代之以金光閃閃的「大將軍府」四個大字。景陽鐘響起,李淵率領眾人進入承慶殿內。殿里也是煥然一新,半黃半藍的彩色黼扆烘託了殿內的肅穆氣氛,地磚上又鋪上一層茶色躡席,雕花青銅熏爐冒出裊裊輕煙,楠木香案則平添了一派富貴之氣。在禮樂官的指引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長孫順德、劉弘基等武官立在左側,右邊則站著裴寂、劉文靜、劉政會、溫大雅、柴紹等人。

李淵緩緩登座,目視眾人說道:「我請人看過了,今天是良辰吉日。彥弘,你上前來,將檄書讀給大家聽。」

溫大雅聽召,急忙拿起檄書讀道:文皇傳嗣後主,假權楊素,亡國喪家,其來漸矣。民怨神怒,降茲禍亂。致天之罰,理應其宜。世襲唐公,領河東討捕使、太原留守李淵寢寐不安,欲匡複正義、扶助神器,因興義兵行勤王故事,廢舊帝立新帝。即日起建太原大將軍府,置三軍,所屬郡縣悉隨襄助。

溫大雅讀完退下,李淵道:「裴監、肇仁,你們堅決擁立我為大將軍,我就勉為其難吧。既然號稱大將軍,對你們也要封賞一番。彥弘,還是你來給大家讀一讀。」

這是大將軍的第一道命令,任命了眾人的官職: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帥左軍;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軍;李元吉為姑臧公,統帥中軍。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唐儉、溫大雅為記室,劉政會、崔善為、張道源為戶曹,姜暮為司功參軍,殷開山為府掾,長孫順德、劉弘基、阿史那大柰、竇琮、王長諧、姜寶誼為統軍,柴紹為右領軍府長史,張萬歲為右領軍府參軍。其餘文武,隨才授任。

眾人聽罷大喜,一齊拱手向李淵呼道:「謹遵大將軍令諭。」

李淵擺手道:「罷了,大家還是隨便些吧。現在將軍府也建了,官也封了,該說說正經事情了。我想目前有四件大事要辦:一是傳檄各郡縣,要看看他們的反應,由彥弘負責吧;二是北和突厥,肇仁,該是你出使的時候了;三是整肅隊伍,擇日南征,大郎和二郎牽頭吧;最後一件事,今天大將軍府成立了,要與民同樂,裴監,立刻開倉放糧,我們要營造氣氛,為誓師南征作準備。」

放糧之後,全城一片歡騰。那幾天,來領糧食的百姓絡繹不絕,裴寂感到難以應付,急忙將各郡的戶曹召來,讓他們統一將糧食搬回各郡就地放糧,如此才減緩了太原的壓力。

劉文靜帶著李淵的親筆書信,竇琮、姜寶誼率領三百兵士護送車仗出使突厥。車仗內裝有馬蹄金五千兩、潞綢三千匹、上等茶一千斤、玲瓏白玉帶六圍、夜明珠六十顆。隊伍出太原向東北方向潛行,意欲繞過劉武周的地盤。那邊,張萬歲帶領人馬到河西郡紮營,大將軍府決定在那裡建立自己的養馬基地。李淵命令張萬歲,不管想什麼辦法都要保證前線用馬,張萬歲拍著胸脯信誓旦旦。

轉眼間就到了七月,南方已是赤暑炎熱,而太原依舊涼風習習,到了晚間還要蓋著被子入睡。李淵已經作好出兵的準備,他令李元吉為太原郡守,留守大將軍府負責所有文武大事的處理,所有家眷都被安排在晉陽宮內。七月初八,這天西風獵獵,彤雲密布,李淵集合三萬八千兵馬於武德南軍門,右邊,新募來的四萬人也整齊地排列著,為出征將士送行。李淵站在台上,左邊,是隨他出征的一應將領、文官,李建成居前;右邊,是留守太原人員,李元吉居前。

李淵手持白旗,與台下身著白色戰袍的將士匯成一體。李淵清了清嗓子,用他那素來洪亮的大嗓門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