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紅頂商人」辜振甫 1、生逢亂世,陰霾中成長

1917年1月6日,辜振甫出生在台灣一個顯赫的豪門富家。父親辜顯榮,經營鹽、糖、鴉片等生意,是當時出類拔萃的風雲人物。統治台灣的日本政府因辜顯榮參與地方產業開發多年,功績顯著而授予他藍綬褒獎勳章。然而這顯赫的家世給辜振甫更多的是「漢奸」的陰霾。

1932年,也就是辜振甫15歲時發生的一件事情,不但使辜振甫了解了辜家在台北龐大產業的形成,也讓他了解到父親辜顯榮在日本佔領期間不光彩的歷史。

當時,辜振甫帶著自己的侍女阿仙坐車回家,同學阿炳忽然對著辜振甫大罵:「你神氣個什麼啊?誰不知道辜顯榮是個恬不知恥的漢奸呀!」

「對呀,大台奸、大漢奸的兒子還那麼神氣!」其他幾個同學也跟著附和。

年輕的辜振甫或許無法完全理解漢奸的意義,但是他知道那是個為世人所不齒的惡名,父親高大偉岸的形象頃刻間坍塌下來,於是辜振甫倔強地跑回家問他媽媽怎麼回事。他的母親發現無法再隱瞞下去了,而且擔心這樣的壓力會影響到孩子的學業和以後的成長,就告訴了他辜家的舊事。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並以中國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李鴻章與日本伊藤博文簽署了《馬關條約》,清政府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同年6月,清廷派李經方出面與日本的樺山資紀在基隆港完成「交割」手續,從此台灣與澎湖落入日本之手。但當時的台灣有志之士反對清政府割讓台灣,組成「台灣民主國」,擁立台灣巡撫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義勇軍統領、板橋林家的林維源為議長,在台北一帶部署軍隊抵抗日軍登陸侵略。日本出動大批軍隊與聯合艦隊進行攻戰,6月3日佔領基隆。

消息傳到台北,出現一片混亂,所有文武官員紛紛逃離,土匪盜賊橫行,「民主國」已無法控制局勢。這時台北的士紳商賈為保存既得利益,擬好一份請日軍前來台北鎮壓抗日軍隊的「歡願書」,但卻無人敢冒險前往。這時一個青年人便「自告奮勇」,只身前往告知日本人。這人便是辜顯榮。

經熟悉中國的日殖民政府「民政局長」小野遵(此人原本是辜顯榮的老師)的介紹,辜顯榮得以晉見樺山總督。這樣,日軍順利進佔台北。這也就是辜顯榮「出迎」日軍鎮壓抗日軍民而被稱為「漢奸」的歷史由來。

由於辜顯榮「出迎」日軍「有功」,1894年底小野遵率年僅30歲的辜顯榮到東京接受「單光旭日」等「勳章」,也從此揭開了辜顯榮在日本統治台灣時代的顯赫歲月。

回台後,日本殖民政府任命辜顯榮為台北保良局長,為日本人做事。後來,林獻堂所領導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通過和平方式積極為台灣民眾爭取應有的權益,而辜顯榮卻勾結板橋林熊征、李巡禧等親日人士組成「公益會」與之進行對抗。

受日本人「保護」,辜顯榮在事業上開始發達。1895年,他買下「英源茶行」,改名「大和行」,次年將總部設在家鄉鹿港,並在台北繁華地萬華設立分店,聘請陳培作為「總支配人」(相當現在的經理)進行負責,從事樟腦、製鹽及其他台灣土特產品的外銷。隨後,大和行在新竹、苗栗、台中、彰化等地設立分支機構,還在日本東京設立辦事處,同時購買一艘「大義丸」客貨兩用蒸氣船進行貨物運輸。

在日本侵佔台灣之初,儘管辜顯榮「有恩」於日本人,但日本人並沒有將他與日本人等同視之。辜顯榮因庇護一位台灣同胞而被日本人送進監獄達59天。後來,日本人又對辜的言行不滿而對他經營的生意展開「詢查」,辜氏在台事業發展受到影響。直到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於1898年2月出任)時代,日本殖民統治者才改變統治策略,對台灣民眾的抵抗採取軟硬兼施的招降措施,辜顯榮因居間協調「有功」,才又開始真正飛黃騰達。

辜振甫知道自己沒有辦法改變這一切,於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努力學習,並且親自到日本學習先進的生產工藝,他知道自己的未來將要做什麼,他要用他一生的時間洗盡童年時候「漢奸」的陰霾。

孟子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經歷了陰霾童年時代、動亂青年時代的辜振甫比常人對「漢奸」有更深的理解,同時對祖國與人民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辜振甫經受住了考驗,在複雜而又艱難的環境中依然能夠不斷學習、進步,他沒有被環境所擊倒,而是積極利用對自己有利的條件用心地生活,而他的能力在悄無聲息地成長,命運之神也在慢慢地向他走近。

不得不感慨命運安排的精妙,試想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人,在上帝面前他們都是平等的,憑什麼你會比別人出色?上帝是仁慈的也是公平的,他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會給每一個人成功的機會,但是能否經受得住命運的考驗那就看你自己了。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