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馱金山的孤行者」蔡宏圖 2、在穩健發展中永續經營

早在蔡萬霖時代,穩健就是國泰的最核心優勢之一。蔡萬霖對公司的巨額營業額,一直採取著分散、穩健的經營方式。三分之一用於貸款,賺取利息;三分之一投入股市,賺取利潤;三分之一投入房地產。樓多、地多是國泰的突出優勢之一,每年光租金就有50億元,可以說是台灣最大的「房東」。

蔡宏圖接手國泰以後,更加小心謹慎,繼承並發揚了穩健的經營策略。股神巴菲特曾對蔡宏圖說,比爾曾花兩個鐘頭跟他講一堆什麼是高科技,他聽後買了100股微軟,除了那100股,其他高科技股什麼都沒買。其間有很多人笑他是老古董,跟不上時代,食古不化,年紀大要退休了。但只過一年,他就發言了,說你們對這些什麼i(網際網路)想得太美了,i從八十幾掉到一塊錢的都有,而我投資的一定都是有價值的東西,我看得到的價值。I當初是一個vision(願景),賣你一個夢想,價值在夢想上,那個我看不懂,我看到的是很crete(具體)的value(價值),所以我買吉利(做刮鬍刀的),買cocacola(可口可樂)。

蔡宏圖說,他就希望跟巴菲特學。「我就『永續經營』,我就希望學他,你罵我是老頭子都沒關係。」

所以,即使在市場佔有率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國泰也始終堅持以「永續經營」去做市場。為此,他們還主動放棄了能夠產生更多業務,並有利提高市場佔有率的所謂高預定利率保單。

對此,蔡宏圖說:「如何兼顧保單繼續率、契約品質及財務運用效率的提升,更是我們所重視的。我們必須要面對的是未來長遠的經營,永續的經營,我們很難喊停就能停下來不做了。我們是本土公司,不能像外資公司那樣『包袱款款回家去』,賣給別人就拜拜了,因為我們沒有地方可以去。所以,我們必須保守一點。」

穩健務實的經營讓國泰成為了保險業最高的品質管理典範。在各種有關企業聲望與影響的排行中,國泰一直都居於前列,並作為保險業界的唯一代表,榮獲過最佳品質獎。在台灣,一想到保險就會想到國泰;一想到國泰,就會想到是優質的保證,是信心的標誌。

不僅在企業的經營策略上,蔡宏圖堅持穩健至上,在人事改革、企業改造的問題上,蔡宏圖也非常強調平穩緩和的變革。蔡宏圖說,「我們是一艘航空母艦,轉向沒那麼快,要慢慢地轉,穩穩地轉。」而在實踐當中,蔡宏圖始終堅持穩健的變革,對要引進哪些措施、用什麼速度與方法來執行都做出了謹慎的思考。

事實上,穩健之於蔡宏圖更多的是一種內生性的品格,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一次,他和堂弟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等幾位朋友,結伴到尼泊爾、印度附近的不丹出遊。一群人騎著騾子,走在山路上,突然,蔡宏圖從騾子上摔下來,臉差點撞到地上。大家還沒反映過來,他就已經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不聲不響地站起來了。蔡明忠這樣描述當時的情形:「姿勢非常優雅……,他是不會出錯的人。」

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波及中國,資本市場劇烈動蕩,市場競爭以及嚴重的自然災害頻發,對各行各業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此時,誰能管控風險,無疑就在金融危機中佔據了主動地位。

事實上,管控風險並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部門的事,而是整個企業的事。在風險社會中,所有的危機都是未知的,企業要想獲得生存就必須擁有應對不可預知風險的本領。企業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幫助員工懂得穩健經營的奧妙,與員工分享永續經營的快樂。

(1)老闆樹立危機意識。企業老闆在做出任何一項決定的時候,需要分析會給企業帶來什麼樣的危害,關注到優勢和劣勢、機會和威脅,緊盯「威脅」,確定給企業帶來的傷害是暫時的還是潛在的。做到心中明明白白,盡量清楚威脅點,不要含糊地只知道有威脅,但是不明白究竟會造成什麼樣的威脅。

(2)建立品牌。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可能在一次危機中出現問題,但是,如果企業能夠擁有比較好的品牌,就可以利用品牌效應渡過危機。同時,在每一次利用品牌效應渡過危機後,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自己的品牌進行修復與加強。

(3)以誠待客。誠信,被認為是這個社會最稀缺的資源,企業應該培養自己誠信的文化,培養忠誠的顧客,在處於危機的時候尋求與顧客一起面對危機。

(4)建立歸屬感。面對危機,企業往往會遇到資金鏈受阻的情況,而裁員或者減薪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員工對企業有很好的歸屬感,那麼其就會自覺地為企業著想,要麼自動提出減薪,要麼請求停薪留職,幫助企業渡過危機。

(5)建立互信。在危急中,如果能有廣泛的同盟軍,那麼就可以擁有比較雄厚的應對危機的基礎。在商場中,應儘可能地與戰略合作夥伴建立互信,多一份互信,就多一份安全感,也就少了一份落井下石的可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